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水爸爸是钢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ie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算起来,儿子出生以来与我这个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比与爸爸在一起的时间多得多。现在儿子2岁,每天晚上与我同睡一张大床,爸爸则常常在他那个“爸爸房房”(儿子语)里看书到深夜;每到周末,常常又是我一个人陪着儿子在院子里玩,爸爸或者去加班了,或者有客人要陪。上周末爸爸是在成都过的,这周末又飞往了深圳。一个月过去,竟只有一个星期的周末是我们一家3口在一起过的。


  爸爸不在家,儿子的吃穿住行就落在我一个人身上。每天早晨急急忙忙抱他下楼赶班车。下班后,又匆匆忙忙从保姆家接他回来。下班至睡前的那段时间是属于我和儿子的。我在厨房做饭,他自己在客厅里玩,我时不时地叫他一声,他则从那边响亮地答应一声。不一会儿,骑着他的小自行车钻进厨房里,笑眯眯地抬头问我:“妈妈,你干啥哩?”我说:“给你做饭呀。”……晚饭后,我洗碗,他则把散落在地上的玩具收拾到他的玩具柜子里,然后叫我去看他的“功绩”。我自然会很高兴地表扬他,他也得意洋洋地接受我的表扬——亲亲他。以后每次收拾好他的玩具,就跑过来对我说:“妈妈,你看我把玩具都收拾好了,该亲亲我了。”当我抱着他亲他的小脸时,他便甜甜地咧嘴笑了。
  儿子已习惯于我为他安排的生活,在这种平静的生活中,儿子学会了许多,会背唐诗了,会念几个英文单词了,会自己穿鞋了,还会用筷子把面条吃到嘴里了……
  儿子似乎也习惯于爸爸不在家的日子。突然有一天,我在厨房做饭,听到客厅“丁丁当当”响,赶紧跑过去一看,原来小家伙拿着他的小榔头在敲板凳。问他干什么,他一本正经地说:“我在修东西呢!”看来,儿子是在模仿爸爸的样子了。男孩儿的天性也许就在于此,特别喜欢那些工具性的东西,小榔头、小钳子、螺丝刀,样样都喜欢。我禁止他拿那些锐利的工具,生怕发生意外,但他的宝贝小榔头是谁也夺不走的,有时睡觉也抱在怀里,只好等他睡着再拿开。
  有一天临睡前,儿子突然问我:“爸爸到哪儿去了?”我告诉他:“爸爸到很远的地方出差去了,明天就回来,给彤彤买好多好东西。”他马上接口:“买警察叔叔车,买有红十字的救护车。”我说“好。”他的心愿表述完了,才心满意足地睡去。至于明天和下星期是怎么一回事,距离远近是无所谓的,只要爸爸回来能买“警察叔叔车”就够了。
  经过一个月的旅行,爸爸终于回到家里。儿子竟有点不好意思地看着爸爸,叫了一声“爸爸!”然后注意力就集中到爸爸放在地上的包上。待爸爸拿出一盒各式各样的汽车时,儿子大声地叫起来:“汽车,这么多汽车呀。”爱不释手地抱着盒子,搂着爸爸的脖子亲了又亲。那一夜,儿子嘴里念叨的,手里把玩的,都是爸爸给买回来的“消防车”、“大吊车”还有“警察叔叔车”。而且竟一反常态地要到“爸爸房房”去睡。直到躺在床上,两只手里还各拿着一辆汽车不肯放。睡到半夜又醒了,一个人躺在黑暗里左看右看他手里的车,最后勉强用他的一只小手紧紧握住两辆车,腾出一只手来摸着爸爸的耳朵又睡着了。
  黑暗里,看着他的这些举动,我心里涌起一股欣慰之情。谁说爸爸不在家会疏远了与儿子的感情呢?爸爸每次出差在外,打电话回来总是要问:“儿子在干什么呢?”每次回来,别的东西可以不买,儿子的玩具是绝对不会少的。只要在家,爸爸总会带着儿子一起修补好损坏的东西,会骑自行车带儿子去公园游玩,会让儿子骑在脖子上“高瞻远瞩”。即使是长久的别离也无法磨淡这种亲子之情。除了血脉相通,还因为爸爸在儿子心目中,是能买“警察叔叔车”的人,是能用工具修东西的人,也是能用自行车带他出去玩的人,更是能骑在脖子上“坐高高”的人……水龙头坏了,儿子会说“等爸爸回来修修”;看到门口的自行车,他就说“这是彤彤爸爸的车子,还有车座呢”。也许儿子长大,与父亲亲密的程度会甚于儿时对母亲的依恋。毕竟是男孩,更应该承袭父亲的阳刚之气,去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如果说妈妈在儿子心目中像一潭温柔平静的湖水,那爸爸则更像一块坚硬强劲的钢铁。它让儿子知道,遇到困难的时候,该怎么去克服,遇到难题的时候,该用什么方法去解决;当爸爸不在家的时候,怎样成为一个男子汉,去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成为妈妈的帮手。有一天儿子长大成人,他会成为一个有感情的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一个不畏艰险,知难而上的人。
其他文献
1·咖啡店里的邂逅    0    晚上八点十分。  汽车在候车亭旁停下。  姗姗紧绷着脸,挎上棉布书包,打开车门,正要下车。  爸爸还在车里喋喋不休:“小心啊。慢慢来。再见!”  姗姗垂下眼皮,不回应也不回头,下了车,使劲甩上车门。  “嘭!”车门响亮地关上。  姗姗直奔向一排商店。  商店大都已关门,商店门前没什么行人。商店楼上就是补习教室。  姗姗钻入狭窄阴暗的楼梯口。  慢慢来?  哼!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