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条路 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筑中隐喻的运用带来的思考

来源 :时代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pingwei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以2010上海世博会建筑设计中隐喻的多样化运用作为分析对象,探讨了建筑本体逻辑表达与隐喻再现之间如何平衡的问题,希望对"中而新建筑"的探索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迟暮”意象是张爱玲小说人物的原型。它最早出现在作者少年时的散文习作《迟暮》中。“迟暮”原型经历了一个历时性的演变过程,以四种形态——传统型、现代型、综合型、未来
异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方法,是保存原文韵味,引进异域文化的有效途径.异化翻译对汉语的革新和发展具有影响和促进作用.从文化的沟通与融合的角度而言,适度的异化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