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固体核磁共振波谱仪分析了5种牌号的氯化聚乙烯橡胶(CM 1035 X、CH 400、CH 420、CH 450和CM-1)的链结构和序列结构,探讨了其微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含氯质
【机 构】
:
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高性能橡胶材料及制品重点实验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固体核磁共振波谱仪分析了5种牌号的氯化聚乙烯橡胶(CM 1035 X、CH 400、CH 420、CH 450和CM-1)的链结构和序列结构,探讨了其微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含氯质量分数最高的CH 420(42.0%)拥有最为均匀的氯原子分布,残余结晶少,硫化胶扯断伸长率高达742%,损耗因子最大,玻璃化转变温度最高;CM 1035 X的氯原子分布相对集中,无氯链段较长,因此其硫化胶扯断伸长率最低。氯含量过高和氯原子的集中分布均会降低氯化聚乙烯橡胶的热稳定性。
其他文献
采用一种改进的Hummers方法,通过在浓硫酸中加入不同量的高锰酸钾,制备了不同氧化程度的氧化石墨烯(GO)。并将不同氧化程度的GO添加到羧基丁腈橡胶(XNBR)中,制备了XNBR/GO复合材料。
通过将氧化锌(ZnO)原位复合至石墨烯(GE)表面制备了高分散的GE/ZnO复合填充剂,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表征了GE与ZnO的复合情况,并将其添加于天然胶乳中制备硫黄体系硫化的避孕套
将聚乙烯醇(PVA)溶液与羧化丁腈橡胶胶乳(XNBR)室温共混,浇铸成膜制备了XNBR/PVA复合膜。结果表明,PVA与XNBR之间形成氢键相互作用,有效提高了复合膜的拉伸强度。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60和天然胶乳等对芳纶短纤维进行预处理,制备了KH-560和然胶乳预处理芳纶短纤维增强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并研究了芳纶短纤维的预处理方法及长度对复合材料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