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水之一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y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是地球“生命之盾”


  水是对抗“炎炎似火烧”的烈日的忠诚“卫士”。“烈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这是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第十六回中,青面兽杨志押送生辰纲走到黄泥岗时,白日鼠白胜扮作挑酒桶的汉子之口吟唱的诗句。这个“卫士”,就是又名双分子缔合水的“二聚(合)水”—分子式(H2O)2。
  二聚水进入了地球大气层,以氢键连接的两个水分子中的一个绕另一个旋转时会消耗能量。阳光经过二聚水集结的大气层时,红外线的能量就被二聚水截住,不能进入更为低层的大气,从而使低层大气的温度不至于升温过高,这就是所谓的“气窗效应”。由此可见,二聚水改善了气温,是保护地球生命的“功臣”之一。
▲ 在深海处生活的欧巴宾海蝎

  不但如此,深海生物也得益于比热容大的水。在海水表面,水温的变化幅度在10℃左右,而在深达1千米的深海,水温变化则小于1℃。所以,深海是地球上温度唯一基本上保持不变之处,从而成为深海生物的“伊甸园”。

水是水生动物的“寒冬救星”


  南北两极四季严寒,中高纬度地区的冬季严寒,那么气温0℃以下时,水生动物为何没被冻死呢?答案不复杂:冰为它们盖上了一层“温暖的棉被”。“棉被”的奥秘,就在“4℃的水密度最大”和“冰的密度比水小”之中。
▲ 文森特·普雷斯尼茨

  原來,每当气温降到0℃以下时,淡水表面就会结成0℃的冰。海水的平均结冰温度大约是-2℃。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海水如何咸、苦、涩,一旦结成冰,就成为(固态的)淡水了。正因为如此,北极圈内的居民都把就地取材的冰融化之后的淡水作为饮用水的主要来源。密度比水小的冰浮在水面而不会沉入水底。冰浮在水面的作用,就是充当水生生物的“棉被”—冰和水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冰的存在减缓了下层水变冷的速度。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4℃的水不是密度最大”和“冰的密度比水大”,当气温降到0℃以下并持续很长时间,那么水表面结的冰就会下沉到底,最下层的水就上浮,如此循环,全部的水也就依次结冰,水生动物将和寒冷的冰冻在一起!
  事实上,虽然南北两极的严寒让海水结上了一层厚冰,但是厚冰之下依然是不会结冰的海水,各种水生生物在海水中“万类‘寒’天竞自由”!冬天冰封江河湖海的时候,水生动物依然“鱼翔浅底”—那里有4℃或者比4℃更高的水,照旧“春意盎然”!

水是廉价的“药”


  从捷克“水专家”文森特·普雷斯尼茨创始的、20世纪70年代盛行于日本但有争议的饮水疗法,到迄今依然风行的“早上多喝水,一天都清爽”的习惯,人们都把水看成“万能药”。
  当然,水并非“万能药”。但是,水的确有某些类似药物的疗效。例如,喝淡盐水散热,防治中暑。又如,轻度烫伤后,迅速用干净水涂抹在被烫伤的部位10~20分钟(也可以用干净的水冷敷),使其迅速降温,是最简单实用的减损妙方。再如,用冰块代替医用酒精或者普通酒精抹在额头、手心等部位可以物理降温。还有,对某些疾病,科学饮水也有辅助治疗之效。

  更值得一提的是,水可以治疗普通感冒。对于体温不超过38.5℃,仅有轻微症状的普通感冒,无需药物治疗,只需大量喝温白开水。当然,要不断监测体温变化,如果大多数时间低于38.5℃,就继续大量喝,仅需一周就会康复;如果大多数时间高于38.5℃,就必须去医院。

水是“超级媒人”


  “超级媒人”—水是许多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反应的参与者。生活中,我们加水和面做馒头、花卷或包子时,水起到了黏合剂的作用,并充当了活化酵母粉中酵母菌的营养液。扫地之前洒的水,也是黏合剂—黏合灰尘,使它不会四处飘散。从捏泥人、制作陶瓷物品,到我们常说的“和稀泥”,都离不开水这一黏合剂。混凝土中的水会大大降低它的强度,但是在搅拌混凝土时,也依然要用大量的水充当硬化剂,并在凝结、硬化过程中起养护作用。用石灰刷墙、三合土建地坝,也要用水来当凝结剂。某些刷墙用的涂料也要加水,水则充当了稀释剂。

水是廉价的“致冷剂”


  夏天,当电冰箱由于停电等原因不能使用时,可以用摊开的干净湿毛巾盖在食物(例如剖开的西瓜)上,再把它们放在盛有干净冷水的盆内,让毛巾的一端没入冷水中,置于阴凉通风处。这样,由于“毛细作用”而浸到毛巾表面的冷水,蒸发时会因为“蒸发致冷”而带走热量,就能让食物低于室温而不易变质。“摊开”和“置于阴凉通风处”的原因在于,对处于一定温度之下的同一种液体,蒸发速度取决于表面积的大小和空气流动的快慢—面积大、流动快,蒸发速度快。

水是优质的“水路通道”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坐船要比坐火车便宜。水运为什么廉价优质?“无处不在”、无需建设维修是廉价的原因。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水面总是“水平”的,无需“爬坡上坎”;水对船的浮力,比起相同重量的陆地上的物体大得多,这就减轻了船的重量,从而少费动力;水对船的阻力,比起陆地上的同重物体小得多,这就减少了船的前进阻力,从而也少费动力。事实上,水路运输的成本最低:不借助机械,一个普通人就能在陆地上拉动水上的小船,但是拉不动陆地上相同重量的物体。
其他文献
1989年,美国首都华盛顿附近雷斯顿地区的一个猴舍里暴发埃博拉病毒感染。该猴舍属于一家进口供科学研究使用的灵长类动物的公司。埃博拉病毒是当今最危险的病毒之一,患者如果被感染,往往会出现无法控制的出血热,死亡率最高可达90%。不过,到目前为止,人群中的埃博拉病毒感染仅在非洲发生过。所以,可以想象一下,这样一种烈性病毒在美国首都附近出现,会产生什么样的冲击效应。  不幸中的万幸,在雷斯顿地区猴舍里传播
立方体(荷兰):  建于1984年的方块屋由38个立方体组成,坐落在一座人行天桥的顶部。在建筑师皮埃特·布洛姆的构想中,每个立方体都代表一颗抽象的树——所有的立方体合在一起,就如同一片森林。看着它倾斜的屋顶,你是否在担心着什么?
课题:手绘鞋  类型:造型·表现  适用对象:有一定中国画学习经验的中班或大班幼儿。  教学目标:  1 了解纺织纤维颜料的特性。  2 引导幼儿把中国画元素作为一种符号,描绘在生活中常见和常用的运动鞋上。  3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使幼儿身边更多的人接受中国画,并成为中国画的观众和爱好者。  教学重点:中国画符号的使用、颜色的搭配、构图的设计、新材料的特性。  教学难点:设计的内涵  课时
幼儿手工制作活动是幼儿直接用双手借助各种工具对点、线、面和块状等可变性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和资源再利用的过程。在提倡节能环保的今天,如何让幼儿利用废旧材料通过创新改造表现出直观多变的美工作品?我认为,需帮助他们不断积累美工活动的素材,并锻炼他们运用多种技能技巧进行科学协调性锻炼,增强他们对美的事物的感知经验。  一、幼儿手工活动的“拾”  “拾”是幼儿手工制作活动的准备阶段,也是让幼儿储备操作材料和对
     
人物  胡昊恩(4岁拼贴油画棒画)  深圳市培基国际幼儿园  点评人:李志雄  香港青少儿视觉艺术研究学会会长,贝多芬音乐艺术学院视觉艺术课程总监,香港美术教育协会会员,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会员。  专家点评:在幼儿阶段,主要引导孩子认识和观察人物的头部,五官当中以眼睛重点。作品很多都从眼睛入手,眼睛画出后,作品马上就有了生命,孩子的兴致就来了,本作品孩子将色纸任意撕贴,然后添画五官,造型随意大胆
全国第8届“多多”杯幼儿主题绘画比赛获奖作品选登
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模式:老师限定题目题材,出示范画,幼儿跟着学,最后由老师加以讲评,看谁画得像、画得好。这其中所谓的“好”是指涂色均匀, “像”是指幼儿对老师范画的模仿程度和对技巧的掌握程度。结果是谁画得最像范画,谁就会得到老师最多的表扬。如何突破“暗箱”,让幼儿打开天窗绘亮“画”,是我这几年来一直探究的课题。    一、积累生活,开凿创意美术之源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
德国日前正式启动一项号称“世界最大人造太阳”项目的测试工作。这个名为Synlight的系統是由149个聚光灯组成的一堵近14米高、16米宽的灯墙,在聚焦点产生的光强相当于太阳光的1万倍。研究人员希望,新技术成熟后能为分解水制氢提供所需的高能量。“人造太阳”内的聚光灯使用了电影院常见的短弧氙气灯,当所有灯都打开并聚焦后,温度瞬间可达3000℃。如果这项人造光制氢的技术成熟,就可用于建设氢能发电厂。
我的案例:画画改变了孩子的情绪    我曾经教过一个比较内向的女孩子,我一直细心观察她。有时候不良情绪会伴随她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学习,让她对什么活动都不感兴趣,处于一种被动参与的状态下,闷闷不乐,郁郁寡欢。  有一天早上她来上幼儿园,在到教室去的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大概是摔疼了,进教室后一直不开心,情绪低落。整个晨间活动她站在角落里一动不动,任凭我怎么引导,小朋友们怎么邀请她,她始终没有走出摔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