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常见并发症处理及预防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nie_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正确有效的应对老年患者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的常见并发症和采用恰当的预防措施,不仅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PICC的使用期限,同时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关键词】老年患者;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处理;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26-01
  1 临床资料
  本组收集了自2013年10至2014年4月患者 58 例,男35 例 女23例,年龄68--92岁,发生导管堵塞 3例,导管异位 1 例,机械性静脉炎 5例,穿刺部位渗血、水肿 2 例,穿刺点感染 3例,经处理后继续使用 4例,拔管 3 例。
  2并发症处理及预防措施
  2.1导管堵塞
  本组有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导管堵塞,可能与药物沉淀或脂质沉积堵塞导管腔及导管弯曲、盘绕或脱出有关。发生堵塞后帮助患者改变体位,用生理盐水反复脉冲式注射。如果堵塞情况无明显改善,需行X线摄片检查以确认导管位置。若导管末端不在上腔静脉,需调整一下位置,若导管末端不在静脉内,则要更换导管。本组3例导管堵塞中,2例经生理盐水反复脉冲后畅通,1例经X线摄片检查并调整位置再次冲管后仍无改善,于置管后31天撤出导管。
  2.2导管异位
  本组有1例患者于置管120天后感胸闷、气促、行X线摄片检查及心脏彩超检查后发现系PICC尖端异位,遂将管道拔出5厘米后患者即感不适应症状消失。发生导管异位的原因可能与固定翼未固定好或者是无菌透明膜粘性降低有关。
  2.3机械性静脉炎
  本组有5例出现静脉炎,表现为沿置管静脉呈红、热、痛及条索状改变,且均发生于血管内留置导管期间。发生原因可能与更换敷料时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有关。
  2.4穿刺部位渗血、水肿
  本组有 2 例在穿刺后当天至置管后十天内穿刺部位仍有渗血,穿刺区域水肿。给予避免过度活动,加压止血,更换敷料,停止服用阿司匹林片等抗凝劑,加压包扎12—24小时。
  预防措施:导入穿刺针型号过大,穿刺不当造成创伤性穿刺,有出血倾向并进行抗凝治疗的病人,必要时给予止血剂。
  2.5穿刺点感染
  本组有 3 例出现穿刺点感染,表现为导管入口处红肿、硬结 , 有2例有脓性分泌物溢出,红肿范围在1平方米内,给予穿刺点莫飞罗星软膏涂擦及消炎止痛膏局部组织外敷,每日更换敷料一次,直至愈合,并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循无菌操作原则,消毒范围要大于透明敷贴的面积,消毒时尽可能使用机械摩擦力,换药时使用新启封的消毒剂及消毒棉签,并佩戴无菌无尘手套,不能将导管的蓝色部分放在贴膜外,贴膜潮湿、卷曲、脱落、疑有防感染时应及时更换。如置管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在排除其他系统感染后要加强导管维护及观察,及早进行血液培养检查及存取试验。使用抗生素三天后体温仍未控制者应尽早拔管。
  3小结
  正确有效的应对老年患者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的常见并发症和采用恰当的预防措施,不仅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PICC的使用期限,同时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第四版)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口服用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安全管理措施,达到防止口服药意外的发生,保障患者口服用药安全。方法:通过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对我院160例住院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研究表明了住院老年患者用药种类3种以上占93%,65%的住院老年患者存在口服用药安全隐患。通过提升医护人员自身素质与安全用药意识,坚持为患者服药到口,作好口服用药过程各个环节监控,將不安全因素消灭
目的:观察肠排列术在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76例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肠排列术,对照组38例采用
【摘 要】目的:观察大枣多糖与地黄多糖对小鼠器官组织影响。方法:取18~21g雌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给予同体积的0.5cmc,其余4组分别灌服高、低剂量的大枣多糖混悬液及地黄多糖混悬液。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14天,取其胸腺,肝脏,脾脏,卵巢等脏器进行病理观察。结果:大枣多糖与地黄多糖对小鼠性腺无明显影响;大枣多糖和地黄多糖高剂量组增强细胞免疫功能(P<0.05);大棗多糖高剂量组和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015-01  面神经麻痹在脑神经疾患中较为多见的,这与面神经管是狭长的骨性管道的解剖结构有关,是面神经麻痹发病的内在因素,面神经麻痹发病的外在原因,面部受冷风吹袭,面神经的营养微血管痉挛,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所致;笔者自2008年开始试以耳穴贴压治疗本病,疗效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在
地理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可有效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可从地理图表及地理教具两方面,实现对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The use of geo-teach
期刊
【摘 要】通过对近几年的有关品管圈活动在透析患者护理中的文献查阅,发现随着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的提高,护理科研水平的提高和统筹管理能力的提高。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品管圈;透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59—02  透析疗法是利用半渗透膜来去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