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型糖尿病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是一种生活方式病,通过养成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可以平稳的控制血糖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临床工作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把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内容传授给患者是一项具体而生动的任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体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个人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55-01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发生的变化使糖尿病越来越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于这部分患者,除了及时接受药物治疗外,强化生活方式的干预也是非常必要的。所以,糖尿病教育被认为是目前糖尿病综合防治五大经典策略(即饮食调整、合理运动、药物治疗、疾病监测及糖尿病教育)的核心[1]。因此,對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大健康教育力度,使其对本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可以使病情早日得到控制。在具体工作中,笔者在执行宣教时有以下体会。
1 重视健康教育目的告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糖尿病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治疗过程中的利器。关于健康教育的目的,笔者觉得要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有关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各种治疗方法,使他们了解并接受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从而使患者明白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如果血糖不能长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会引发各种并发症,从而导致身体残疾或者死亡。通过使初诊患者对病情有充分的了解,清楚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的基本知识,明确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的发展,不是单靠药物就可解决,还需要饮食和运动的配合,从而使整个宣教过程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加强患者在防治过程中的依从性。
2 了解患者心理特点,使宣教更有针对性
中国传统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提到:“夫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因此,善于了解和抓住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宣教。患者知晓了2型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以后,能不能做到知行合一关系到血糖水平的控制。这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兴趣爱好、职业特点、经济状况等等差异,选择不同的宣教方法,从而加强健康教育的适应性、可行性,所以要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不同精神心理的特点,制定各具特色的护理计划,使他们尽快适应角色、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2.1 对于中青年患者,要着重从糖尿病的转归和并发症的角度入手。笔者发现,这部分群体多数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迫于工作、事业需要,很多人觉得自己还年轻,对糖尿病的认知不深,或者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可以拖一拖,对饮食和运动的重视程度不足,不愿意积极配合。对于这部分患者,适时、恰当的提供一些并发症图片的宣教资料,并加以阐释身体健康和经济财富的关系方面的宣教,着重强调2型糖尿病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每个人的转归和预后不仅仅是完全依赖药物就可以决定的,具体的人力、财物花费成本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往往会有较好效果。
2.2 对于老年患者要,要着重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入手。笔者所处的基层医院,很多初诊的老年患者由于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等对糖尿病认识不足,认为自己年事已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很多习惯已很难改变,不如得过且过,随心所欲,无需刻意讲究,对宣教内容有抵触情绪,对于这种情况,笔者多从提高生活质量的角度进行说教,着重告知他们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性,而通过积极的饮食和运动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3 监测血糖,贵在坚持
科学的饮食和合理的运动是控制血糖的必要项目,笔者在对患者健康教育时常总结为“管住嘴,迈开腿”,定期监测血糖是对它们的执行程度的必要反馈。因此需要反复向初诊患者传授血糖和尿糖的正常值及波动范围的知识,使他们掌握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注射的正确方法,熟悉体重与所需饮食热量的计算方法、发生低血糖时的症状表现、预防措施及处理方式,了解监测血糖和尿糖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所在,从而形成监测习惯。
4 总 结
对初诊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需要通过反复的说教、沟通,使患者尽可能的做到知行合一,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对自己的健康从依赖医院逐步转向依赖家庭和自己,从而达到控制病情发展、促进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糖尿病护理及教育指南编委会.中国糖尿病护理及教育指南(2009).中华糖尿病杂志编辑部[M].1-10.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个人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55-01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发生的变化使糖尿病越来越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于这部分患者,除了及时接受药物治疗外,强化生活方式的干预也是非常必要的。所以,糖尿病教育被认为是目前糖尿病综合防治五大经典策略(即饮食调整、合理运动、药物治疗、疾病监测及糖尿病教育)的核心[1]。因此,對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大健康教育力度,使其对本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可以使病情早日得到控制。在具体工作中,笔者在执行宣教时有以下体会。
1 重视健康教育目的告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糖尿病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治疗过程中的利器。关于健康教育的目的,笔者觉得要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有关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各种治疗方法,使他们了解并接受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从而使患者明白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如果血糖不能长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会引发各种并发症,从而导致身体残疾或者死亡。通过使初诊患者对病情有充分的了解,清楚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的基本知识,明确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的发展,不是单靠药物就可解决,还需要饮食和运动的配合,从而使整个宣教过程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加强患者在防治过程中的依从性。
2 了解患者心理特点,使宣教更有针对性
中国传统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提到:“夫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因此,善于了解和抓住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宣教。患者知晓了2型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以后,能不能做到知行合一关系到血糖水平的控制。这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兴趣爱好、职业特点、经济状况等等差异,选择不同的宣教方法,从而加强健康教育的适应性、可行性,所以要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不同精神心理的特点,制定各具特色的护理计划,使他们尽快适应角色、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2.1 对于中青年患者,要着重从糖尿病的转归和并发症的角度入手。笔者发现,这部分群体多数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迫于工作、事业需要,很多人觉得自己还年轻,对糖尿病的认知不深,或者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可以拖一拖,对饮食和运动的重视程度不足,不愿意积极配合。对于这部分患者,适时、恰当的提供一些并发症图片的宣教资料,并加以阐释身体健康和经济财富的关系方面的宣教,着重强调2型糖尿病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每个人的转归和预后不仅仅是完全依赖药物就可以决定的,具体的人力、财物花费成本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往往会有较好效果。
2.2 对于老年患者要,要着重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入手。笔者所处的基层医院,很多初诊的老年患者由于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等对糖尿病认识不足,认为自己年事已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很多习惯已很难改变,不如得过且过,随心所欲,无需刻意讲究,对宣教内容有抵触情绪,对于这种情况,笔者多从提高生活质量的角度进行说教,着重告知他们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性,而通过积极的饮食和运动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3 监测血糖,贵在坚持
科学的饮食和合理的运动是控制血糖的必要项目,笔者在对患者健康教育时常总结为“管住嘴,迈开腿”,定期监测血糖是对它们的执行程度的必要反馈。因此需要反复向初诊患者传授血糖和尿糖的正常值及波动范围的知识,使他们掌握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注射的正确方法,熟悉体重与所需饮食热量的计算方法、发生低血糖时的症状表现、预防措施及处理方式,了解监测血糖和尿糖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所在,从而形成监测习惯。
4 总 结
对初诊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需要通过反复的说教、沟通,使患者尽可能的做到知行合一,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对自己的健康从依赖医院逐步转向依赖家庭和自己,从而达到控制病情发展、促进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糖尿病护理及教育指南编委会.中国糖尿病护理及教育指南(2009).中华糖尿病杂志编辑部[M].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