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6月,在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理论研讨会上,湖北省通山县推荐申报的“村干部”岗位及工资“票决制”成为首届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奖的8个项目之一,并成为湖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
记者三年前曾有机会去通山县采访,自那以后,我只知道:通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不用细说,通山县的经济状况也可想而知,而上面这条通山县获得如此高荣誉的消息确实给了我极大的触动。我不禁有了再次前往的冲动:对于行走中的通山,这三年的时间里,我到底错过了什么?
下车后,眼前的县政府办公楼已不再是三年前的模样,让我不敢相信自己已经置身于通山。一见到通山县委组织部的同志们,从他们介绍情况的言语、表情中,我能感受到至今他们对此次获奖的高兴劲儿一如当初。据他们介绍,通山县地处鄂东南边陲,面积2680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和一个风景区管委会,总人口44.09万,其中农业人口34.27万,过去的300多个村子合并为了184个村,村子大了,又都在山区,分散的格局使村子很难实现组织化管理,这也是此项制度推出之前,已经困扰他们很久的一个难题。
据通山县委副书记叶平介绍说,通山县委、县政府是从2006年以来开始在全县推行以“竞标定岗位,评议定报酬”为主要内容的村干部岗位管理新模式。村干部的工资由职务工资和岗位工资两部分组成,岗位工资由村民代表民主评分确定,工资多少与得分高低挂钩。其主要做法是:年初通过竞标方式定岗位,将村级工作分为党务、村务、财务、计划生育、民兵、妇女、社会问题、扶贫开发等数个岗位,每个岗位确定“标底”(完成工作的报酬),然后由全体村干部上台发表竞岗演讲,经村民代表投票確定具体中标人,一人可兼多岗,没有竞到岗的不发岗位工资。每季度最后一个月采取评议的方式定报酬,村干部上台向村民代表汇报3个月来的工作情况。村民代表依据村干部每个岗位的工作成绩,为他们投票打分。得分在95分以上的,可领取全额报酬,每下降1分,报酬则下降1%。
评议的办法有了,结果也有了,可是不是就这样走个过场就算了呢?如何才能把民主评议作为激励村干部的有效手段呢?
记者在中共通山县委县政府为推行此项制度而发布的文件中找到了答案,在这里被阐述为四个依据:民主评议结果将作为评优评模的依据。在年终评选先进时,要把评议结果作为一项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凡班子当年评议两次均不达优秀等次的,村集体和主要领导取消当年评优资格。作为奖惩的依据。在本季度评议中被评为优秀的村干部将全额领取工资,并上浮经镇审核确定工资的15%;被评为称职的村干部全额领取工资,不与奖惩;被评为基本称职的村干部工资下降10%,被评为不称职的村干部工资下降15%。作为组织处理的依据。对在评议中被评为基本称职的,由镇党委主要领导进行组织谈话,促其警醒,尽快加以整改,连续两次被评为基本称职的进行诫勉(诫勉期1年),连续两次被评为不称职的,由镇党委根据相关组织文件精神采取组织措施。作为科学决策的依据。通过评议准确全面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使各村的工作任务更加明确,目标更加具体。从而使镇党委的决策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科学。通过民主评议、掌握村情民意,正确处理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既然是获得了制度创新奖,那么它到底新在什么地方呢?”
叶书记介绍说,我们实行的这项制度一方面体现了制度的公平、公正性。旧的村干部工资发放是由乡镇政府说了算,发多少、什么时候发,有“暗箱操作”之嫌,容易导致村干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讲奉献与不讲奉献一个样等问题的产生。制度创新后,村干部的工作岗位及工资由群众民主评议定岗、定工资,群众可以民主监督村干部的所作所为,制约村干部只能想干事、干好事、干实事。另一个方面也体现了制度的公开、透明性。村干部工资由群众说了算,发多少可以说是“现场直播”,群众满意率很高。最后一方面它也体现了制度的民主性。村民自治工作是按照村委会组织法开展的。那么,村干部工资理应由村民民主评议、民主投票,这样更符合民主自治原则,而且推进了基层民主自治进程。
“农村的问题很多、很复杂,不是轻易就能解决的。”这是我们经常听到或提到的说法。但是,通山县的做法似乎就是为了解决本地农村中存在的难解问题。这也许只是我此时对其动因的突然感觉,但接下来,叶书记给了我们足够的解释,“如果要说到我们为什么要搞这个制度,那是因为当初我们认识到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实行村民委员会直选以后,有的村干部认为自己是群众选出来的,办事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缺乏民主意识,不能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仅影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直接影响了党在农村的威信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摸索出了这套机制,希望把它运用到农村干部管理和村民自治、民主管理之中。”
“进一步说,实行这个新制度,首先是为了促进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惩懒奖勤、奖优罚劣。其次是为了提高村民参与村里管理的民主化程度,村民们对村里的事务非常关心,让他们参与给村干部打分,其实就是让他们参与村务管理的一种形式。再次是为了提高农村治理的组织化程度。无论是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开始,还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民一直处于一种散漫的形态中,因此,我觉得,目前农村最大的问题就是政府必须得通过不断增加的物质投入和有效的办法来改变这种村民的自由散漫习惯,这就需要一个切入点。这个切入点的选择必须得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做起,都说村务公开了,但是村里面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还是村干部谁当?干部的工资报酬怎么定?一旦我们把这些问题提出来以后,老百姓的注意力自然就被吸引过来了。最后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加强了对村级干部的监督。防止出现在过去的工作中曾经发生的,对各项资金中间截留、村干部贪污挪用、甚至为个别少数人谋利益等的种种现象,切实保证了各种惠农政策能够有效落实、各项扶贫资金真正用到每一个农民身上。”
自从实行村干部岗位管理以后,村干部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拉大了,工资上的差距激发了村干部改变作风、强化服务的工资意识。通过实行岗位管理,全县696名村干部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大大增强,从而使过去那种“工作不作为,遇事绕道走”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扭转,解决了村干部作风不实和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现在村干部开始在成效、业绩和群众的信任程度各方面比起来,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在新制度的推行过程中,有没有遇到抵触?”
通山县委组织部刘部长介绍说,抵触倒没有,村干部们感觉到压力大了,这也是我们预期的效果和目的,有压力才有动力,他们才能尽职尽责的履行自己的职责,这对村干部既是激励也是监督。由于村干部岗位和工资由群众说了算,使村干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摸索出一套科学工作的技巧和方法,使村干部在思想、政治觉悟、党性、道德修养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高。2006年全县有411名村干部分别受到了省、市、县、乡的表彰和奖励。在今年3月份,咸宁市村干部招考公务员工作中我县有30名年轻村干部被列入推荐报考对象。当然,除了村干部受益,老百姓也从中得到了实惠。由于村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竞争意识的增强,村干部们自发找事干、干实事,保证了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群众利益得到了保障。2006年度,通山县农村人均收入比2005年度同期上升25%。村组上访量比上年下降30%。这项制度得到了通山县30万农民的肯定与拥护。
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记者问起为什么这个制度又叫做“双述双评”。叶书记解释说:“双述”就是村级组织、村干部述职。“双评”就是党员、村民代表评议。以这个为载体来落实谁来当村干部,你能不能当村干部,你应该拿多少工资报酬的问题,所以又把它称为“双述双评”。
记者三年前曾有机会去通山县采访,自那以后,我只知道:通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不用细说,通山县的经济状况也可想而知,而上面这条通山县获得如此高荣誉的消息确实给了我极大的触动。我不禁有了再次前往的冲动:对于行走中的通山,这三年的时间里,我到底错过了什么?
下车后,眼前的县政府办公楼已不再是三年前的模样,让我不敢相信自己已经置身于通山。一见到通山县委组织部的同志们,从他们介绍情况的言语、表情中,我能感受到至今他们对此次获奖的高兴劲儿一如当初。据他们介绍,通山县地处鄂东南边陲,面积2680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和一个风景区管委会,总人口44.09万,其中农业人口34.27万,过去的300多个村子合并为了184个村,村子大了,又都在山区,分散的格局使村子很难实现组织化管理,这也是此项制度推出之前,已经困扰他们很久的一个难题。
据通山县委副书记叶平介绍说,通山县委、县政府是从2006年以来开始在全县推行以“竞标定岗位,评议定报酬”为主要内容的村干部岗位管理新模式。村干部的工资由职务工资和岗位工资两部分组成,岗位工资由村民代表民主评分确定,工资多少与得分高低挂钩。其主要做法是:年初通过竞标方式定岗位,将村级工作分为党务、村务、财务、计划生育、民兵、妇女、社会问题、扶贫开发等数个岗位,每个岗位确定“标底”(完成工作的报酬),然后由全体村干部上台发表竞岗演讲,经村民代表投票確定具体中标人,一人可兼多岗,没有竞到岗的不发岗位工资。每季度最后一个月采取评议的方式定报酬,村干部上台向村民代表汇报3个月来的工作情况。村民代表依据村干部每个岗位的工作成绩,为他们投票打分。得分在95分以上的,可领取全额报酬,每下降1分,报酬则下降1%。
评议的办法有了,结果也有了,可是不是就这样走个过场就算了呢?如何才能把民主评议作为激励村干部的有效手段呢?
记者在中共通山县委县政府为推行此项制度而发布的文件中找到了答案,在这里被阐述为四个依据:民主评议结果将作为评优评模的依据。在年终评选先进时,要把评议结果作为一项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凡班子当年评议两次均不达优秀等次的,村集体和主要领导取消当年评优资格。作为奖惩的依据。在本季度评议中被评为优秀的村干部将全额领取工资,并上浮经镇审核确定工资的15%;被评为称职的村干部全额领取工资,不与奖惩;被评为基本称职的村干部工资下降10%,被评为不称职的村干部工资下降15%。作为组织处理的依据。对在评议中被评为基本称职的,由镇党委主要领导进行组织谈话,促其警醒,尽快加以整改,连续两次被评为基本称职的进行诫勉(诫勉期1年),连续两次被评为不称职的,由镇党委根据相关组织文件精神采取组织措施。作为科学决策的依据。通过评议准确全面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使各村的工作任务更加明确,目标更加具体。从而使镇党委的决策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科学。通过民主评议、掌握村情民意,正确处理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既然是获得了制度创新奖,那么它到底新在什么地方呢?”
叶书记介绍说,我们实行的这项制度一方面体现了制度的公平、公正性。旧的村干部工资发放是由乡镇政府说了算,发多少、什么时候发,有“暗箱操作”之嫌,容易导致村干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讲奉献与不讲奉献一个样等问题的产生。制度创新后,村干部的工作岗位及工资由群众民主评议定岗、定工资,群众可以民主监督村干部的所作所为,制约村干部只能想干事、干好事、干实事。另一个方面也体现了制度的公开、透明性。村干部工资由群众说了算,发多少可以说是“现场直播”,群众满意率很高。最后一方面它也体现了制度的民主性。村民自治工作是按照村委会组织法开展的。那么,村干部工资理应由村民民主评议、民主投票,这样更符合民主自治原则,而且推进了基层民主自治进程。
“农村的问题很多、很复杂,不是轻易就能解决的。”这是我们经常听到或提到的说法。但是,通山县的做法似乎就是为了解决本地农村中存在的难解问题。这也许只是我此时对其动因的突然感觉,但接下来,叶书记给了我们足够的解释,“如果要说到我们为什么要搞这个制度,那是因为当初我们认识到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实行村民委员会直选以后,有的村干部认为自己是群众选出来的,办事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缺乏民主意识,不能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仅影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直接影响了党在农村的威信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摸索出了这套机制,希望把它运用到农村干部管理和村民自治、民主管理之中。”
“进一步说,实行这个新制度,首先是为了促进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惩懒奖勤、奖优罚劣。其次是为了提高村民参与村里管理的民主化程度,村民们对村里的事务非常关心,让他们参与给村干部打分,其实就是让他们参与村务管理的一种形式。再次是为了提高农村治理的组织化程度。无论是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开始,还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民一直处于一种散漫的形态中,因此,我觉得,目前农村最大的问题就是政府必须得通过不断增加的物质投入和有效的办法来改变这种村民的自由散漫习惯,这就需要一个切入点。这个切入点的选择必须得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做起,都说村务公开了,但是村里面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还是村干部谁当?干部的工资报酬怎么定?一旦我们把这些问题提出来以后,老百姓的注意力自然就被吸引过来了。最后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加强了对村级干部的监督。防止出现在过去的工作中曾经发生的,对各项资金中间截留、村干部贪污挪用、甚至为个别少数人谋利益等的种种现象,切实保证了各种惠农政策能够有效落实、各项扶贫资金真正用到每一个农民身上。”
自从实行村干部岗位管理以后,村干部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拉大了,工资上的差距激发了村干部改变作风、强化服务的工资意识。通过实行岗位管理,全县696名村干部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大大增强,从而使过去那种“工作不作为,遇事绕道走”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扭转,解决了村干部作风不实和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现在村干部开始在成效、业绩和群众的信任程度各方面比起来,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在新制度的推行过程中,有没有遇到抵触?”
通山县委组织部刘部长介绍说,抵触倒没有,村干部们感觉到压力大了,这也是我们预期的效果和目的,有压力才有动力,他们才能尽职尽责的履行自己的职责,这对村干部既是激励也是监督。由于村干部岗位和工资由群众说了算,使村干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摸索出一套科学工作的技巧和方法,使村干部在思想、政治觉悟、党性、道德修养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高。2006年全县有411名村干部分别受到了省、市、县、乡的表彰和奖励。在今年3月份,咸宁市村干部招考公务员工作中我县有30名年轻村干部被列入推荐报考对象。当然,除了村干部受益,老百姓也从中得到了实惠。由于村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竞争意识的增强,村干部们自发找事干、干实事,保证了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群众利益得到了保障。2006年度,通山县农村人均收入比2005年度同期上升25%。村组上访量比上年下降30%。这项制度得到了通山县30万农民的肯定与拥护。
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记者问起为什么这个制度又叫做“双述双评”。叶书记解释说:“双述”就是村级组织、村干部述职。“双评”就是党员、村民代表评议。以这个为载体来落实谁来当村干部,你能不能当村干部,你应该拿多少工资报酬的问题,所以又把它称为“双述双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