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表被动的“遭”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ZXC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汉语表被动的“遭”,在现代汉语是存在争议的。《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中均未列“遭”表被动的义项。但在语言实际中,“遭”的某些句型结构可以与“被”替换,用以表示被动。汉语史上,表被动的“遭”已有确例。相较于“被”字句,“遭”的语法化程度不高,动词“遭受”语义的滞留性强,致使“遭”并未演变为纯粹的被动标记。
  关键词:“遭”字句 句式结构 被动 汉语史
  《现代汉语词典》 “遭”字條下, “遭”只有动词“遇到(事情,多指不幸或不利的) ” 和量词“回、次/周、圈”两个义项。 a《汉语大词典》 “遭”字条下,“遭”有动词“逢”和“遭受”义,名词“际遇”和“周围”义,量词“次、回”和“排”义。b不论是现代汉语工具书,还是汉语史工具书,“遭”字条下均未列出其表被动的义项,可见学界对“遭”作为被动语义的用法并不认可。
  一、现代汉语“遭”字句使用情况c
  根据对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现代汉语语料库的检索,“遭”字句在现代汉语中,有以下几种句式结构:
  1.遭N式。名词N作“遭”字的宾语,这类“遭”字句较为常见,如:
  遭浩劫 遭磨难 遭失败 遭空袭
  2.遭了N式。“遭”后紧跟体标记“了”,“遭”的动词性质显著,如:
  遭了水灾 遭了冰雹 遭了白眼 遭了杀身之祸 遭了一场台风
  3.遭V式。“遭”后的动词V,是名动词,可以用“被”取代,意思不变,如:
  遭嫉妒 遭鄙视 遭擒获 遭杀害 遭推翻 遭封杀 遭扣押 遭排斥
  4.遭NV式。是遭V的变式。NV可以理解为定中结构,也可以理解为主谓结构,一般都可用 “被” 替换,如:
  遭敌袭击 遭“公国”人射击 遭南部队攻击 遭海侵 遭雷击 遭雨淋
  5.遭AV式。动词前有状语,“遭”可用“被”替换,如:
  遭重创 遭彻底破坏 遭严重磨损 遭越人顽强抵抗 遭志愿军沉重打击
  6.遭(N)VN。动词后带宾语,“遭”可用“被”替换,如:
  遭斩首 遭袭击头部 遭前男友泼硫酸 遭大虫食之
  从上述“遭”字句的六种类型看,前两种“遭”是动词,义为“遭受”;后四种“遭”均可替换为“被”,表示被动。仅从后四种“遭”字句的结构看,并不能完全确定“遭”的词性。现代汉语语料中,动词“遭”与“受”连用的情况较为多见,这种组合强化了动词性质,“遭受”句的结构与“遭”字句的几种句式类型相似,如:
  7.遭受 N式。此结构与1相似,名词N作“遭受”的宾语,如:
  遭受浩劫 遭受磨难 遭受失败 遭受空袭
  8.遭受 了N式。此结构与2相似,如:
  遭受了水灾 遭受了灾难 遭受了台风
  9.遭受 V式。此结构与3相似,但“遭受”连用突出了动词的受动性,如:
  遭受鄙视 遭受杀害 遭受扣押
  10.遭受NV式。此结构与4相似,但这里NV应理解为定中结构,而不是主谓结构,如:
  遭受敌军袭击
  上述“遭受”句的四种结构,恰好与“遭”字句的前四种句式类型一致。动词“遭”与“受”同义连用,“遭”的动词性质显明。而“遭”字句中可以与“被”替换的句式,多与“遭(N)V”句式结构相关。
  现代汉语方言宁夏固原话d 、湖南湘潭话e、四川成都话f,用“遭”字句表示被动,如:
  11.两个队遭雨打了。/两个队遭打了。(宁夏固原)
  12.他遭老师批评了一顿。/他遭批评了一顿。(宁夏固原)
  13.遭打了。(湖南湘潭)
  14.遭他骂了。/遭人抢了。/遭天谴。(湖南湘潭)
  15.我遭他骂了一顿。(四川成都)
  16.贼娃子遭整安逸了。(四川成都)
  上述汉语方言“遭”字句的用例,黄伯荣、鞠彩萍、崔荣昌先生均表示“遭”用以表示被动,有被动义。那么,现代汉语词典中是否缺失了“遭”表被动的义项?“遭”表被动从汉语史的角度是否可以提供证据?
  二、汉语史上“遭”字结构的考察 g
  (一)“遭V”式与“遭NV”式
  汉代,“遭V”式与“遭NV”结构出现,如:
  1.或成器而见举持,或遗材而遭废弃。(《论衡·卷二·幸偶篇》)
  2.庾亮儿遭苏峻难遇害。(《世说新语·伤逝》)
  3.社稷遭王莽废绝,以是子孙之忧,所宜共诛,故遂西连羌戎,北怀匈奴。(《后汉书·王刘张李彭卢列传》)
  4.寔为太丘长,遭党锢,隐居荆山,远近宗师之。(《三国志·魏书二十二》)
  例1、4为“遭V”式,例2、3为“遭NV”式,“遭”的语义可以与“被” 替换,表示被动,用于消极的场合。
  唐宋始,“遭NV”式增多,N从名词到名词性短语,从有生命的事物到无生命的事物,如:
  5.醉则骑马归,颇遭官长骂。(杜甫《戏简郑广文虞兼呈苏司业源明》)
  6.若不活,遭人怪笑。(《五灯会元》 卷七)
  7.他师徒们立在这无火处,不遭雨湿。(《西游记》第六十一回)
  8.蚊虫遭扇打,只为嘴伤人!(《金瓶梅词话》 第八十三回)
  9.后遭安禄山贼党史思明攻陷东都,杀戮僧众,将钟磬毁为兵器,花果伐为樵苏。(《醒世恒言》 第二十五卷)
  10.他后边自到桐乡去望时,掌珠遭章二郎妻子忌,百般凌辱,苦不可言。(《型世言》 第三回)
  11.所以也与尤聪同遭雷殛。(《醒世姻缘传》 第五十四回)
  12.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红楼梦》第五回)   (二)“遭”的语法化程度不高,作为被动标记不是主流
  从“遭”字句和“被”字句表被动的历时发展看,“被”字句的产生和发展早于“遭”字句,其语义、句式来源与演变轨迹均相似。从语用上看,“被”字句大多表示不幸或不愉快的消极意义,“遭”字句亦如此。根据语言的经济原则,在一种语言中,并存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同功能的表达方式,其必然产生竞争关系。“被”字句的复杂化和精细化程度远高于“遭”字句,其发展结果是语法化程度较高的“被”取代了“遭”的被动用法,而“遭”回归其初始的动词语义,并兼并了“被”的动词用法。可见,“遭”表被动在汉语史上早有先例,但并不是主流被动句。
  四、结语
  综上,虽然《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未收录“遭”表被动的义项,但通过对汉语史语料检索与分析,“遭”表被动有例可循,现代汉语中也有运用,应对“遭”的被动义项予以补充。
  a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1623页。
  b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纂:《汉语大词典》缩印本(下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年版,第6403页。
  c 现代汉语语料检索来源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现代汉语语料库:http://ccl.pku.edu.cn:8080/ccl_ corpus/index.jsp?dir=xiandai
  d 黄伯荣:《汉语方言语法类编》,青岛出版社1999年版,第666页。
  e 鞠彩萍:《“遭”字句——兼论被动标记词的界定与优胜劣汰》,《贵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1期,第119页。
  f 崔荣昌:《成都话音档》,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07页。
  g 汉语史语料检索来源于台湾“中央研究院”汉籍电子文献瀚典全文检索系统:http://hanchi.ihp.sinica.edu.tw/ihp/hanji.htm.
  h 关于“遭”表被动的语义和词性的讨论,学界是有争议的。鞠彩萍认为“遭”曾经拥有过一段时期的作为被动标记词的用法。“遭”可以和“被”在并列对应的语言结构中同时使用,应该同等对待。见其文《“遭”字句——兼论被动标记词的界定与优胜劣汰》,《贵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1期,第120—121页。田春来认为“遭”在语义上可以表示被动,在近代汉语里还曾一度有较强的被动标记性质,但它一直到现代汉语都没有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介词。“遭”虽然有介词性质,但总体上仍属动词。见其文《表被动的“遭”的历时考察》,《古汉语研究》2010年第1期,第68—73页。张延俊认为“遭”可以兼作被动标记,“遭”是及物动词谓语。见其文《“遭”字被动句研究》,《长江学术》2011年第2 期,第106页。
  参考文献:
  [1] 冯春田.近代汉语语法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2]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 刘坚.近代汉语虚词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
  [4] 唐钰明.“唐”至“清”的被字句[A].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唐钰明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5] 王力.汉语史稿[M]. 北京:中华书局,2001.
  基金项目: 深圳職业技术学院2017年重点项目 (601722S32010)阶段性成果
  作 者: 郑宏,中山大学文学博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编 辑: 张晴 E-mail: zqmz0601@163.com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增强以及逻辑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分析和探究,希望可以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 教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32-0120-02  Primary Scho
【考场真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对于鲁迅来说,那夜归航的豆儿,是一缕芬芳;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对于琦君来说,母亲酝酿的春酒,是一缕芬芳……   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①结合个
摘 要:现代乡土叙事在不同作家笔下以多重面貌表现了中国现代审美的多样性和思想的多元化。如鲁迅启蒙视域中的《故乡》呈现出凋敝的乡景和庸俗的农民,而茅盾革命视域中的《春蚕》则展示了苦难的乡景和困顿的农民。乡土叙事因作家主观诉求的不同而不可避免地带有“艺术创造性”,但都是作家力求改变乡土社会现状所做的努力。  关键词:乡景叙事 乡民叙事 启蒙 革命  村庄作为一个独立的书写对象出现在“五四”后。“五四”
【摘 要】幼儿美术教育应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实施创造教育。本文以幼儿园民间艺术“青花瓷”为例,结合实践,从开发途径和运用要领两方面入手,探究如何将民间艺术“青花瓷”作为一种教育资源融入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实现幼儿创造性思维和美术动手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民间美术;幼儿园教学;青花瓷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5-0127-02  【A
摘要:虽然距离现在的我们已比较遥远,但由于古今在许多方面的相通,古典诗词在当代社会仍然能释放出正能量。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爱与责任,戴复古妻的《祝英台近》(惜多才)告诫我们要好好活着,辛弃疾的《水调歌头》(万事几时足)启示我们要做最好的自己。  关键词:古典诗词 正能量 人生意蕴  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在《世纪新梦》中写道:“文学的最高价值、文学的永恒性源泉在于它
摘要:杜甫的《秋兴八首·其八》在七律的形式上进行了重要探索,其首联地名凡四见,为意象密集型七律开辟了道路;颔联则运用陌生化手法,对语言进行了巧妙的折叠,从而在句法上实现了诗歌的多义性;颈联则秋兴有春,虚实共生,同时为摆脱悲秋之风提供了契机;尾联四两拨千斤,七句怀念盛世而一句感叹衰朽,读之令人潸然,无愧于绝唱。  关键词:七律形式 陌生化 多义性  我目的七言诗出现得比较晚,七言律诗更是到初唐才定型
摘 要:《野兔的嘴唇》讲述了在哥伦比亚政府军与革命武装游击队冲突期间被屠杀的平民“野兔”一家,来到暴力屠杀的实施者、自卫队领导人萨尔沃的家中,要求承认其暴行的故事。该剧直面暴行本身,用暴力对人、对社会、对家庭造成的伤害警醒世人。这出戏采用了戏剧表达的复杂化、不确定化的手法,使主题的呈现得以立体化,进一步探讨了人们究竟应该如何面对暴力以及是否有可能与暴力实现和解。剧作采用了一种罪恶削平、使罪恶分散化
摘 要: 赵目珍的诗集 《外物》诠释了他的诗歌观念:“诗歌是存在之思向美与哲学的无限靠近”。他的诗歌把“哲思”放在第一位,强调智性写作:从个体的生命体验指向超越的、形而上的人类经验;他从乡村逃亡至城市,又从城市反观乡村进行精神寻根。关于“诗美”,他强调古典与现代的有效对接,用古典语言和古典意蕴嫁接现代意识和现代辞藻,表现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的现代情绪。“诗美”可视为诗歌的外延,“哲思”可视为诗歌的内
摘 要:易卜生和契诃夫都是深谙象征手法的戏剧大师,在他们的作品《野鸭》《海鸥》中呈现出多层次的复合意象,这种意象不仅仅是对于表层现实的隐喻,更是一种艺术家对于灵魂与艺术的自审,他们在原有戏剧中嵌套另一部戏剧,形成“复象戏剧”,使之达到“元艺术”境界。此种多重意象叠映的戏剧手法对于现代戏剧的构作有着相当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野鸭》 《海鸥》 复象 自审 象征 元戏剧  被冠以“现代戏剧之父”的易
摘 要: 山西乡土文学“山药蛋派”作家马蜂的作品《吕梁英雄传》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分别反映了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山西农民的斗争和生活。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作品的人民性,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关键词:马烽 乡土文学 《吕梁英雄传》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电影传奇》是崔永元制片并主持的献给中国电影一百周年的系列纪录片。在这部专辑中,源于山西乡土文学作家、山药蛋派领军人物马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