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供血机构人事档案专审全覆盖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现代医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f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采供血机构开展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的基本情况,针对如何落实专审“全覆盖”总结了做法经验,并指出专项工作在组织人事工作、机构战略管理和行业人才发展等方面的实际成效。
其他文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对医院防控工作和运营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疫情冲击下广东省某三甲医院的收支情况、运营效率、病人指标等数据,评估医院和各科室的运营情况,同时在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下,医院除了做好防控工作外,以业财融合为基础,以全面绩效考评为激励,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提出了扩大预约服务、推行日间手术中心、转型互联网医院、管控优化成本、制定全面预算等措施,从而促进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
目的比较2019年与2018年检验科标本退检率间的差异,制订检验前标本质量控制的整改措施,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从我院LIS系统中导出2018年总送检标本1720847例,其中退检标本1866例;2019年总送检标本1838588例,其中退检标本1234例,按照卫生部要求的监测指标、标本类型、检验项目、月份分组,分别统计各组退检标本例数,计算退检率,卡方比较2019年与2018年各组间退检率差异。结果2019年与2018年比较,总标本退检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团队采用角色定位抢救模式进行培训的培训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0年12月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30名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组15名队员。对照组采用常规抢救培训模式,研究组采用角色定位抢救培训模式。阶段性分析两组的考核成绩、满意度评价及实施各种抢救措施的消耗时数。结果研究组的各项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培训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抢救措施落实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以某大型三甲公立医院在疫情后开展的一系列人才招聘面试工作为基础,对250名参加招聘面试的对象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存在的客观问题进行分析线上面试的优缺点,并提出后续改进建议。
大学附属医院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是响应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战略的迫切要求,也是医院优化学科结构、提升能力建设、实现公立医院科学发展的实际需要。文章立足医院人才引进工作实践,阐述了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必要性,结合校院融合的时代背景,以柔性引进医学高端人才实践入手,创新引才方式,改进引才机制,强化考核成果导向,营造引才良好环境,深化与高层次人才的开放合作。通过建立人才双聘、探索人才特聘、创新博士后培养及保障引才待遇等措施实现医院柔性引才的创新,为医教研工作带来新的亮点,也为医院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智力支持和
PDCA循环管理思想是近年来企业倡导的管理思路之一,是一种把计划和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应用思维,有很高的实践应用价值。人才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所在,笔者分析了近年来专家们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实践成果,再结合PDCA循环管理思维对人才引进、人才评价以及减少人才流失和人力内耗等方面进行了系列策略探讨,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改进思路。
目的通过对广州越秀区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的分析,及时发现医疗机构消毒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改善医疗场所公共卫生。方法按相关标准和规范每年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监测,现场采样并送检。结果2015—2020六年间共监测医疗机构355间,监测样品5789份,总体合格率为95.66%,六年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600,P<0.05)且在95%上下波动。其中手的卫生及紫外线灯合格率水平较低。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中市属与区属医疗机构整体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
通过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医学眼科中心门诊及手术室进修,学习了该中心眼科患者日间手术护理管理模式的经验,如科学的护理流程、完善的延续性服务、专业敬业的护理团队以及密切的医护一体化合作等。可为当前医院日间手术的飞速发展提供借鉴,以期提高眼科患者日间手术的护理管理,优化护士工作流程,确保眼科日间手术患者安全,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和满意度,从而促进医院眼科护理事业的长远发展。
随着医保DRG与DIP支付制度改革的深入,医院开展DRG与DIP及病种成本核算,推动医院从粗放式增收驱动发展模式,向精细化成本管控增效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型。文章针对医院病种成本、DIP成本和DRG成本,采取综合指数法,按照“药耗成本、直接成本、医疗业务成本和医疗全成本”核算,开展“边际贡献、直接贡献、毛贡献、净贡献”绩效分析,满足对内和对外成本核算与管控的需求,以达到为内部成本控制提供信息、为医院与医保协商谈判提供数据支持、为医疗服务合理定价及DRG与DIP支付提供参考、为绩效评价提供保障等目的。
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是各国政府的重要目标之一。美国通过实行预付制付费方式、引入健康维护组织等方式控制医疗费用,取得了一定的控费效果。当前我国医疗费用上涨较快,医保基金支付压力较大,美国控制医疗费用的经验有一定借鉴意义。即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实施DRGs、DIP付费方式;发展管理型医疗保险,充分发挥保险部门的控费作用;重视私营医疗保健组织的发展,激发“市场”在医疗费用控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