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压通风作用下的建筑空间组合方式初探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U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热压通风的建筑,内部往往具有不同类型的空间元素,其通风潜力不尽相同,而且这些空间元素的不同组合也会直接影响建筑的通风情况。在通风设计中,应采用合理的建筑空间组合方式,利用热压作用促进建筑的自然通风。
  关键词:热压通风 空间组合 均质布局 异质布局
  Abstract: the hot pressing ventilation building, internal tend to have different types of space elements, its ventilation potential is not the same, and the space of different elements combination also will directly influence the ventilation of the building. In the ventilation design, should adopt the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space combination, use hot pressing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atural ventilation.
  Keywords: hot pressing ventilated space combination homogeneous layout heterogeneous layout
  
  
  中圖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热压原理即平时所讲的“烟囱效应”,其原理为:温度会影响空气的密度,较高温度的空气密度较低,较低温度的密度较高;通过密度差的作用,高温空气上升,低温空气下降,因此而产生空气流动。对于进深较大的建筑而言,很难通过建筑周边开窗来组织穿堂风。而且在许多情况下,由于自然风的不稳定性,或由于周围高大建筑、植被的影响,在建筑周围形不成足够的风压。这时,就需要利用热压原理来实现自然通风。
   对于采用热压通风的建筑,其内部空间元素往往比较丰富,不同空间元素的组合形式灵活多变。为便于说明问题,根据建筑内部通风加强空间的数量,我们把热压作用下的空间组织方式分为以下两种:围绕一个通风加强空间进行组织;围绕多个通风加强空间进行组织。
  
  一 围绕一个通风加强空间进行组织。
   在这种空间组织模式中,建筑空间内部有一个主要的通风加强空间(通常是建筑的中庭),建筑的使用空间都围绕该中庭展开布置。在空间组织中,根据中庭空间与建筑使用空间不同的位置关系,将其分为四种空间布局模式:使用空间沿中庭单向布置;使用空间沿中庭两向布置;使用空间沿中庭三向布置;使用空间沿中庭四向布置。
  使用空间沿中庭单向布置。
   在这种空间布局中,建筑的使用空间沿中庭单向布置。中庭位于建筑的一端,三个侧面为玻璃面,一个侧面与建筑相连。由于此种中庭三面直接与外部环境相连,因此受外界影响较大,可以直接引进自然光、室外风以及室外景观。
  使用空间沿中庭双向布置。
   在这种空间布局中,建筑的使用空间沿中庭两侧布置,中庭的布局通常与建筑的朝向一致。这样可以顺应基地主导风向,给建筑的自然通风组织带来相当多的便利。
  3.使用空间沿中庭三向布置。
  在这种空间布局中,使用空间围绕中庭三向进行布置。U型的平面围绕着一个南向的中庭进行布置,中庭作为建筑内部主要的通风加强空间,亦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交流休闲空间。在冬季中庭的顶部封闭,中庭变成了一个动式太阳能收集器,内部空间犹如一个阳光暖房。
  使用空间沿中庭四向布置。
   在这种空间布局中,中庭通常位于建筑的中间部位,建筑的使用空间沿中庭四周布置。
  
  二 围绕多个通风加强空间进行组织。
   在这种空间组织模式中,建筑空间内部有多个通风加强空间。这些通风加强空间可能是建筑的中庭,也可能是楼梯间、太阳能烟囱或其他垂直联系空间,建筑的使用空间围绕这些通风加强空间展开布置。
   具体来说,在空间组织上应先结合建筑功能、交通等要求将平面进行适当的分区。分区后,在每个分区内提供数个通风加强空间,便可以解决通风问题。根据这些垂直联系空间在平面上的布局方式,将其分为两种模式:均质布局和异质布局。
  均质布局。
   在该种布局中,垂直联系空间大小,功能基本相同,在平面上分布比较均匀。建筑的使用空间围绕这些垂直联系空间进行布置,通过这一系列垂直空间的共同作用使建筑的通风得到加强。
   由BRT(Bothe Richter Teherani)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德国汉堡双X办公楼,即采用了多中庭的均质布局模式。办公楼平面呈双X形,内部建筑12层高,由玻璃幕墙包围而成。在幕墙和建筑形体之间,建筑师精心设计了六个相同的三角形中庭。在中庭顶上是可开启的玻璃屋顶,它们在夏天可自动打开进行自然通风。与普通单中庭建筑相比,中庭空间与主体建筑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建筑对自然通风的利用也更加充分。双X形状中间的每两层有连接通道,另一层有绿色的花园。这样,就形成多层次的、透气好且相互连接的空间次序。而且还可使每个办公室的旁边都有一个花园,极大的优化了办公环境。
   在英国考文垂大学图书馆的空间设计中,建筑师也采取了均质布局的方式。建筑的平面为50mX50m 的正方形,由于建筑进深很大,无法通过建筑周边开窗来组织穿堂风。解决的办法是将楼层平面划分为4个区域,每个分区及平面的中心部位各提供1个垂直的通风竖井,这样5个通风井呈棋盘式以一定的间距均质布置在建筑内部。垂直的通风井同时还为大进深的建筑带来了采光,读者和工作人员都被安排在竖井周围,藏书架则安排在其他较暗的地方。
  异质布局。
   在该种布局中,各个垂直联系空间大小各异,或者呈现主次之分,其平面位置也不均匀。建筑的使用空间围绕不同的通风加强空间进行有机布置,从而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这种做法可以更加有效的发挥被动式策略的效能,扬长避短,全面的满足复杂建筑的功能需求。
   在德海姆大学的设计中,建筑的空间组织即采用了异质布局的模式。在建筑内部,分布着若干个3层高,7.2米宽的长短不一的内廊式中。这些中庭成“十字交叉”不规则的分布在建筑内部,与使用空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些中庭作为建筑内部被动式通风的重要元素,在夏季可以导入微风,并通过屋顶排风带去热量。在冬季,这些中庭则对当地气候进行了有效缓冲,可以积聚足够多的热量,为学生课间休息社交提供温暖的空间。
   日本的UNEP国际环境技术中心也是通过几个呈异质布局的中庭来组织内部空间,中庭大小不同、相互分离,在协同作用下组织建筑内部的自然通风和采光。这些中庭分别服务于不同区域:西端一个较大的嵌入式中庭起着入口门厅的作用,尽量多的利用自然资源创造一个充满阳光和新鲜空气而且温暖的空间,用来接待来宾,并鼓励人们在此交流;中部的中庭主要的目的则是为周边的办公空间提供自然光和自然通风;东侧的中庭所在的区域多为会议室,建筑进深较大,在采用自然通风的同时亦适当的采用机械系统作为补充。
  
   采用热压通风作用的建筑,其内部既可作为使用空间,也可作为通风的路径,形成合理统一的内部空间可以实现建筑整体的自然通风。建筑使用内部具有不同类型的空间元素,其通风潜力不尽相同,而且这些空间元素的不同组合也会直接影响建筑的通风情况。在建筑的热压通风设计中,我们应该遵循各个空间元素的通风潜力特点,通过合理的组织空间发挥出各自空间的优势,从而带动建筑整体的通风。
  
  
  参考文献:
  殷欢欢. 适应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的公共建筑过渡空间被动式设计策略. 2010.05
  屈睿. 大型商业建筑自然通风与采光设计研究. 2010.05
  朱琳. 建筑中庭的被动式生态设计策略. 2008.01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的建筑风格独特而富现代化格调的设计工程,仿佛已是城市的商标;综观过去多年来的城市改造工程,在种类和风格上均是多元化的,无论是古典、传统或是现代化的呈现、凭着设计者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创意,经过他们的一番塑造之后,房舍的每一处,都散发出独特的神韵。  关键字:建筑设计,设计概念  Abstract: the modern unique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ri
摘要: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建筑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使得工程设计也逐渐走向复杂多样化。本文主要是分析了当前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相关问题,希望这些观点能为广大同行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结构;通病;探讨  一、地基问题  1、地基与基础设计要做到合理且适用,就必须要依据地质勘察资料,统一考察多方面因素进行基础类型和上部结构方可设计,单单是地耐力这一数据是不全面的。  2、多层房屋建筑没有详细
摘要:本文以中华翰苑6#住宅楼楼为实例,介绍CFG桩加固软土的机理和复合地基的受力性状,概括CFG桩复合地基设计和计算的基本理论,利用这一原理,分析了桩体模量、桩长、置换率等对CFG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的影响;说明了CFG桩在该地区进行地基处理的适用性和推广普及的可行性。  关键词:CFG桩;复合地基;筏板基础;地基处理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hinese H
目的探讨进展期胆囊癌的超声特征、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进展期胆囊癌与超声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超声图像分为四型:壁增厚型、蕈伞型、混合型、实块型.同时可发现肝浸润、肝转移及区域淋巴结肿大、胆管扩张、胆结石等征象.结论超声可较早发现胆囊癌,同时判定肿瘤有否转移,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目的探讨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与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分析146例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医院感染率达35.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46.4%),泌尿道次之(17.9%);感染率高低与住院天数(P<0.01)、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血清IgG水平低下有关;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真菌已成为其重要病原菌.结论住院天数长、激素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