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1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只有不断激发、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教学的直观性、实验性、趣味性、走出课堂、形象性、实用性和科技成果等几方面举例阐述,促进学习兴趣的产生。因此,“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这一课题,突出的摆在每个生物教师面前,通过我近几来年的教学创新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里略谈几点体会。
  一、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来调动学生学的学习兴趣
  生物教学是比较抽象的,为了提高其直观形象性,可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和实验模型,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花的结构》一节时,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桃花结构”图,认识了桃花中的雄蕊、雌蕊的结构,再利于“桃花模型”让学生分别将雄蕊的花药、花丝和雌蕊的柱头、花柱、子房等拆下来观察,使学生对花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抽象到具体,学生在“看、听、说、做”中轻松学到知识。又如在教“膝跳反射”和狗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实验时,均可通过演示很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掌握。
  二、尽量通过实验操作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对生物的兴趣,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挂图和模型上,还需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亲自实验的能力,以便更加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学习第一册“观察和实验的用具”时,我就将学生带到实验室,分组学习显微镜的使用,在讲清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作用的同时,让学生亲自操作怎样取镜、安放,怎样对光、调光,怎样观察、绘图。这堂课学生学得特别认真、仔细,而且学习兴趣高昂,轻松愉快。所以通过这种实验的教学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在教学中尽量通过提出趣味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趣味问题,能为学生留下悬念,给学生留下发挥想象的空间,也能为学生创造兴趣。比如在讲植物的“组织培养”时,提问:植物的“根、茎、叶、花”的任何一部分,经过组织培养均可以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这叫植物的全能性,那么,人体的任何一个细胞是否也能在营养条件下发育成完整的人体呢?那么孙吾空“拔毛成兵”是否也能实现?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此外象“鸭嘴兽”为什么是卵生?“鲸鱼和蝙蝠”为什么是哺乳动物?有机物从何而来?蜜蜂怎样采蜜?杂交水稻为何能增产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激发了学生钻研教材和认真思考的积极性,而且使“生物课”不断产生新意,觉得越学越有学头,越学越有劲。
  四、通过课外课堂教学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是不断变化的,只有不断创设情境,不断创造激发兴趣的条件,才能使学生有持久的兴趣。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我还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学习生物。如在学习“被子植物”一节时,要制作植物标本,我就先在课堂上讲清采集植物标本的方法:草本和木本分别怎样采集,注意什么等,然后将学生带出课堂,指导他们按要求分别采集,这样,学生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在采集制作中,学生认真细致,制定的“蒲公英”和“槐树”标本规范,质量高,在“生态与环境”一节中,我将学生带出课堂,认识了什么是“生物因素”,什么是“非生物因素”以及二者的关系;认识了什么是生态系统,什么是食物链,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从大自然中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强化了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
  五、通过形象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有些内容往往要借助形象思维,借助想象,才能使学生弄懂知识,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比如在教学“血液循环”一节时,我将“肺部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毛细血管”比作是“车箱”,把氧气和二氧化碳比作是“货物”;在肺循環过程中,每一个细胞满载“二氧化碳”来到肺泡,把二氧化碳卸下,将氧气装上“火车”开始前进,将大量的氧气通过心脏这“中转站”,运到组织处的毛细血管,将组织细胞需要的氧气卸下,又将其产生的大量废物——二氧化碳装上车,继续前进,再经过心脏这个“中转站”返回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这样分别完成了肺循环和体循环这两循环过程。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并且很快说出两个循环中气体和血液的变化和两个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什么。
  综上所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我们大胆的探索,勇于改革,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大幅度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为了能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而在教学中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掌握,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哪些联系;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知识创新的时代,创新将成为知识经济的显著标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一直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寻找答案。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
学校的主要工作是学生工作,而学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班主任是这个班级的领航人。德育工作的贯彻和落实也主要由班主任完成,班主任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教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作者就这几年班主任工作谈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全国英语高考大纲对于阅读的要求是: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考生应做到:理解文章主旨和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词义推断;理解文章具体结构;理解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笔者从事农村高中英语教学多年,对农村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及原因作了总结,并就如何做好农村高中英语阅读的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粗浅的感受。  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农村高中
不少语文教师总是感叹语文教学难,作文教学更是难上加难。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语文教师绞尽脑汁,但结果却收效甚微。针对作文教学,本人想谈几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
[Abstract] This essay aims to facilitate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grammar - based, teacher - centred and test - oriented spoker Elish teaching classroom into a communication - focused and student - ce
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目标。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课程改革是一个关键环节。这项改革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关系到每个学生的成长、家庭的幸福。新课程改革的实行给基础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在一线上的数学教学工作。在工作的同时,对课改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走好数学新课程改革这条路,要有新观念。增强领导的观念。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
创造性思维是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加以构思,以新的方式解决前人未曾解决的问题。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学生的思维敏锐,思想开阔,富有创造潜力,对新知识、新思想有着强烈的探究精神。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创造往往是在青春期时代实现的。 本文为全文
【关键词】数轴 不等式 单调性  高次不等式一般可化为的形式。(记号“∨”表示“>,<,≥,≤”中的某一个不等号,“∧”则是与“”开口相反的符号,按以上顺序分别是“<,>,≤,≥。)对进行因式分解,若其中()则的n个根将区间分为n 1个区间(有重根时则根的个数相应递减),再应用乘法的符号法则(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讨论在各个小区间上的符号,最后按“∨”号确定不
数学课在大部分学生心目中是最感头疼的一门课。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指出:如果学习任务对学生来说是太痛苦的话,他迟早会放弃该任务的。因此数学教师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意志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枯燥的数学课生动起来?我认为,应该从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