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绝非凡

来源 :早期教育(美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239831983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寄语:一样的模样、一样的性格、一样的爱好,这么多的一样让我到现在都难分彼此。有趣的是,他们在活动中座位离得很远,却常常画出相似的作品,也许这是双胞胎的心有灵犀?
  非凡宝贝用热爱和投入让画材有了魔力,童画故事、美好生活、浪漫想象,每一幅作品都是那么妙趣横生。希望他们的这份热爱和投入能持续下去,创作出更多超绝非凡的作品。
其他文献
活动目标  1.能够欣赏身边常见的小石头的美,感受它们的质朴与自然。  2.能够根据石头的纹理质地、形状特征发挥想象,运用各种颜料和工具在石头上作画,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体验在石头上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会使用水粉颜料及水粉笔。  材料准备: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小石头、供幼儿欣赏的彩绘石头若干、水粉颜料、水粉笔、油性笔、调色盘、抹布、涮笔筒。  活动过程  一、欣赏石头,引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探索,学会使用刷子、胶水粘沙的方法,并能根据粘出的沙子形状进行多角度的想象。  2.能借助刮蜡的方法有目的地进行创意添画。  3.感受借形想象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份刮蜡画。  2.胶水、沙子、刮蜡笔、大小不同的刷子、抹布。  3.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教师玩沙,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盘沙,我想拿它来画画。(播放背景音乐,调暗灯光,教师
故事情景是把整个活动用一个故事情节贯穿始终的教学方式。这是我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因为,孩子们天生喜欢故事,它符合幼儿善于幻想和将世界万物拟人化的特点。孩子的故事主要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或是对成人生活的幻想,这些故事对他们而言有着一种不可替代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它是幼儿美术创造的源泉。如:活动《梧桐树上的最后一片叶子》中,我就将冬天梧桐树落叶的自然现象用故事的形式进行讲述,并引导孩子们
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幼儿园教师充分利用身边各种各样的废纸,和孩子们一起通过撕纸、浸泡、搅拌、调色等过程,将一张张即将丢弃的纸张变成了一盆盆的五彩纸浆。结合大班主题活动“中国娃”,引导孩子们构思、绘图、平铺,创作出一幅幅表达热爱祖国之情的魅力作品。
江苏省扬中市丰裕中心幼儿园以纸作为原材料,大胆践行“纸艺传情,心灵手巧”的特色课程,撕、折、搓、揉、团、卷,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创作出令人感动的作品。欣赏孩子们的作品,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孩子们的手温,听懂孩子们的图画语言。
西周时曾提倡晚婚  据有关史料考证,我国早在西周就曾实行男子30岁、女子23岁为适婚年龄。据《礼记》载,西周时期“男子二十而冠,始学礼,三十始有室,始理男事,女子十五而笄,二十三而嫁。”这就是古代的“婚姻法”—主张男子30岁、女子23岁是适当的结婚年龄。东汉班固在《白虎通义》中对男30岁、女23岁为适婚年龄有十分科学的阐述:“男三十筋骨坚强,任为人父;女子二十,肌肤丰盈,任为人母。”可见古人不主张
皮影戏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璀璨的明珠。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第29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法国著名电影评论家乔治·萨杜尔在《电影通史》中,把中国皮影戏称作“电影的先驱”。皮影戏表演时,艺人在幕后用木杆操控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影人,借灯光投射在半透明幕布上,伴随音乐和唱腔进行表演。  皮影戏,又称纸影戏、驴皮影、灯影戏等,是一种集表演、歌唱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条形、块面、散点相结合的彩绘方法装饰葫芦。  2.乐意在葫芦上彩绘,体验立体彩绘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葫芦、毛刷、棉签、湿毛巾;四组色彩系列:蓝、绿、红、黄;辅助色:白;葫芦藤架。  2.步骤图:条形、块面、散点三步流程图。  3.PPT:小葫芦的梦。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师:小葫芦很想拥有一件自己的花衣裳,瞧,它想着想着睡着了,梦见大海妈妈送给自己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幼儿观察时往往受其特殊的心理、生理特点的局限,对周围事物缺乏足够的注意力,且对那些需要进行描绘的事物特征掌握不住。因此,我们设计了大班写生画《桌面上的静物
有爱的郁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