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参与 自主探索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lichu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发现学习的乐趣,获得自主探索的经历.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参与
  数学教育家斯卡特金和亚里士多德作过这样的精辟阐述:“未经过人们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会使人变得冷漠,由于不能拨动人们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 ”因此,数学学习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带着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1. 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去关爱每一名学生,与学生保持零距离的接触,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能公平、公正地排除学生中的纠纷. 如此学生自然会喜欢你这个老师,从而“爱屋及乌”,将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学习中去.
  2.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 课堂上要多采用一些激励性的话语,要让学生经常听到“你真棒!”“你真行!”等. 这样学生就能随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参与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数学学习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事物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1. 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教材中的数学,使数学知识生活化
  新教材十分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习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数学,要将数学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世界中去.
  例如:在学习循环小数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春夏秋冬自然风光的录像,从四个季节更换,周而复始,获得对“循环”含义的初步理解,又从自然美引发学生的兴趣. 接着,老师启发说:“像这样的事例,你们还能举出一些吗?”有的学生说:“每天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方落下;第二天又从东方升起……无穷无尽. ” 有的学生说:“每个星期从星期一、星期二到星期日,再从星期一、星期二到星期日,周而复始,无穷无尽. ” ……老师接着说:“那么,数学中有没有循环现象呢?请试算1 ÷ 3,2 ÷ 7. ”在计算和讨论中,学生掌握了循环小数的含义. 学生学习“循环小数”这一概念,关键是理解什么是“循环”,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循环现象,为学习循环小数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2. 精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作为例题或练习题
  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选择适合于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的数学问题作为例题或者练习题.
  例如:教学求商的近似值,我设计了这样一题:一箱蒙牛牛奶有12袋,需32元. 小明同学他只想买一袋,他该付多少钱?学生经过计算,发现32 ÷ 12除不尽,这时该怎么办呢?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取近似值,一般以元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比较合适. 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既在学生的可接受水平之内,又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
  3. 设计开放化、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作为一种普通的适用的技术,有助于我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教师要树立生活数学的教育观,积极为学生创设开放化、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过小数乘法及求积的近似值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利用星期天到菜场去买菜,把你买菜时卖菜人计算菜价的方法记录下来,然后在全班交流讨论.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交流时每人都记录到了很多内容. 经过激烈的讨论,同学们都发现了卖菜人计算菜价快的秘密,原来是利用乘法分配律,同时为了付钱方便,又运用四舍五入法取了近似值.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和求近似值这些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重视操作,促进学生参与
  有些数学知识、数学概念、数学原理,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学生往往只能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 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活动化,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体验数学学习探索的乐趣.
  例如:教学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认识千克”,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1)学生掂一掂一袋红枣与一袋木耳的重量,然后再称一称比较谁的重量重;(2)每名学生掂一掂1千克红枣的重量,初步感受1千克的重量;(3)同桌配合称出1千克鸡蛋或者1千克苹果,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再数一数有多少个;.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亲身体验了1千克大约有多重,积累了丰富的关于1千克的感受,建立了1千克的质量观念.
  四、建构网络.,保证学生参与
  科学的知识结构是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的重要保障. 在教学中,我们要加强数学知识的沟通与联系,要注重知识发展的整体性,注重新知和旧知的联系,将平时零碎、分割开来教学的知识及时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使学生融会贯通,构成一个网络系统. 例如在教学“数的整除”单元时,概念知识很多,就应该把原有的概念及时与新授内容联系起来,加以整理,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链,通过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这一单元结束后形成知识网络.
   总之,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数学知识生活化、实践化、活动化,要加强数学知识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情境下,真正经历、感受、探索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形成、应用的过程.
其他文献
儒家人之尊严的定位具有特殊性,它是一种不同于西方以理性为基础的政治、法律化的定位。儒家强调仁义作为人的尊严所在,体现出纯粹伦理化定位特质,将个体尊严指向道德优越感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涉及农村宏观、微观经济基础变革的大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生产资料归属问题,而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则
现今的数学课究竟该怎么上?什么样的课才算得上是一堂好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我认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站在他们的角度,多为他们想想,就一定会将数学课上好.   一、数
圆善问题是康德与牟宗三共同关注的问题,但对之的阐述和实现方法却不尽相同。康德将纯德的实现视为一假设,将幸福理解为幸福之境,并最终以上帝来担保德福配称,使圆善的解决指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