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在胶质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_3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免疫治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技术在胶质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中取得了巨大进展。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携带识别肿瘤抗原特异性受体的T细胞并赋予其靶向杀伤活性。随着转化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基于CAR的免疫治疗新策略可能会给胶质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的治疗现状,为其规范合理治疗提供证据。方法根据儿科呼吸学组2008年《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的标准,于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间,对19个省市29所医院诊断慢性咳嗽的4 582例门诊患儿分别在入选后半个月、1个月和3个月进行随访,收集药物治疗信息。所有数据均通过Epidata3.0软件输入,通过SPSS19.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取方差分析和非参数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弥散内生型脑桥胶质瘤患者的非典型临床表现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7例儿童弥散内生型脑桥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存在非典型临床表现分为非典型组(17例)和对照组(10例)。27例患儿中,16例采用立体定向或开颅活组织检查术,11例采用手术切除治疗。术后对所有患儿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询问患儿的临床转归。比
室管膜瘤是一种原发于神经上皮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几乎可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多发于儿童。既往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临床效用有限,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该疾病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新分类方法的出现为室管膜瘤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由于室管膜瘤对辅助治疗的敏感性低是造成患者预后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近年来人们开始着重探索该病的治疗模式。因此,本文对近年来儿童室
期刊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策略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4月至2018年4月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43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破裂者32例,未破裂者11例。17例采用经颞下入路、26例采用经侧裂入路(包括经额眶颧入路、颞下结合翼点的"一半一半"入路及单纯翼点入路)夹闭动脉瘤。术中联合运用多种技术进行监测。术后6个月开始行影像学
目的应用MRI区域动脉自旋标记(T-ASL)技术评估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成人烟雾病患者的血流重建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行脑血管重建手术的84例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联合颞肌贴敷和硬脑膜翻转手术(联合手术组)者70例,行颞肌贴敷和硬脑膜翻转手术者(间接手术组)14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和术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目的探讨脊髓电刺激术治疗颅脑创伤后慢性意识障碍(DOC)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采用脊髓电刺激治疗的110例颅脑创伤后慢性DO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行颈椎CT扫描以判断电极植入的位置。术后3、6个月对所有患者行临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和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转归和评分结果共同评估手
目的探讨中型颅脑损伤后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中型颅脑损伤后认知障碍发生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4例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颅脑损伤患者伤后3个月的认知功能。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中型颅脑损伤后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建立中型颅脑损伤后认知障碍的预测模型并评估其
目的探讨miR-32通过靶向调控KLF4影响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检测miR-32在胶质细胞株(HA)和胶质瘤细胞株(U87、U373MG、U251)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通过细胞增殖(MTT)、细胞侵袭及划痕实验判断miR-32对U87胶质瘤细胞株的影响。之后,利用Target Scan Human 7.1在线检测系统找到miR-32的靶基
目的探讨倍半萜烯内酯类衍生物(ACT001)对U87-MG胶质瘤干细胞(GSCs)的成球能力及干性维持的影响。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CGGA、TCGA和GEO(GSE4290、GSE16011)数据库中1 477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STAT3) mRNA与胶质瘤病理学级别及患者总生存期之间的关系。免疫磁珠法分选获得U87-MG细胞株CD133阳性的GSCs。CCK-8细胞增
复杂脑血管病的诊治为神经外科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本文探讨复杂脑血管病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分析其开颅手术治疗和血管内治疗的利弊,并着重介绍了复合手术在复杂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复合手术基于高质量的影像进行实时评估,融合开颅手术和血管内治疗"一站式"治疗模式,在降低医疗的风险同时可节约医疗成本。这一治疗模式强调外科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和脑血管外科医生的培训,最终将复杂变为简单,从而不断缩小复杂脑血管病的疾病谱,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