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珊瑚湾畔小学“海悦教育”课程落实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cat81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珊瑚湾畔小学立足于海悦教育的价值体系,从课程、课堂、德育、教师、环境等方面实施文化建设策略,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生态。
  一、海悦教育的落实措施
  珊瑚湾畔小学立足于海悦教育的价值体系,从课程、课堂、德育、教师、环境等方面实施文化建设策略,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生态。
  (一)课程文化建设
  学校在“海悦教育”的理念体系及八大核心素养的支撑下,从“国家课程校本化”以及“校本课程常规化”的视角出发,开发出奠基型、特色型、发展型三种课程。
  1.学科类课程。
  “悦品海洋名篇”“悦用海洋教具”“悦读海洋词汇”“悦赏海洋名画”“悦听海洋名曲”“悦学海洋名人”六门课程是在国家教材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品德的基础上分别进行拓展,使学生在平日不断积累中增强艺术和人文素养。其中 “悦读海洋名篇”是在学校常规性的阅读课程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为不同年级适当补充关于海洋的童话、成语、名言、诗歌、文学作品,一方面扩充学生海洋方面的见识,另一方面通过不断积累增加学生的文学底蕴,提高阅读能力。
  2.研究类课程。
  (1)海洋FUN探秘。研究类课程中的“海洋FUN探秘”把科学、语文、科学和音乐学科与海洋有关的知识进行整合,并结合每个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开设不同的主题性研究。“海洋FUN探秘”开展建议选用由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编写的中小学海洋意识教育系列教材《我们的海洋》。
  (2)游学博物馆。研究类课程中的“游学博物馆”结合教育部等部门的“研学旅行”政策,在四至六年级中以年级活动的形式开展,主张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广州地区包括广州海洋馆的各大场馆,在游览参观过程中收获知识、锻炼能力。
  3.主题类课程。
  (1)海洋文化节。“海洋文化节”包含“快乐读书节”“缤纷艺术节”和“探奇科技节”三大部分,分时间贯穿于整个学年中举行。
  (2)快乐读书节。每年7~10月举行“快乐读书节”,充分利用暑假两个月的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升人文素养。
  (3)缤纷艺术节。每年11月、12月举行“缤纷艺术节”,把海洋文化与元旦等节日庆典相结合,旨在绽放师生风采,培养审美情趣,激发艺术创作力。
  (4)探奇科技节。每年5、6月份举行“探奇科技节”,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探索海洋的奥秘,激发学生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5)悦动体育节。每年4月份举行“悦动体育节”,体育节中的趣味运动会加入以海洋精神命名的活动,旨在让师生在游戏中感受海洋精神,同时增强体质,感受健康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4.发展型课程。
  发展型课程主要包括兴趣类和提高类课程,采用社团与兴趣并进的形式,主要目的是形成技能、发展个性,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
  5.兴趣类课程。
  珊瑚湾畔小学的兴趣类课程集中在科技、艺术上,其中科技类的乐高拼装和艺术类的尤克里里已发展成为全校性特色项目,要求全校性参与,分年年段制定学习内容与目标,通过六年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與欣赏水平,普遍提升学生科学、艺术修养。
  二、海悦课堂的两大特点
  “海悦教育”倡导学生要在愉悦的气氛中修炼个人素养,结合番禺区“研学后教”课堂改革指引,“海悦教育”引领下的课堂有两大特点:一是快乐,二是自由。
  “快乐”,是海悦教育倡导的学习气氛。快乐课堂意味着上课要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这要求教师要通过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进而获得学习乐趣,而不是透过低难度的环境,造就表面轻松愉快的学习情绪。“自由”,是海悦教育前进的方向,意在让学生在课堂中畅游知识海洋,自由吸取知识。自由课堂并不是无序的、没有纪律的,而是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提供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从学习中获取足够自主学习的动机。
  三、海悦课堂的四大策略
  1.由“封闭”走向“开放”。开放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教学内容的开放,不局限于教材;二是学习形式的开放,鼓励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的学习,鼓励思维的开放,使学习成为个性化的知识、智力、情感、人格意义的构建过程;三是学习时空的开放,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2.由“预设”走向“生成”。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实际的教学过程却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应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注意及时生成“变奏”,让师生的思想不断碰撞,创新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
  3.由“发问”走向“对话”。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主体之间的对话、合作、互动的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放下指导者的架子,改变“发问”的习惯,搭建“对话”的平台,努力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把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以及奖励送给学生,激发学生内在的生命热情和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点亮学生的心智之灯。
  4.由“严苛”走向“包容”。学生只有在拥有愉快的心态和自由的氛围才能积极思考、大胆表现,才能时时闪现智慧的火花。所以课堂上应少一些“严苛”性的课堂常规,多一些“包容”性的尊重理解,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状态。允许学生“插嘴”,允许学生犯错。
  四、海悦课堂基本环节
  “海悦教育”课堂基本环节:激趣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拨——拓展延伸。目的是改变由于学生厌学而造成的效率较低的传统教学模式,彰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不同学科以及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可以在此基本环节,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责编 张 欣)
其他文献
老兄,他老讲那一套,我边玩边听嘛!  晨会结束后,  马上到我的  办公室来!  别玩了,校长在讲话呢!  我……我觉得很无聊,所以……  请你向我解释一下,为什么在晨会的时候玩游戏?  胡说,校长在总结每周的工作,这是多么严肃重要的事情,你……  别郁闷啦,晚上还要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呢,高兴点儿!  哎呀,赶时间嘛,怕什么!不会有事的!  贝卡,小心,你等等……  小朋友,你怎么能闯红灯呢?知
古往今来,有一个难题难倒了好多人,不过总有聪明的人能把这个难题给解决了。到底是什么难题呢?哈哈,那就是分田地!
【摘要】每年高考化学卷中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比较一题,体现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本文阐述了模型认知的内涵,以及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建构了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比较的认知模型与教学策略,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上。  【关键词】模型认知;教学策略;微粒浓度比较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31-011
●开卷有益大脑  一条木船两根桅,  九只燕子绕船飞。  六只落在桅杆上,  一只直往舱里坠。  还有两只没着落,  木船左右各徘徊。  (打一字)
一张只有0.01厘米厚的薄纸和一块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木块跟高达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相比谁高?答案:薄纸和木块高。不信请看下面的小故事。  薄纸和木块俩被风吹到了珠穆朗玛峰的山脚下,他们就像老朋友相遇一样,分外亲切。与珠穆朗玛峰比起来,这薄薄的纸和小小的立方体木块,显得太渺小了,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可是,他们却不认为自己小,他们对珠穆朗玛峰说:“咱们比个高矮吧!”珠穆朗玛峰低头一看,原来是两个小
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溪水淙淙。七十岁的百里奚像阳光下迎风点头的小草一样,点着头在打盹。“要是在这儿睡着了,非感冒不可,我这把老骨头可不能丢在这儿。”他嘟囔着爬起来,被林子里接二连三的长吁短叹吸引了注意,于是钻进去一探究竟去了。  “你这叹气的频率都快赶上秒钟滴答了!”百里奚站在马夫小林身边没到三分钟,就数到第九十九个“唉”了。  小林欲言又止,一低头,“唉!”一百个。  “到底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说
     
痛觉对我们的身体起到保护作用,通知我们具有伤害性的危险已经到来。然而,世界上竟有极少数“不知疼痛”的人。  安徽有个女孩子,常常不小心咬破舌头和手指,尽管鲜血淋漓也毫无痛苦。她曾喝下刚刚烧好的开水,舌头烫得“起皮”,别人吓坏了,她却一点感觉都没有。她有几次摔跤骨折,但因感觉不到疼痛而未能及时得到治疗。她的父母十分焦虑,不得不把所有能伤害她的东西尽量藏起来。  英国的一对青年夫妇也不断向上天祷告,向
     
说话一定要考虑别人的感受,否则即使是真话也一样会伤害到别人,有时候甚至会伤害所有人。  莎拉姑姑带着金姆表哥来到小镇上。他们是城里人,比我们有钱多了。金姆给我带来了整整一箱的旧玩具,不过这对我来说依旧如同宝贝一般珍贵。  莎拉姑姑次日就离开了,金姆将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从此以后,金姆就成天和我以及我的邻居伙伴格吉尔在一起。有一次,金姆因为对祖父年轻时的相册产生了兴趣,就爬上阁楼去看照片,而我和格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