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应用改良灌肠法的效果观察

来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a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先天性巨结肠术前回流灌肠方法进行改良,以提高灌肠效果.方法 将204例需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的回流灌肠法进行灌肠;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灌肠,比较2组平均灌肠时间、灌肠液的出入量、肛管重插次数、肠黏膜损伤及肛周皮肤发红情况.进行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2组平均灌肠时间、灌肠液的出入量、肠黏膜损伤及肛管重插次数、肛周皮肤发红情况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后的回流灌肠法灌肠速度快,液体出入量基本平衡,灌肠效果好,省时省力,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打压植骨结合金属网重建严重骨缺损髋臼的中期临床效果,分析Paprosky骨缺损分型在评价骨缺损时的重要性.方法 1998年12月至2007年12月采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使用金属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创伤休克肝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变化以及对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雄性健康Wistar大鼠72只,采用双侧股骨骨折伴失血性休克创伤模型,随机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分化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rhIL-1ra)对大鼠心肺复苏后脑水肿及腩组织MMP-9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心肺复
目的 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录因子S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CD34在浆膜浸润胃癌(T3)中表达及其与病理生物学行为关系,同时探讨胃癌细胞腹腔脱落的分子基础及其对
目的 评价术前焦虑状态对妇科手术患者痛周和耐痛阈的影响.方法 拟行妇科手术患者102例.年龄20~55岁,ASA Ⅰ或Ⅱ级,采用状态特质焦虑同卷(STAI)中的状态焦虑问卷部分(SAI)评价
自身免疫疾病是遗传和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免疫调节基因和甲状腺特异基因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目的 探讨同步辐射相位对比x线成像技术进行小鼠肝血管成像的试验研究.方法 C57BL/6小鼠6只,3只开腹,直接结扎所有的进出肝脏的血管和胆管等结构,其余3只则通过门静脉灌注碘
目的:对比研究危重症病人EN与PN支持的效果.方法:将48例危重症病人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对比观察营养支持后两组病人的Hb、PA、血清总蛋白(TP)、ALB等营养指标以及腹泻、腹胀
目的 通过光学显微镜(光镜)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食管下段细胞间隙的测量,探讨光镜下细胞间隙的变化对GERD的诊断意义。方法 158例受试者行内镜检查,分为正常对照组(25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58例)和糜烂性食管炎(EE)组(75例),在齿状线以上2~3cm取活检行光镜检查,并随机选取43例(其中正常对照组4例,EE组28例,NERD组11例)在相同部位取活检同时进行电镜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