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无论在行业内外,还是国内外,传统金融行业作为一个整体在普通民众心目中的形象不佳。这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对我国金融业的冲击则如同一夜春风,在不经意间催发出“千树万树梨花开”。本文主要讨论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盛行的因素、个人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信任度调查报告以及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未来猜想。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盛行因素;信任度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1
一、互联网金融风靡我国的原因分析
第一,互联网金融已经具备了突破传统金融体系的能力,市场及消费者对其认可程度已经上升到新来的高度,为其风靡我国创造了便利条件。第二,资本价格市场化运作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金融界专家学一致认可的发展模式,利率自由化调节适应了市场发展规律,满足了金融机构壮大发展的需求,从而使其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第三,“80后”“90后”成为了目前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参与者与生力军。由于年轻人充满了朝气与奋斗精神,受到传统思想束缚较少,从而敢于创新、并且用于担当时代发展的先驱者,使得互联网金融开放性思想得以广泛扩展并被应用在社会各行各业互动中,为其推广提供了雄厚的发展基础。
二、互联网金融信任度调查报告
随着互联网金融风靡我国及相应金融投资意识的不断增强,个人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要求越发提高,其信任调查报告重视程度越发提高。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三方代理支付、P2P小额金融贷款服务、众筹融资、电子货币推广使用及网络金融服务平台搭建等。其中主要是以第三方代理支付为主,占据了市场份额的77%左右。而在同等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市场份额水平则要高于我国。P2P小额金融贷款服务是继第三方代理支付后市场份额较大的一类金融产品,比率约在12%左右。在之后为众筹融资,大概能够站到市场份额的8%左右。其余份额则为电子货币推广使用及网络金融服务平台搭建等。
2013上半年我国第三方支付企业交易规模(线上、线下交易规模总和)达到6.91万亿,银联商务以46.3%的市场份额领军各支付企业,占据行业综合排名第一的位置;支付宝以其互联网领域的绝对优势紧随其后,以17.8%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5328.8亿元,环比增长112.7%。
在所有提供第三方代理支付服务的企业中,支付宝与理财通占据了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尤其是近些年来支付宝系统凭借自身资本运作能力较高的特点,推出的余额宝在2014Q1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青睐,其市场推广应用前景被一致看好。理财通也毫不逊色,针对性的推出了货币基金理财服务,以及目前普遍年轻群体所喜欢的微信支付,使得其一举超越了拉卡拉而排在了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次席位置。依据速途研究院所披露的数据报告内容可知,当前有87%左右的网友看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约8%的网友则持观望态度。主要原因在于此部分消费者担心互联网金融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冲击而产生不稳定情形。认为互联网没有前途的用户占比为5.4%。这一投票结果也与我们进行的小范围调查结果大致相同。
三、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分析
金融作为一个高风险行业,若不对金融行业的风险进行严格控制,整个经济随时都有崩溃的危险。近代以来,所有严重经济危机都由金融危机引发的事实,令人信服地说明了金融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必然导致经济的系统性风险,人们往往在追求“钱”的过程中被“钱”带入深渊。
鉴于这一原因,历史上对于金融行业的严格监管并非多余,尤为重要的是,高昂的风险控制与监管成本大大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作成本,金融机构出于安全起见,所选择的客户类型主要为中等富裕水平的群体,阻碍了人们自由、平等获取金融服务的权利。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追求速度,依赖技术和算法,这也会为金融行业带来额外的风险。
第一个风险在于数据获取,到底哪些数据适合描述用户特征,需要精心琢磨,需要金融知识与数据知识的结合;第二个风险则集中在了技术缺失。数据的自动化技术是互联网金融赢得低成本差异化优势的关键,风险控制算法是否准确,成本估算方法是否精确,执行过程是否无偏差,直接决定了产品的风险;第三个风险在于技术迷信。计算机愈发聪明,程序愈发强大,容易引起人们的错觉,那就是自动化技术无所不能;第四个风险在于权力异化。互联网金融目前处于弱势,一旦拥有自己的权力,会不会凭借技术优势和公关能力形成自己的非市场壁垒,进而造成新的金融权力垄断,或者制造新的信息不对称格局,回归传统金融坐享利差的“本色”。这些风险并非迫在眉睫,却也值得我们关注,因为市场竞争有失灵的时候,资本的意志最终总会直接、間接地导向垄断。
上述风险意味着互联网金融必然面临下列挑战:数据挑战: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数据,如何保证数据的质量;技术挑战:如何开发合适的算法,如何界定算法的边界,如何避免技术迷信;安全挑战:降低互联网金融平台稳定运行、提高其防范恶意攻击能力;权力挑战:如何分散当前金融机构的权力,如何确保不出现新的权力垄断。
互联网金融的最后一个挑战在于传统金融行业的自我改造,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涉及理念的更新、组织架构的调整和业务流程的再造。仅从人员规模来讲,如果金融业的大部分业务依托互联网开展,大部分服务体现为算法,用户操作主要变现为自助服务,甚至企业广泛开展自金融业务。传统金融行业必然面临机构萎缩、人员过剩的问题,对于人员分流、岗位挑战和再就业培训需要提前筹划,早作安排。
参考文献:
[1]王华庆.金融创新:理性的思考.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
[2]李耀东,李钧.互联网金融:框架与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ISBN978-7-121-22210-8
[3]艾瑞咨询数据库http://www.199it.com/archives/241923.html
作者简介:孙天成(1993-),男,民族,汉,学历:本科在读,籍贯:江苏省灌南县,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研究方向:金融工程。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盛行因素;信任度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1
一、互联网金融风靡我国的原因分析
第一,互联网金融已经具备了突破传统金融体系的能力,市场及消费者对其认可程度已经上升到新来的高度,为其风靡我国创造了便利条件。第二,资本价格市场化运作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金融界专家学一致认可的发展模式,利率自由化调节适应了市场发展规律,满足了金融机构壮大发展的需求,从而使其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第三,“80后”“90后”成为了目前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参与者与生力军。由于年轻人充满了朝气与奋斗精神,受到传统思想束缚较少,从而敢于创新、并且用于担当时代发展的先驱者,使得互联网金融开放性思想得以广泛扩展并被应用在社会各行各业互动中,为其推广提供了雄厚的发展基础。
二、互联网金融信任度调查报告
随着互联网金融风靡我国及相应金融投资意识的不断增强,个人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要求越发提高,其信任调查报告重视程度越发提高。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三方代理支付、P2P小额金融贷款服务、众筹融资、电子货币推广使用及网络金融服务平台搭建等。其中主要是以第三方代理支付为主,占据了市场份额的77%左右。而在同等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市场份额水平则要高于我国。P2P小额金融贷款服务是继第三方代理支付后市场份额较大的一类金融产品,比率约在12%左右。在之后为众筹融资,大概能够站到市场份额的8%左右。其余份额则为电子货币推广使用及网络金融服务平台搭建等。
2013上半年我国第三方支付企业交易规模(线上、线下交易规模总和)达到6.91万亿,银联商务以46.3%的市场份额领军各支付企业,占据行业综合排名第一的位置;支付宝以其互联网领域的绝对优势紧随其后,以17.8%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5328.8亿元,环比增长112.7%。
在所有提供第三方代理支付服务的企业中,支付宝与理财通占据了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尤其是近些年来支付宝系统凭借自身资本运作能力较高的特点,推出的余额宝在2014Q1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青睐,其市场推广应用前景被一致看好。理财通也毫不逊色,针对性的推出了货币基金理财服务,以及目前普遍年轻群体所喜欢的微信支付,使得其一举超越了拉卡拉而排在了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次席位置。依据速途研究院所披露的数据报告内容可知,当前有87%左右的网友看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约8%的网友则持观望态度。主要原因在于此部分消费者担心互联网金融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冲击而产生不稳定情形。认为互联网没有前途的用户占比为5.4%。这一投票结果也与我们进行的小范围调查结果大致相同。
三、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分析
金融作为一个高风险行业,若不对金融行业的风险进行严格控制,整个经济随时都有崩溃的危险。近代以来,所有严重经济危机都由金融危机引发的事实,令人信服地说明了金融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必然导致经济的系统性风险,人们往往在追求“钱”的过程中被“钱”带入深渊。
鉴于这一原因,历史上对于金融行业的严格监管并非多余,尤为重要的是,高昂的风险控制与监管成本大大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作成本,金融机构出于安全起见,所选择的客户类型主要为中等富裕水平的群体,阻碍了人们自由、平等获取金融服务的权利。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追求速度,依赖技术和算法,这也会为金融行业带来额外的风险。
第一个风险在于数据获取,到底哪些数据适合描述用户特征,需要精心琢磨,需要金融知识与数据知识的结合;第二个风险则集中在了技术缺失。数据的自动化技术是互联网金融赢得低成本差异化优势的关键,风险控制算法是否准确,成本估算方法是否精确,执行过程是否无偏差,直接决定了产品的风险;第三个风险在于技术迷信。计算机愈发聪明,程序愈发强大,容易引起人们的错觉,那就是自动化技术无所不能;第四个风险在于权力异化。互联网金融目前处于弱势,一旦拥有自己的权力,会不会凭借技术优势和公关能力形成自己的非市场壁垒,进而造成新的金融权力垄断,或者制造新的信息不对称格局,回归传统金融坐享利差的“本色”。这些风险并非迫在眉睫,却也值得我们关注,因为市场竞争有失灵的时候,资本的意志最终总会直接、間接地导向垄断。
上述风险意味着互联网金融必然面临下列挑战:数据挑战: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数据,如何保证数据的质量;技术挑战:如何开发合适的算法,如何界定算法的边界,如何避免技术迷信;安全挑战:降低互联网金融平台稳定运行、提高其防范恶意攻击能力;权力挑战:如何分散当前金融机构的权力,如何确保不出现新的权力垄断。
互联网金融的最后一个挑战在于传统金融行业的自我改造,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涉及理念的更新、组织架构的调整和业务流程的再造。仅从人员规模来讲,如果金融业的大部分业务依托互联网开展,大部分服务体现为算法,用户操作主要变现为自助服务,甚至企业广泛开展自金融业务。传统金融行业必然面临机构萎缩、人员过剩的问题,对于人员分流、岗位挑战和再就业培训需要提前筹划,早作安排。
参考文献:
[1]王华庆.金融创新:理性的思考.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
[2]李耀东,李钧.互联网金融:框架与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ISBN978-7-121-22210-8
[3]艾瑞咨询数据库http://www.199it.com/archives/241923.html
作者简介:孙天成(1993-),男,民族,汉,学历:本科在读,籍贯:江苏省灌南县,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研究方向:金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