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法教学中有关道德品质教育的渗透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w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道法课担负着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教好道法课,对初中学生良好的人格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培养,以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起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在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是每位思政老师责无旁贷的责任。初二道法教师更是不例外。现行道法教科书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品质教育的内容,只要道法教师努力挖掘,并积极地收集相关的教材,适时地插入,使教学与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以下是本人在任教八年级道法教学中所渗透品质教育的几点。
  一、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品质教育
  结合道法八年级上册,培养学生养成亲社会的行为,在讲解“在社会中成长”这一课时,教给学生明白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我们的知识才能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划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才能逐步成长好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为此,我顺势鼓励学生要养成亲社会行为的习惯:一是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二是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三是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此,我还列举了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冷漠社会与亲社会行为相悖的例子。如:老人跌倒,路人避之唯恐不及;又如,有人落水,众人围观,无人救助;再如,乱扔垃圾,熟视无睹,乱插队,没秩序,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与亲社会行为格格不入的事例。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會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践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教育
  八年级上册第四课有关“诚信无价”这一课,通过学习学生知道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代社会注重信用体系和诚信制度建设,更强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讲信用、守承诺。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引导学生在平时考试中不要有作弊现象,拒绝弄虚作假,坚决抵制学习过程中,不诚信的言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周围人的诚信水平,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为此,我还讲到了有篇关于诚信的新闻报导“诚信老爹吴恒忠,信义无价美名扬”,吴恒忠花了十年时间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还清去世的儿子欠下的近20万元债务,然后向学生提问:“吴恒忠为什么获得大家的好评?”因为吴恒忠践行诚信,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吴恒忠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一个诚信的人,所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从这事例中引出,那么生活中如何践行诚信呢:一是树立诚信意识,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如果我们的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就不应逃避,不推托,主动承担责任;二是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随着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完善,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三、养成奉献社会、关爱他人的品质教育
  八年级上册第七课有关“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让学生知道我们的健康成长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之间的影响下,社会环境的塑造下,一步步健康成长起来的。在讲授过程中,我讲了一个“盲人提灯”的小故事: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盲人一手拿着根小竹竿小心翼翼地探路,一手提着一只灯笼。路人问:“您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道理很简单,我提着灯笼走路,而是让别人容易在后面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我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而且,这么多年来,由于我的灯笼为别人带来光亮,为别人引路,人们也常常热情地搀扶我,引领我走过一个个沟坎,使我免受许多危险。你看,我这不是既帮助了别人,又帮助了自己吗?”与学生讨论,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一个道理:既帮助了别人,又帮助了自己,说明关爱他人,收获幸福,关爱他人的人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关心、帮助,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从一定意义上说,关爱他人也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为此,我们应心怀友善,学会关心、体贴和帮助他。激励学生,当他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在道义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帮助,精神上给予关怀,让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教育学生明白,关爱他人也是一种幸福。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德育的内容丰富多彩,道法课作为一门思想品德学科,有其自身的德育教育优势,教师在教学中因势利导,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优秀道德品质教育,用潜移默化的手段教书育人,塑造品德兼优的好学生。
  参考资料:
  [1]赵明.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道德品质教育[J].基础教育理论研究,2005.
  [2]陈高.谈谈思想品德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3.
  [3]肖啸.论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2.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低年级学生天性活泼,爱表现自己,在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鼓励他们试读、练读、品读,主动“读”。  【关键词】我来;我会;我懂  朗读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现实是我们跟低年级的学生说“有感情地朗读”,他们是不会懂怎样读才叫“有感情”的,他们会对老师提出的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道德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我国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见在日常的小学教育中实施德育的必要性。德育是一项长久性的工作,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强调德育元素融入到校园的任何一个环节,例如,学科教学、学校管理、环境建设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小学生受到德育因素的感染,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小学学校德育的实效。  【关键词】
【摘要】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强化对学生进行逆商教育,进而培养其健康身心。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并进行因材施教,要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榜样,要组织主题活动促使学生得到专项提高,要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这些方法都围绕逆商教育展开,能让学生的身心得到积极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逆商教育;德育;小学班主任  逆商指的是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也就是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目前,仍然有不
本报讯 为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落实广州市番禺区教研室关于推进2020年第一学期劳动教育实施工作要点的要求,11月6-7日两天,石碁教育指導中心组织片区中小学劳动教育骨干教师在广州市从化区研学基地“北纬23.8森林营地”进行培训。  在培训期间,教师们参加实践,亲历劳动过程,进行种菜、割稻、摘菜等农业活动。通过活动了解种菜、浇水、收割、打稻谷等方法及工具,在烈日下体验劳动的乐趣。培训期间,学员们听取
【摘要】本文立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探究运用腾讯课堂、QQ作业、问卷星等互联网技术成果深化互动教学,构建“学案导学——多元探究——双线交流——反馈提升”教学模式的途径与方法,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双线交融,促进教师、学生及教材等各种教学因素积极作用,相互促进,构建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生态,提升初中思政教学的吸引力与生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互联网 ;互动教学;道德与法治  一、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人们对教育的看法和要求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不再仅仅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对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发展教育也有了很大关注,希望学校教学能够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教育的最初时期,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教育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基于此,小學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落实教学改革方案、如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体育教学的主要课题。本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传承和载体,文化与语言息息相关,学习一门语言,绕不开与之相关的文化。通过教材,引入英美文化,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等常识,是英语教学特有的一个层面。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该如何把握好对英美文化引入的尺度,成为英语教师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英美文化的现状、英美文化对国内青少年的影响,阐述把握英美文化教学尺度的重要性,以及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恰当地把握好英美文
【摘要】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评价能力,是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的有效体现,但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 “如何观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的困惑一直困扰在教师的脑中,教师更是无从下手,难以提升,促进幼儿的发展。本文结合事例阐释教师在幼儿的建构活动中如何从目的、活动过程、幼儿作品等部分环节进行观察、评价,促进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探索。  【关键词】教师;观察;积木建构;学习品质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指出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愈加深入的大背景下,一些致力于教学效率提升的教学方法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合作学习法,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潜能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升学生合作能力和构建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方法。合作学习的基础就是集体教学,将这种教学理念引入到初中英语课堂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文章从笔者个人的教学经验出发,分析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为初中英语老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11月21日,人民研学网首届研学旅行创新与发展峰会在兰溪市诸葛镇诸葛村召开。2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兰溪,共探研学旅行未来路径,共商实践育人创新模式。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砚农,在首届研学创新与发展峰会致词。(以下为郑砚农发言摘录)  一、研学是一项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功在千秋的战略工程  直观理解研学,就是走出校门,在社会实践中学、在实物场景中学,这就使我想起了毛泽东著作《实践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