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接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收集鲜活的素材,化作笔下精彩的文段,让生活走进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从而激起学生表达欲望,不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当今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这一教学策略的不断改进,以下就信息化环境下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一、信息化环境下作文教学的现状
1、优势。相比传统作文教学,信息化环境下作文教学的优势在于素材选择的广泛性,语言表达的多样性,文字修改的自由性,高度灵活的交互性,发表共赏的及时性,反馈多样的丰富性,除此之外,庞大的网上资源,更是为学生进行创作文章,发表作品提供了多样化的支持。
2、存在的主要问题。师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阻碍了教学效率,有待大幅度提高。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缺乏,使"课程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的零敲碎打,若教师自制课件,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本身的教学任务。有的教师滥用信息资源,把许多跟教材关系不大的资料也拷贝过来供学生使用,使课堂成了"装门面"课;有的教师利用课件代替感情的传达,师生之间只是冷冰冰的机器交互,没有言语的灵性的碰撞,合作交流的乐趣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引出一个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肯定和强化,个性得到张扬。
二、信息化环境下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应用和探索
1、建立生活化的作文氛围。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学生才是生活的主人,也是作文的基本,不能以教师的生活体验强加给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我们应该充分活用学校、家庭、社会的教学资源以营造生活化的作文氛围。
(1)活用学校教学资源。在过去,学校的教学资源可能单纯指电脑、素材资源等,但现在更应该指包括了一个管理完善的教学资源库和易于发表交流的平台。在作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但可以使用教学资源库调用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以往学生的优秀作文成为范例,也可以展示在学校中最近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唤回学生经历过的场景记忆,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开放的可操作平台让学生能根据自身需要活用资源库里存储的素材。
(2)调动家庭教学资源。家长是最了解学生的人之一,家庭和学校的信息化连接不应只体现在教师和家长的联络或短息通知上,也可以是多维的连接与互补,在微博、论坛等平台日益完善和平民化的今天,家长不但可以提供学生在家里发生的一些点滴片段以作不同角度的补充描述,这同样不限于文字、也可以是图片视频甚至可以是学生制作失败的小制作等,家长还可以给予有别于教师和同学的多样化评价和反馈,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极好的正向推动力。
(3)融合社会教学资源。学生不仅是学校的一员,家庭的一员,更是社会的一员,处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往往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去考虑事情和处理问题,提升人的思考能力和大局观。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社会性的主题事件、热点问题、重大新闻,催使学生不再以自己为中心,摆脱自私狭窄的小世界,开阔眼界,学会质疑、学会思考、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以此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2、优化教学策略。在信息化环境下的作文教学策略是值得探索的,如何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势,而不是被盲目地误导是今后我们应该继续探讨的方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几个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1)资源库策略。写作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不然作品显得平淡、枯燥、激不起读者的感动,这就需要指导学生积累生活经验成为写作的素材。生活的经验包括直接的生活经验和间接的生活经验。就学生而言,直接生活经验的积累很有限,要有足够多的写作素材,就需要在间接生活经验的积累方面多下功夫。庞大的网络资源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精彩的世界,文化知识的多样性让学生应接不暇,现代的、古代的、国内的、国外的、民族的、历史的、文化的、文学的、医学的、考古学的......所以分清信息不等于知识极为重要,我们要从网络众多的资源中引导学生开发出实用的知识性作文资源。在开发知识性资源的同时,要充分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真正引导学生学会分辨信息的能力把知识性资源开发出来,去除糟粕。
(2)互动交流策略。在教学中,我们尝试通过网络的交流,运用多种方式,提高心灵沟通程度。这种心灵的沟通能为学生提供生活经验,促进思想的成熟,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网络交流平台的实践显示出在教学中运用这种互动交流的优势在于突破地位的悬殊、经济条件的差异、文化层次的高低等,从而进行相对比较单纯的、非功利性的精神交流,也可以就一些共同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3)思维图表策略。思维导图是由英国教育兼心理学家托尼?巴赞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他认为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结合当今信息技术应用到作文教学中来,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把作文中所写的主要内容体现在思维导图中,运用发散性思维方法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整理收集写作素材,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显著提高。
叶圣陶说:"生活是作文之本。"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作文教学资源,然后充分加以利用,对作文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在文中,我只是从浅谈了信息化环境下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事实上可以活用的作文教学资源和策略还有很多,由于篇幅、学识和认识能力有限,就没有一一展开论述。
当今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这一教学策略的不断改进,以下就信息化环境下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一、信息化环境下作文教学的现状
1、优势。相比传统作文教学,信息化环境下作文教学的优势在于素材选择的广泛性,语言表达的多样性,文字修改的自由性,高度灵活的交互性,发表共赏的及时性,反馈多样的丰富性,除此之外,庞大的网上资源,更是为学生进行创作文章,发表作品提供了多样化的支持。
2、存在的主要问题。师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阻碍了教学效率,有待大幅度提高。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缺乏,使"课程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的零敲碎打,若教师自制课件,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本身的教学任务。有的教师滥用信息资源,把许多跟教材关系不大的资料也拷贝过来供学生使用,使课堂成了"装门面"课;有的教师利用课件代替感情的传达,师生之间只是冷冰冰的机器交互,没有言语的灵性的碰撞,合作交流的乐趣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引出一个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肯定和强化,个性得到张扬。
二、信息化环境下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应用和探索
1、建立生活化的作文氛围。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学生才是生活的主人,也是作文的基本,不能以教师的生活体验强加给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我们应该充分活用学校、家庭、社会的教学资源以营造生活化的作文氛围。
(1)活用学校教学资源。在过去,学校的教学资源可能单纯指电脑、素材资源等,但现在更应该指包括了一个管理完善的教学资源库和易于发表交流的平台。在作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但可以使用教学资源库调用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以往学生的优秀作文成为范例,也可以展示在学校中最近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唤回学生经历过的场景记忆,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开放的可操作平台让学生能根据自身需要活用资源库里存储的素材。
(2)调动家庭教学资源。家长是最了解学生的人之一,家庭和学校的信息化连接不应只体现在教师和家长的联络或短息通知上,也可以是多维的连接与互补,在微博、论坛等平台日益完善和平民化的今天,家长不但可以提供学生在家里发生的一些点滴片段以作不同角度的补充描述,这同样不限于文字、也可以是图片视频甚至可以是学生制作失败的小制作等,家长还可以给予有别于教师和同学的多样化评价和反馈,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极好的正向推动力。
(3)融合社会教学资源。学生不仅是学校的一员,家庭的一员,更是社会的一员,处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往往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去考虑事情和处理问题,提升人的思考能力和大局观。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社会性的主题事件、热点问题、重大新闻,催使学生不再以自己为中心,摆脱自私狭窄的小世界,开阔眼界,学会质疑、学会思考、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以此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2、优化教学策略。在信息化环境下的作文教学策略是值得探索的,如何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势,而不是被盲目地误导是今后我们应该继续探讨的方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几个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1)资源库策略。写作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不然作品显得平淡、枯燥、激不起读者的感动,这就需要指导学生积累生活经验成为写作的素材。生活的经验包括直接的生活经验和间接的生活经验。就学生而言,直接生活经验的积累很有限,要有足够多的写作素材,就需要在间接生活经验的积累方面多下功夫。庞大的网络资源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精彩的世界,文化知识的多样性让学生应接不暇,现代的、古代的、国内的、国外的、民族的、历史的、文化的、文学的、医学的、考古学的......所以分清信息不等于知识极为重要,我们要从网络众多的资源中引导学生开发出实用的知识性作文资源。在开发知识性资源的同时,要充分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真正引导学生学会分辨信息的能力把知识性资源开发出来,去除糟粕。
(2)互动交流策略。在教学中,我们尝试通过网络的交流,运用多种方式,提高心灵沟通程度。这种心灵的沟通能为学生提供生活经验,促进思想的成熟,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网络交流平台的实践显示出在教学中运用这种互动交流的优势在于突破地位的悬殊、经济条件的差异、文化层次的高低等,从而进行相对比较单纯的、非功利性的精神交流,也可以就一些共同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3)思维图表策略。思维导图是由英国教育兼心理学家托尼?巴赞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他认为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结合当今信息技术应用到作文教学中来,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把作文中所写的主要内容体现在思维导图中,运用发散性思维方法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整理收集写作素材,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显著提高。
叶圣陶说:"生活是作文之本。"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作文教学资源,然后充分加以利用,对作文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在文中,我只是从浅谈了信息化环境下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事实上可以活用的作文教学资源和策略还有很多,由于篇幅、学识和认识能力有限,就没有一一展开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