偏心老爹造就三国乱局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guofengd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189年,弥留之际的汉灵帝将心腹宦官叫到病榻前,口授传位次子刘协的遗诏。汉灵帝生前,一直纠结于立储的问题。嫡长子刘辩本是理所当然的储君,奈何汉灵帝认为他举止轻佻而不喜欢他;而次子刘协因为长相似父而成为汉灵帝心中属意的太子。汉灵帝时代的太子之位就在各种纠结中迟迟未定。直到弥留之际,汉灵帝决心废长立幼,以托孤宦官的方式进行秘密立储。然而最终,汉灵帝的托孤还是失败了。
  正是汉灵帝此次失败的废长立幼,打开了三国时代的序幕。而纵观整个三国时代,主君在立储问题上屡屡陷入夺嫡之争的魔咒,多次陷入废长立幼而引发政争的模式,深刻改变了三国时代的政治格局。
  袁绍为了顺利传位给小儿子袁尚,自作聪明地搞起了“分封”,任命大儿子袁谭为青州都督作为某种政治补偿。在袁绍生前,麾下的部属便已暗中分作拥兄派和拥弟派。袁绍去世之后,袁谭和袁尚在外有大敌曹操的险恶情况之下爆发了激烈的内战,被曹操各个击破,袁氏兄弟均未逃脱败亡的命运。
  虽说吃了不少红利,但曹操本人也是兄弟相争的受害者。曹操一度也动过废长立幼的心思,所幸在去世前几年悬崖勒马,明确了曹丕的储君之位,才没有落到袁绍身后诸子“亲寻干戈”的地步。但曹操生前对立储的摇摆不定已严重伤害了诸子之间特别是曹丕和曹植的关系。曹丕即位后,曹植虽被封王,但实际情况无异于充军软禁。对曹魏政权而言更糟糕的是,曹丕对兄弟的过度防范,对宗族问题的过度焦虑,导致了防内甚于防外,曹氏宗族缺乏皇权之外的其他权力支撑点。
  而在东吴那边,孙权在立储上的糟糕作为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可以说直接导致了孙吴政局的由盛转衰。孙权一开始倒是立了长子为太子,但长子在33岁那年突然病死,吴国的立储一下子成了問题。按照长幼顺序,由于次子早死,三子孙和被立为太子。但孙权对四子孙霸极为宠爱,给予了与太子类似的政治待遇。孙霸由此生出了夺位的心思,朝中更是形成了两派对立的政治态势。
  两派相争的结果是,孙权先是大力打击太子一派,最后废掉了孙和,将其软禁了起来;而孙霸直接被赐死。公元250年,孙权立年仅八岁的小儿子孙亮为太子。两年后,孙权驾崩,第二天,吴国就发生了宫廷政变,诸葛恪和孙峻联合掌握了政权。再一年半后,诸葛恪又被孙峻所杀,吴国军政大权落入孙峻一人之手。其间,孙权立幼子为帝的弊端暴露无遗,年幼的孙亮基本就如傀儡一样,眼睁睁地看着大权旁落,政变连连,并最终被废。
  作为三国时代的终结者,晋武帝的立储决定让整个故事变成了一则黑色幽默。或许是吸取了三国时代各家废长立幼的教训,晋武帝明知道长子司马衷智商有缺陷,却还是勇敢忠实地遵守了立嫡立长的政治正确。然而,晋武帝一样也让傻儿子赔掉了半壁江山。
  听过很多历史教训,看过很多《资治通鉴》,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可能才是历史中的大概率事件。无论如何,如果没有这些失败的父亲,三国还会乱得如此波诡云谲吗?
其他文献
古代帝王多爱下棋,而且下围棋的不乏其人。但不得不说,和皇帝下围棋真是一份苦差事。  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宋明帝是个臭棋篓子,却偏要找国中的高手陪他下围棋。关键是,他下棋还必须赢才满意。臣子们对这一点心知肚明,只好一次次故意输给他,宋明帝却不知道是对方让着他,自以为棋艺很高。到了唐朝的唐明皇这里,下棋的气氛相对缓和了一些,而且棋局紧张时,还有人出手相助。有一次,唐明皇和人下围棋,眼看就要大败,在旁边观
春秋时期的阳处父一心求仕,但他没有名气傍身,更没有当大官的老爹撑腰。在春秋时期,这样的人想要出头地,比登天还要难。  他意识到要想混出名堂,必须找一棵大树,就把目光投向了同乡狐偃。狐偃是晋文公的舅舅,曾追随晋文公流亡,不辞劳苦出谋划策,最终使晋文公得以返回晋国,铸就宏图霸业。可惜阳处父投靠狐偃三年,始终未受到重用。这三年里,阳处父唯一的露脸机会是出使魏国,不料这个机会却给他扣上了“华而不实”的帽子
晚清重臣盛宣怀自1896年执掌铁路总公司起,就一直是中国铁路这个舞台上的名角儿。但在内部的权力倾轧中,他被赶到了上海,以邮传部副部长的身份对外谈判商约。直到1911年1月,他才又重新坐上了邮传部部长这个早该属于他的位子。  当时各省铁路建设十分不给力,“铁路国有”是盛宣怀上任后唱响的第一个高八度,展现了他敢于改革深水区、触及核心利益的勇气。此举赢得了那些为路所困、切盼中央出手“救市”的省份一片喝彩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如今已经过去了整整40年。虽然参加高考的学子每年都在变化,但是那些岁月留下的印记时刻让人产生共鸣。  1977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南京某地的学子在报名高考—对于那时的学子来说,高考决定命运,一点儿也不夸张。  终于等到考试这天,许多考生早早来到了考场外等候—我还以为只有我会临进考场也要抱抱佛脚呢!  和现在考试规则一样,书包等物品不得带进考场,考场们便把书包放在考场外
春秋时期,齐庄公出于自身安全考虑,挑选了一批忠实可靠且身手不凡的人,封“勇爵”之位,让他们来保护自己的安全。但齐庄公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到深受他宠信的宰相崔杼,会暗中联合权臣庆封将自己杀害。噩耗传出,“勇爵”们明知抵抗无用,却还是奋力抗争,不少“勇爵”被杀。  卢蒲嫳(piè)是齐庄公手下的“勇爵”之一,平时胆大心细、富有谋略,齐庄公对他颇为器重,但他此时却无动于衷。同为“勇爵”的哥哥卢蒲癸对他的态
世人知道杨之华,多半是因为她是那场著名离婚佳话中的女主角。  《民国日报》上曾接连刊登三条启事:一是沈剑龙与杨之华的离婚启事,二是瞿秋白与杨之华结婚的启事,三是瞿秋白与沈剑龙结为好友的启事。  很显然,一开始,杨之华被瞿秋白的耀眼光环完全掩盖了,以至于人们误以为她只是一个从不幸婚姻里走出来的旧式弱女子,完全没想到她不仅是革命战士、作家,还是一名积极投身于妇女思想解放的活动家。她的思想不落伍,人也不
《西游记》里,白骨精无疑是取经小分队遇到的第一个重量级妖精,因为她根本就没有舞刀弄棒,只是用自己三次疯狂的、近乎自杀式的接近,就成功离间了取经小分队,甚至让孙悟空几乎死在唐僧的紧箍咒下,最后虽然唐僧饶了孙悟空,却把孙悟空赶走了。  那么,唐僧执意要赶走孙悟空,真的是因为孙悟空打死了妖精吗?当然不是。唐僧又不傻,孙悟空是观音派给他的贴身保镖,他岂能不知道孙悟空的本领?所以,打死白骨精只不过是唐僧赶走
唐朝前期,对手是突厥,在名将李靖的征战下,突厥一败再败,可汗被俘,最终突厥被灭。唐朝终于获得和平。  可是到了唐朝中期,西南方向一支力量兴起,这就是吐蕃。吐蕃军队从青藏高原打马而下,两度占领长安,开大唐未有之先河。一代名将郭子仪面对吐蕃,也无可奈何。最终,吐蕃被一个书生制服,走向没落。  这个书生就是韦皋(gao)。  一  韦皋是杜陵人,也就是今天的西安人,他出场时正逢乱世。当时,大唐内部发生泾
汉高祖刘邦所建立的汉朝,其名称来源于西楚霸王项羽给其的分封。灭秦之后,项羽执天下牛耳,主管灭秦功臣分封事宜,刘邦被封在巴蜀汉中之地,故称汉王。刘邦而后夺得天下,国号遂定为“汉”。是刘邦喜欢项羽给他的这个封号吗?  非也,刘邦非但不喜欢,还非常愤怒,甚至到了不惜和项羽拼命的地步。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刘邦的受封之地,是秦朝时流亡犯人的地方,那个地方地势崎岖,山高路远,荒蛮异常。项羽对刘邦的这种分
盛度是宋仁宗时期的翰林学士,他身材肥胖,肚子很大,骑在马上从前面看就像他在趴着,从后面看就像他在仰躺,他因此常常遭到同僚的挖苦。  一天,盛度从前殿步行到后殿办公,不巧的是,宰相走在了他后面。他觉察到后,觉得这很不礼貌,便想快步避开,以致累得他气喘呼吁。参知政事石中立看见后就问他怎么回事,盛度如实相告。石中立又问:“相公问你了吗?”盛度回答:“没有。”石中立掩嘴而笑。石中立离去后,盛度才反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