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再虚无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inming_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经常给思想政治教师冠以“政治骗子”的头衔。教师们听惯了,也就无所谓了。正如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的那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是比照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反思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扪心自问,我们是否真的欺骗了学生呢?纵观若干年来的思想品德课堂,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十分明确的。在一定程度上讲,我们的确是“欺骗”了学生,只不过是一种“善意的欺骗”而已。生活中呈现的“5 2=0”、“5 2﹤0”等现象在某种角度也说明了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的东西。课堂上教师讲的内容和学生生活中内容不一致,教材上描述的和学生所见所闻不一致。这两个“不一致”基本上架空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于是,思想课仅仅被当做一门学科对待,只被当做考试的一个工具而已,这完全背离了课程的宗旨和目的。虚无的课堂让政治教师和学生一起走进了教学的死胡同,把本来生机盎然的教学变成了“一潭死水”。今天,是该改变这种状况的时候了!
  一、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观察,体验课程的功能
  生活是最直接、最现实的课堂。学生在学校中与老师和同学朝夕相处,师生和生生关系应该是民主的、和谐的和平等的。但事实上呢?许许多多的师生冲突和生生矛盾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的学校生活。一边是思想政治教师的反复教诲,一边是各种不良现象的迭生。究其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堂严重脱离了学生的“本真”生活,好比是架在学生头顶的一座虚无缥缈、遥不可及的天桥!
  对教学内容的漠视仍然是时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種普遍现象,这实际上给思想政治教师提供了一个彰显课程魅力的契机。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帮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生活细节,并借助所学知识理解自己生活中是是非非,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学会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课程即生活,生活即课程。那种远离了生活的课程说教只能是空洞虚无的“流水行云”,是若有若无的。一般地,时下的学生大多缺乏一种必需的问题认知和分析能力,他们只知道“是什么”,而不去主动地思考“为什么”和“怎么办”。政治课程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当然,它并没有为学生提供生活和社会中所有问题的答案,但它告诉学生思考问题的正确方向和基本方法,当他们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可以说,他们应该会主动体验到课程的作用,感受到课程的现实性和指导性特点的力量的。
  二、帮助学生思考社会生活,验证课程的实效
  难以避免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无法脱离周围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社会生活的辐射是学生不可选择的选择。而纷繁复杂的社会给予学生的不是设置好隔离带的“是与非”的两重天,而是是非混杂的一个机体,处于其中的学生可能接受正确的思想的熏陶,也可能被不良思潮所侵袭,这是一种正常现象。这种情况下的思想政治课的功能也就显现出来了。它为学生认识和分析各类社会现象和问题提供了重要指导和理论支持。例如,对于社会生活中的“富二代”问题、“拜金女”现象等,如果没有课程的必要指导,学生是难免陷入“势做富二代”,为“拜金女”呐喊的思想极端。是课程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视角审视这些现象和问题,让他们学会思考问题的实质,从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效性还体现在为学生认识、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提供了一个必要的“脚手架”——即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学生借助这个“脚手架”逐步接近认识上的“最近发展区”,避免了认识层面上高原现象的产生。系统的理论知识指导学生用理性的角度,全面而客观地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从而得出科学性的结论。当这种正确的结论逐渐渗透学生的思想深处时,一种良性的合乎社会规范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那么,社会所需要的道德认知、道德选择、道德判断也会应然而生了。当学生生活在一个融合自我道德的良性道德的氛围中时,他们会体验到思想政治课的道德教育功能和作用,课程的魅力得以显现。这样,思想品德课距离学生就不再是遥远,不再是空洞,而是有形有色、有血有肉!
  三、树立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彰显课程的魅力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是为高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思想政治课本身就是学校实现学生思想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师应该积极利用这一课程的资源优势,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与其他课程不同,高中思想政治课肩负着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崇高人生理想和坚定信念的使命。本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造就和培养合格的公民。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学生把对人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高中生对于人生的认识和理解是肤浅的,单调的。课程则以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为高中生实现认识的飞跃提供了理论支撑。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教材的指导性作用,通过学生对文本的探究把习得的知识内在化。思想政治课课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是这并不等于学生一经学习就能达成这个目标,这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包括学生个人理想、信念的自我反思、主动对比和自我矫正的过程。思想政治课就承担着这种引导、监督和调控的作用。
  课程强调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智力因素。一个人可以没有知识,但不能没有积极的心态和情感;可以没有技能,但不能缺少人生的理想和生活的信念。思想政治课课教学中蕴含的人文教育因素为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提供了保障。
  四、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延伸课程的作用
  课程不仅仅是学生生活的一种需要。一门好的课程将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思想政治课在这个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一个人从思想政治课上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将伴随一个人走过他的一生,它无时无刻不在发挥思想引领和道德教育的作用。它不以一次考试的结束而终结,也不以一段学业的暂时结束而划上句号。富有生命活力的思品课程应具有一种功能,即促进学生自觉而主动地延伸思想品德课堂至自己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时时刻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课程延伸功能。
  从思想延伸至行为。思想是行动的导引,行动时思想的落实。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思想的进步和深化,更表现为行动的感知和修正。当学生从思想政治课堂习得知识后,首先发生的是思想上的变化,学生会不自觉地检查自己思想领域存在的问题,主动发现、思考和校正,从而实现课程思想教育的目的。当思想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就成为了一种应然,行动的转变和提升也必将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了。例如,学生从课堂教学中认识到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会不自觉地与自我认识进行比对,对于自己思想认识中存在的“政治是政府官员的事,与我关系不大”、“政治太复杂,最后远离政府”等问题进行一个重复性的反思,会运用所学知识来认识和思考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自己的思维深处明确是非——政治与我息息相关,要主动参与政治生活;并借此影响和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指导自己的行动——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实现从认识到行为的质的飞跃。
  从眼前延伸至将来。教育的渗透性和延伸性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思想和道德成长的需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检验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感和行为的水准,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逐渐矫正其中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规律的东西。这种矫正本身就是一种积累和沉淀,久而久之,一个社会人就会诞生了,这是教育的巨大力量所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必须突破课堂的局限,把学生一生所需要的思想、道德以及情感养分的“生长剂”牢牢地植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并在其成长历程中有序地萌芽、生长和结果。这就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广东省电白县电海中学 525448)
其他文献
摘要:全国如火如荼开展的新课改活动,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新课改是一个不断探索和逐步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美术学科的教学由原来的“供销社”走向现代的“自由超市”, 教师由“演员”变为“导演”,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充分突出学生“学”的主导地位。在高中美术新课程中,传统知识与现代知识相融合,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教学内容,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
两间小教室,几台电脑,万用表、示波器、电源、电烙铁、斜口钳……各种电子专业常用工具应有尽有,在海盐县理工学校教师开办的工作室里,该校创新创业教育创出了新亮点。喜讯传来,由胡立标老师带领的科技创新小组的“自动仪表车床”项目获得浙江省第四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校企搭台工作室创意多  “我们去工厂实习参观,发现传统仪表车床在工作时,需要工人不停地操作三个把手,劳动强度非常大,还经常出
1  四川大学行知协会来江安校区招新那天,我和室友小周正好从东一食堂吃完午饭走出来。我兴致盎然,伸手拍一拍小周的肩膀:“不如我们也去凑凑热闹。”  我徘徊在吉他协会的摊位前,久久不愿离去,想象着自己从初中起就悄然萌发的音乐梦想或许将要就此实现。每人一百元的会费却又让我望而却步。  小周则一脸淡定地站在我身旁,喃喃念道:“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不如我们去行知协会看看吧。”  那几乎是所有社团中最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但长期以来,学校忽略了对联的教学,对联几乎从课堂上消失,许多中职学生缺乏对对联基本知识的了解。因此,笔者把对联引入职教课堂,让学生在品味这些文学盆景艺术微雕的同时,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一、莫做“联盲”——学贴对联  春节贴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习俗,怎样贴,哪个贴在左,哪个贴在右,有很多人是不懂的。笔者问过学生这个
摘要: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基础教育投入增大带来的客观要求。布局调整关系着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进行,同时对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如何正确处理布局调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中心。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现状;原因;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
在现代文坛上,有许多各具艺术特色的悲剧作家。其中,曹禺的悲剧艺术是最令人惊叹的。曹禺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反映了旧社会压迫人、剥削人的残酷现实。他笔下的女性悲剧人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妇女,如鲁妈、四凤等人;另一类是封建阶级、资产阶级营垒中受摧残压抑、受毒化控制的人物,如繁漪、陈白露等。  一、第一类女性人物悲剧分析  当她发现女儿再次走上自己三十年前的道路时,面对这重演的苦难,她
[摘 要]历史课堂大都少不了史料的运用,史料的运用也关系着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更关乎学科核心素养能否“落地”。文章以《两极世界的形成》一课为例,基于史料,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基于史料,开展深度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对比、概括、解释,从而提升其历史思维能力。  [关键词]历史思维能力;史料探析;历史解释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要:本文就笔者在课堂上快速制止学生不良情绪的小方法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四种有效的方法,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制止不良情绪;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128  随着21世纪的来临,我国加入WTO以后,英语作为对外交流的工具,它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日趋显著。作为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笔者发现
英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斯賓塞说过:“要尽量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使求知成为快乐而非苦恼的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教师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这种快乐学习法与现代教育教学观是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成功、体验快乐、有所收获,这种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的理念在中职学校的英语课堂同样适用。  一、中职学生和英语课堂现状  1.学生
有一年福建省的高考作文题目是给了一个圆形图,又给了一个类似爆炸“ ”的图形,让考生联想或感悟作文。许多人认为这是考查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从某个角度说这也是在考学生的思维。  《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如果你想象不出维纳斯的那无数双秀美的玉臂,你就不可能理解、懂得它的神奇。  宋代画院派的名画:《深山藏古寺》、《踏花归来马蹄香》……无一不是具有丰富的想像、新奇思维的结果。  这些事例都是要求我们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