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云端系统的可伸缩群体远程对外证明方法

来源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plem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真实地掌握大规模云端系统的完整性状态,同时保障可伸缩性和高效性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云端系统的群体对外证明方法,提出用对外证明关系树结构确定云端节点间的协作关系,协同收集、验证云端系统各节点的完整性状态.采用基于身份的聚合签名技术,快速检验证明结果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与现有的云端系统对外证明方法相比,在可伸缩性方面具有较好的表现,能在19.9 s内有效证明3万个节点组成的云端系统的完整性状态.
其他文献
基于有限元仿真方法,研究了过盈量及滚花方式对装配式凸轮轴滚花连接塑性变形及相对滑动等压装失效问题的影响.结果 表明:增加连接过盈量能够获得更大的压装力和摩擦剪应力,使连接件配合面越不容易发生相对滑动;另外,过盈量的增加也将导致凸轮轮廓面径向位移数值变大且梯度变化更不均匀,轮廓面过渡区域附近的应力集中明显.为保证配合面不发生打滑,当轴体相对凸轮片较硬时,宜选用轴向滚花连接;反之,则采用横向滚花连接.横向滚花压装试验测得的压装力数据验证了1/36等分压装模型和完整压装模型的合理性.
结合现场生产实践经验,研究了SCR连铸连轧生产线连铸系统结晶腔内铜液凝固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浇铸温度、拉坯速度、乙炔流量、冷却水控制等各铸造工艺参数对铜液凝固行为的影响机理(铜液温度场流场及凝固结晶行为),并分析了铸坯组织缺陷形成原因(浇铸温度、拉坯速度、冷却水流量等波动大),提出了铸坯质量工艺优化方法.本文研究成果对解析SCR生产线以提高铜杆品质具有借鉴意义.
为了解决主索鞍安全性与经济性间的矛盾,对主索鞍极限承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悬索桥主索鞍结构设计参数进行归纳和总结,利用Autodesk Inventor软件建立了参数化几何模型,导入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进行大量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主索鞍承载力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并对结构进行合理优化.结果 表明:原设计索鞍的极限承载力为设计荷载的3倍,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铸钢材料强度对主索鞍承载力有很大影响,而容器钢材料强度对主索鞍承载力的影响很小;横肋厚度及数量对索鞍承载力有很大影响,鞍槽侧壁厚
借助动三轴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含水率、应力加载路径和干湿循环次数下粗粒土回弹模量的变化规律,采用多种预估模型对模型参数进行统计回归,最终确定Ni模型为粗粒土模量预估模型,并提出了干湿循环修正系数及拟合方程.试验结果表明:回弹模量随含水量的增加呈减小趋势,含水量为4%时对应的回弹模量值最大;当偏应力一定时,围压与回弹模量呈正相关,当围压一定时,偏应力与回弹模量呈负相关;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回弹模量整体呈衰减趋势,且在干湿循环次数N=1、2时衰减幅度最大,N=3、4时衰减幅度减小,当N>4时回弹模量趋于稳
为了减少车辆走走停停的不利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运行轨迹的单车道速度协调控制策略.首先,利用路测交通传感器采集的信息对下游车辆簇中的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AV)轨迹进行偏移和修正,以预测尾车人工驾驶车辆(HV)的运行轨迹.然后,对上游车辆簇CAV的速度分布进行规划,使上游CAV车辆簇能以更合理平滑的速度逐渐合并到下游车流.最后,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所设计的CAV渗透率为0%~25%、瓶颈开始的位置为575~975 m时,渗透率越高、瓶颈开始位置越远以及CAV所选用的速度引导曲线越平滑,对速度振荡的抑制程度就越
为研究多式轨道交通子网络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基于复杂网络理论计算其拓扑指标值及耦合协调度,构建了多式复合网络拓扑模型.分析了复合网络的拓扑指标值变化,提出了结合网络规模、拓扑结构、鲁棒性、运输能力、换乘比例和功能造价等因素的多式轨道交通网络耦合协调度计算方法,并运用重庆2019年10月的轨道交通网络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 表明:复合后的网络具有更大的平均度、更小的最短路径长度,这一时期复合网络的耦合度为0.988,协调度为0.678,耦合程度较高,协调程度一般;4个子系统各指标下的耦合度和协调度数值上差异较
在假设条件下建立单U型装配线第一类平衡规划模型,根据表达产品作业优先关系的邻接矩阵特征,确定入口和出口候选作业集合,依据综合阶位值大小依次选择分配作业,求解单U型装配线平衡问题.结合小算例,详细说明了改进启发式算法的求解过程并编程计算,运用改进启发式算法程序计算了32个经典算例,将计算结果和评价指标分别与启发式算法和遗传算法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改进启发式算法有效,且计算速度快、计算结果稳定.
为了研究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对冻融损伤混凝土柱的修复效果,按照混凝土耐久性及碳纤维加固规范要求,对混凝土试件进行冻融0、50、100、150、200次后,采用不同修复间距、不同纤维量CFRP,对其进行修复,再进行轴压试验,以压缩荷载、竖向整体位移、膨压比等为参数研究试件微观结构下CFRP修复冻融损伤受压性能,提出了CFRP修复冻融损伤混凝土受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冻融循环对混凝土抗压性能影响很大,CFRP修复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冻融损伤混凝土抗压承载力,最大可提高630.6%,同时,CFRP修复试件承载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胶合竹板-钢管复合约束收尘石粉混凝土柱(BSDCC)构型,可集成开发利用工业固废物和竹材资源.对12根BSDCC试件进行了偏心抗压试验,从试件的表观破损全过程、薄壁钢管的失效形态、载荷-位移曲线以及各基体的应变发展规律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其破坏机理.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BSDCC偏心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BSDCC的偏心抗压破坏形态主要为柱身中部横向约束拉杆之间的胶合竹板开胶剥离破坏和胶合竹板材料局部压屈破坏,其极限载荷不仅与偏心距、长细比、截面积和含钢率相关,而且受约束拉杆
为研究锂渣掺量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掺锂渣再生混凝土双K断裂韧度的影响规律,试验制作了锂渣掺量分别为0%、10%、20%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分别为O%、30%、50%的9组配比36根掺锂渣再生混凝土标准三点弯曲梁进行断裂测试,并在分析裂缝扩展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混凝土断裂韧度预估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大,混凝土双K断裂韧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锂渣的掺入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双K断裂韧度,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高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导致混凝土断裂韧度小的不足;锂渣掺量为20%、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