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是睢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大,在田时间长。麦田杂草发生的种类多、数量大,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搞好麦田化学除草已成为小麦生产过程中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包含了很多技术问题,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除草效果差、除草不彻底和出现药害等问题。现就麦田除草剂的选择和使用简述如下。
一、根据麦田杂草发生的特点制定防治策略
在睢县主要有冬前和冬后两个出草高峰。在一般年份,自小麦播种后5~7天杂草开始萌发,到30~45天形成第一个出草高峰,冬后从2月中下旬开始出草,至3月中旬达到高峰。一般情况下,冬前出草量达到80%~90%,冬后仅占10%~20%。气温偏高、雨水偏多的年份,冬前出草量大,干旱年份出草量偏少。可以采取苗前封闭和杂草3~4叶期茎叶处理的方法进行化学除草。
二、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除草剂
据我县植保站调查资料,我县麦田杂草有15个科20多种,对小麦危害较重的有:看麦娘、野燕麦、黑麦草、猪殃殃、荠菜、播娘蒿、婆婆纳、佛座、泽漆、刺儿菜等。这些杂草分为禾本科杂草和阔叶类杂草两大类。防治禾本科杂草可以选择:骠马乳油,精噁唑禾草灵、甲基二磺隆等。麦田中阔叶杂草的种类较多,相应的除草剂品种也多,应当根据具体杂草群落选择。目前登记在麦田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品种有:苯磺隆、噻吩磺隆、苄嘧磺隆、二甲四氯、2.4-D丁酯、双氟磺草胺等。其中苯磺隆仍是当家品种之一,为了扩大杀草谱,提高除草速度和除草效果,常采用复配的方法。如防除猪殃殃、婆婆纳、播娘蒿、荠菜等,选用苯磺隆+乙羧氟草醚或苯磺隆+唑草酮等;也可用三元复配剂唑草酮+苯磺隆+二甲四氯防除麦田中的所有阔叶杂草。
三、根据除草剂的杀草特性选择使用时期
化学除草剂有着不同的生物活性和杀草方式,因此,必须利用其特点用好除草剂,才能获得理想的防除效果。乙草胺:酰胺类除草剂,以芽鞘吸收为主,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小粒种子的阔叶杂草,具有一定的封闭作用。可以在小麦播后至立针期做土壤封闭使用,其除草效果受土壤湿度影响较大,干旱条件下不利于药效的发挥,除草效果差。骠马乳油、精噁唑禾草灵、炔草酸,均为茎叶处理剂,无封闭作用,因而只能在杂草出齐后进行茎叶处理。
四、提高使用技术,发挥除草剂的除草效能
除草剂具有各自的特点,必须提高使用技术,才能取得良好的除草效果,并减轻或避免药害的发生,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施药与气候的关系。当天气干燥或风速较大时施药,会增大药液的蒸发和飘移量,杂草叶面、土表附着的药液量减少,造成除草效果下降,应当避免在干燥和大风的气候条件下施药。
2.施药与温度的关系。很多除草剂在高温条件下活性增强,在低温条件下活性降低,死草速度减慢,一般在日平均气温大于8~10℃度时利于药效发挥。但有些除草剂品种在日平均气温5℃左右时施药,仍然可以获得良好的除草效果。如精噁唑禾草灵、炔草酸、苯磺隆、唑草酮等。
3.施药与湿度的关系。无论是土壤封闭还是茎叶处理都需要有适宜的土壤墒情,干旱条件下不利于药效的发挥,应避免在过于干燥的条件下施药。
4.施药与用水量的关系。施药时用水量的多少,关系到药液的附着量和施药的均匀程度,从而影响到除草效果。施用除草剂要求不重喷、不漏喷,重复的部分易产生药害,漏喷的地方杂草不死。
5.施药与整地质量的关系。土壤表面细碎平整,有利于药液封闭形成药膜,除草效果好。土表不平,且土块较大时不利于土表封闭,且由于冬天的冻融作用,大土块破碎,造成春季出草量增加,降低了除草效果。
一、根据麦田杂草发生的特点制定防治策略
在睢县主要有冬前和冬后两个出草高峰。在一般年份,自小麦播种后5~7天杂草开始萌发,到30~45天形成第一个出草高峰,冬后从2月中下旬开始出草,至3月中旬达到高峰。一般情况下,冬前出草量达到80%~90%,冬后仅占10%~20%。气温偏高、雨水偏多的年份,冬前出草量大,干旱年份出草量偏少。可以采取苗前封闭和杂草3~4叶期茎叶处理的方法进行化学除草。
二、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除草剂
据我县植保站调查资料,我县麦田杂草有15个科20多种,对小麦危害较重的有:看麦娘、野燕麦、黑麦草、猪殃殃、荠菜、播娘蒿、婆婆纳、佛座、泽漆、刺儿菜等。这些杂草分为禾本科杂草和阔叶类杂草两大类。防治禾本科杂草可以选择:骠马乳油,精噁唑禾草灵、甲基二磺隆等。麦田中阔叶杂草的种类较多,相应的除草剂品种也多,应当根据具体杂草群落选择。目前登记在麦田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品种有:苯磺隆、噻吩磺隆、苄嘧磺隆、二甲四氯、2.4-D丁酯、双氟磺草胺等。其中苯磺隆仍是当家品种之一,为了扩大杀草谱,提高除草速度和除草效果,常采用复配的方法。如防除猪殃殃、婆婆纳、播娘蒿、荠菜等,选用苯磺隆+乙羧氟草醚或苯磺隆+唑草酮等;也可用三元复配剂唑草酮+苯磺隆+二甲四氯防除麦田中的所有阔叶杂草。
三、根据除草剂的杀草特性选择使用时期
化学除草剂有着不同的生物活性和杀草方式,因此,必须利用其特点用好除草剂,才能获得理想的防除效果。乙草胺:酰胺类除草剂,以芽鞘吸收为主,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小粒种子的阔叶杂草,具有一定的封闭作用。可以在小麦播后至立针期做土壤封闭使用,其除草效果受土壤湿度影响较大,干旱条件下不利于药效的发挥,除草效果差。骠马乳油、精噁唑禾草灵、炔草酸,均为茎叶处理剂,无封闭作用,因而只能在杂草出齐后进行茎叶处理。
四、提高使用技术,发挥除草剂的除草效能
除草剂具有各自的特点,必须提高使用技术,才能取得良好的除草效果,并减轻或避免药害的发生,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施药与气候的关系。当天气干燥或风速较大时施药,会增大药液的蒸发和飘移量,杂草叶面、土表附着的药液量减少,造成除草效果下降,应当避免在干燥和大风的气候条件下施药。
2.施药与温度的关系。很多除草剂在高温条件下活性增强,在低温条件下活性降低,死草速度减慢,一般在日平均气温大于8~10℃度时利于药效发挥。但有些除草剂品种在日平均气温5℃左右时施药,仍然可以获得良好的除草效果。如精噁唑禾草灵、炔草酸、苯磺隆、唑草酮等。
3.施药与湿度的关系。无论是土壤封闭还是茎叶处理都需要有适宜的土壤墒情,干旱条件下不利于药效的发挥,应避免在过于干燥的条件下施药。
4.施药与用水量的关系。施药时用水量的多少,关系到药液的附着量和施药的均匀程度,从而影响到除草效果。施用除草剂要求不重喷、不漏喷,重复的部分易产生药害,漏喷的地方杂草不死。
5.施药与整地质量的关系。土壤表面细碎平整,有利于药液封闭形成药膜,除草效果好。土表不平,且土块较大时不利于土表封闭,且由于冬天的冻融作用,大土块破碎,造成春季出草量增加,降低了除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