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学术伦理和诚信体系实现路径探索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ia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期刊学术伦理和诚信体系是反映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树立大国诚信的重要保障措施。本文分析我国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并从标准体系、作者诚信、同行评议专家诚信、编辑诚信、出版单位责任意识五个方面,探索科技期刊学术伦理和诚信体系的实现路径,以期促进科研诚信生态的全面营造和期刊出版活动的规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技期刊;学术伦理;学术评价;诚信体系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6-0037-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选育高水平办刊人才子项目——青年人才支持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ZZ051803
  一、引言
  当前我国正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而科技期刊在这个过程中举足轻重,具有传递最前沿研究成果的作用。科研诚信是影响我国乃至世界科研领域生态大环境的直接因素,甚至关系到我国科学事业能否长期保持蓬勃、健康发展的态势[1]。然而,近年来在科技期刊出版领域,学术失信问题尤为突出。例如,2017年,Springer撤下Tumor Biology期刊的107篇论文,这是学术期刊历史上单次撤稿数量最多的一次,引起了学术界的重点关注[2]。
  学术失信行为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且涉及多方人员,包括作者、同行评议专家、期刊编辑等。董毅敏等人[3]对近年来科技期刊领域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总结和讨论,指出典型的学术不端行为涉及多个层面,如作者大量剽窃科研成果、期刊审稿机制不规范、同行评议造假等,并剖析了学术不端行为的深层原因,如缺乏完善的约束和问责机制、科研评价体系错位、作者科研道德滑坡等。学术失信事件频频发生,违反了公平、公正的学术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人们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影响恶劣,既影响我国身为科研大国的国际形象,也对我国真正潜心学术的科研人员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本文首先分析我国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的重要作用,然后从标准体系建设、作者诚信建设、同行评议专家诚信建设、编辑诚信建设、出版单位责任意识建设五个方面探索我国科技期刊学术伦理和诚信体系的实现路径。
  二、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合理引导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成果传播行为,不断优化学术生态,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和学术繁荣,2015年11月发布的《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指出,科技期刊是学术领域原始创新的重要展示和交流平台,学术评价则是科技期刊的一项基本功能。在我国的科研生态体系中,科技期刊要深刻认识到自身所处的位置和承担的责任,明确以下功能点:科技期刊应是科研成果的首发阵地,致力于推动我国学术发展,是学术评价中的“把关者”,是我国学术传播的中流砥柱,是学术理论的“监控员”。
  因为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科技期刊要确保公平、公正地刊登和传播科研人员的成果。与科技期刊相关的方方面面(包括相关政策文件、作者、编辑、评议专家、出版单位等)在科研诚信体系实现的过程中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科技期刊诚信体系实现路径
  本节从标准体系、作者诚信、同行评议专家诚信、编辑诚信、出版单位责任意识五个方面,探索我国科技期刊学术伦理和诚信体系的实现路径。
  (一)标准体系建设
  期刊学术伦理和诚信体系建设是我国科技期刊当前发展进程中需要重视和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此问题,近年来我国明显加快了科研诚信体系建设的步伐,连续发布多份与之相关的文件和行业标准,对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学术伦理和诚信体系建设、学风建设、责任主体确立等进行规范。
  2018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学术期刊管理和预警制度,学术期刊应充分发挥自身在科研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加强对学术论文的审核把关;2019年发布的《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 174—2019)》[4]明确指出了与论文作者相关的学术不端行为类型、与同行评议专家相关的学术不端行为类型、与编辑相关的学术不端行为类型;2019年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论文作者及期刊从业人员诚信体系,完善学术不端行为预警查处机制,筑牢学术诚信和出版伦理底线;2020年发布的《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关于进一步压实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任务承担单位科研作风学风和科研诚信主体责任的通知》落实了科研诚信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并要求承担单位科学、理性地看待学术论文,注重论文质量和水平,不将论文发表数量、影响因子等与奖励、奖金挂钩。
  这些政策法规是我国科技期刊学术伦理和诚信体系建设领域的“上层建筑”,从根本上指出了建设方向,对学术失信行为进行了有效约束,有效规范了科研诚信行为。
  (二)作者诚信建设
  长期以来,广大科研人员营造了良好的学术风气。绝大多数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献身科学、锐意创新,为我国科研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发生在少数人身上的学术不端行为严重败坏了学术风气,不劳而获、急功近利是多数学术失信行为的根源。《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强调了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指出要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
  戴新宇[5]研究分析了科技期刊中常见的作者学术不端行为以及采取的防范措施,对科技期刊质量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王朗[6]提出,可通过检查论文作者的基本信息、审核论文的逻辑性及内容、重视同行评议专家意见、成立学术不端监督机构、增强科研工作者学术道德意识等途径减少学术不端现象的发生,保证期刊的真实可信,促进学术出版的繁荣发展。陈士奇等人[7]分析了高校学术不端的根源和成因,并提出了若干解决对策,如完善学术评价制度、建立个人学术诚信档案、加强科研诚信宣传教育、加大奖惩力度等,这些措施可有效抵制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翁志辉[8]从编辑的角度,对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进行了分析,提出期刊编辑要善于利用现代大数据技术和期刊数字出版平台,有效防范学术不端行为。例如,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学习,提高识别学术不端的理论和业务素养;利用期刊网站及其互动平台,引导作者增强学术规范意识;善用采编系统、查重系统、大数据等平台,实现多层面的检测与防控等。   要在期刊出版行业建设作者诚信体系,不仅要依靠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引导,还要通过技术手段、宣传教育、奖惩结合等措施,有效防范作者学术不端的行为。期刊编辑也要强化意识,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对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和防控。
  (三)同行评议专家诚信建设
  在科技期刊的出版过程中,同行评议是确保文章质量、创新性、前沿性的重要一环。审稿活动是同行评议专家在自身工作、科研之余的贡献性行为,他们的专业性意见是科技期刊择优录用稿件的重要依据,也是编辑对文章质量进行把关的重要补充。查重系统可能存在文献覆盖范围不全的问题,而涉猎广泛、研究深入的同行评议专家非常有可能发现重复发表、篡改数据的文章。因此,同行评议专家的诚信问题对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同行评议专家的学术诚信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是否可以发现作者的不端行为和自身的不端行为。同行评议专家自身的不端行为包括审稿意见不客观、审稿速度慢、审稿意见差、使用作者观点等。大多数同行评议专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学风严谨,但是少数情况下可能会由于对科技期刊出版过程缺乏系统认知和评判标准,导致部分审稿不端行为出现。
  陈钢等人[9]针对典型的同行评议专家不端行为,对《浙江预防医学》期刊的91位同行评议专家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意见调查,结果显示:同行评议专家对作者学术不端行为和审稿人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率较高,但还不够全面;对作者“不当署名”行为,审稿人故意拖延审稿、提交不客观的审稿意见等行为的认知率则较低。作者在文中提出,编辑部应积极为提高同行评议专家对不端行为的认知水平提供服务,如组织专门的培训等。
  针对常见的同行评议专家不端行为,刘春林[10]给出了几条应对措施,如选择恰当的同行评议专家,加强对同行评议专家的培训,给同行评议专家拒审的权利,采用适当的激励机制等,对建立完善的同行评议专家诚信体系作出了指导。
  科技期刊稿件外审流程一般遵循如下两个原则:双向匿名审稿;同行评议专家和作者不同单位,且双方没有合作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稿意见客观、公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在科研数据挖掘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罗瑞丽等人[11]采用开放知识网络模型方法,以构建“专家图谱”为例,融合分析了科研管理大数据中的关联知识和潜在信息。曾玲等人[12]认为可基于人工智能的学术搜索引擎、智能图像数据库,在同行评审时引入智能分析,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实验数据记录、同行评审中,采用身份唯一识别代码、用户画像功能鉴别审稿人身份等。范真真等人[13]阐述了区块链技术在同行评议信任问题方面的应用,从数字签名和区块链时间戳等方面,阐述了区块链在学术期刊领域的应用实践,为实现稿件匿名审理提出了新思路。
  借鉴上述思想,编辑部可以从科研人员、项目、科研产出等维度,利用新技术手段挖掘出与文章作者相关的同行评议专家,并在送稿件进行外审时,有针对性地避开以上专家。此外,还应定期开展同行评议专家培训,向各位专家普及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增强其辨别学术不端行为的意识。
  (四)期刊编辑诚信建设
  作为科技期刊出版审核的重要环节,编辑诚信体系的建设严重影响着我国科技期刊领域诚信体系的实现。期刊编辑诚信意识的培养和增强是完善的科技期刊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出版管理条例》《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以及《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通过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提升管理力度,创造规范的科技期刊出版市场环境。
  由于出版行业的特殊性,期刊编辑同时肩负着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谢文亮[14]总结了科技期刊诚信危机发生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推动行业伦理规约建设以及期刊编辑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熊继梅[15]认为,健全和完善编辑道德建设体系,以高素质期刊编辑确保期刊诚信建设,是我国期刊诚信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之一。
  期刊编辑诚信建设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真正做到将工作重点放在为科研人员和广大读者提供优质的学术服务上,从而为我国科技期刊诚信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第一,认真学习期刊出版行业规范,恪守职业道德,切实做到按照论文的质量决定取舍,而不是按照人情关系决定论文是否刊登。第二,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确保出版工作的专业性,如提出具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保证文字加工的质量,合理安排文章刊期等。第三,不断加强与科研诚信相关的培训,保证期刊编辑全面认识和深入了解科研诚信,提升期刊编辑的科研诚信素养。
  (五)出版机构责任意识建设
  出版机构是重要的出版相关者之一,在学术伦理和诚信体系的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出版机构应开展更多维度的探索,在科技期刊出版相关者层面进一步完善治理,为学术伦理和诚信体系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承担社会责任。出版单位在传播创新科研成果、扩大我国在科研领域的影响力、加强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出版单位的重要方针原则之一是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社会效益是考核出版单位的重要指标。出版单位应以发表和传播精品内容为己任,不断推动期刊发展,使其成为所在学科领域内最優秀的期刊[16]。
  第二,重视出版质量和效率。快速发布和传播作者的科研成果是作者和出版单位的共同心愿,同时也是对出版单位的基本要求。出版单位在收到作者的投稿后,要在规范出版的基础上,尽量缩短出版周期。以《大数据》编辑部为例,为了保证文章的出版效率和时效性,《大数据》编辑部和中国知网合作,通过“知网首发”功能,实现了录用文章的100%首发,大大缩短了科研人员成果的面世时间,降低了作者成果被盗取、篡改、抢占首发等学术失信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四、结语
  诚信是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立身之本。在科技期刊出版中,诚信体系的建设是净化学术环境、确保科研人员成果的重要保障。本文从标准体系建设、作者诚信建设、同行评议专家诚信建设、编辑诚信建设、出版单位责任意识建设五个角度,对我国科技期刊学术伦理和诚信体系实现路径进行了探索,以期促进科研诚信生态的全面营造和期刊出版活动的规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文华,吴一迁,张俊彦,等.国外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对我国科技期刊出版诚信体系建设的启示[J].学报编辑论丛,2013(1):1-7.
  [2] 徐石勇,叶靖,康锋,等.期刊学术不端的现象、成因及防范措施[J].编辑学报,2019,31(4):411-414.
  [3] 董毅敏,龙寅.科研诚信体系在科技期刊领域的建设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20(12):57-61.
  [4] 国家新闻出版署.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 174—2019)[S]. 2019-05-29.
  [5] 戴新宇.科技期刊中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措施[J].传媒论坛,2019,2(21):102,104.
  [6] 王朗.学术不端行为及应对策略[J].传媒论坛,2020,3(6):98.
  [7] 陈士奇,谷圣美,唐悦.学术不端的根源、成因及解决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18-20.
  [8] 翁志辉.学术期刊编辑要善于利用网络平台防范学术不端行为[J].编辑学报,2019,31(S2):190-192.
  [9] 陈钢,徐锦杭,丛黎明.学术期刊同行评议专家学术不端行为认知情况调查[J].编辑学报,2015,27(3):246-248.
  [10] 刘春林.期刊出版中的审稿不端行为与应对策略[J].编辑学报,2016,28(4):346-349.
  [11] 罗瑞丽,王元卓.基于大数据的主动科研管理模式与优化决策机制[J].大数据,2019,5(5):16-24.
  [12] 曾玲,张辉洁,冉明会,等.人工智能时代科技期刊应对学术不端问题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3):270-275.
  [13] 范真真,吴晨,石晶.区块链在学术期刊中的应用及实践[J].中国传媒科技,2019(10):22-24.
  [14] 谢文亮.科技期刊诚信危机治理的制度规范与伦理建设[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7):657-663.
  [15] 熊继梅.论新形势下期刊诚信建设[J].新闻传播,2014(4):173-174,176.
  [16] 刘冰.科技期刊应重视出版機构与出版相关者的伦理责任[J].编辑学报,2021,33(1):27-31.
  作者简介:冯华(1989—),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编辑,研究方向:科技期刊融合发展。
  唐名威(1986—),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博士,主任编辑,研究方向:科技期刊融合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以《检验医学与临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文章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网络首发对发表时滞和下载量的影响,同时分析网络首发文章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以2020
摘要:通过分析2011—2020年CSSCI和SSCI收录期刊发表的环境传播研究文献发现,国内环境传播研究發展经历高峰后进入平缓期,而国外环境传播研究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从合作网络和核心作者来看,国内尚未形成跨机构、跨学科的环境传播研究团队,国外核心作者之间则多有合作,对研究成果的产出产生了积极影响;从研究热点来看,国内环境传播研究热点集中于环境修辞、媒介及环境新闻、气候传播等领域,国外环境传播研究
“互联网+”时代农产品品牌化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农产品品牌化有利于推动农产品营销以及提高农产品知名度.本文分析西江苗寨小作坊米酒的发展现状,讨论如何在“互联网+”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在海量、冗杂的信息环境下,用户对于信息的精准性、匹配性要求更高,在此环境下可视化新闻应运而生。可视化新闻属于数据新闻的一种,利用新兴技术,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提高了新闻的传播效果。但同时可视化新闻发展也遭遇一连串问题,例如新闻同质化严重、过度依赖数据、缺乏人文关怀等等。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地图运用数据可视化设计,对疫情数据进行实时抓取
摘要:在高科技的助力下,新闻报道呈现出新样态。智媒时代来临,校园新闻的编辑路径呈现出多样化、多渠道、交互性和个性化的创新。本文在分析智媒时代校园新闻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人工智能助力下校园新闻的编辑路径,同时,对建设智能化校园新闻的编辑意义提出思考。  关键词:智媒时代;校园新闻;编辑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6-0114-02  课题项目
摘要:本文探究社交网络中用户隐私关注与其隐私保护行为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现有相关文献研究,发现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运用不同模型,得出了许多观点。有的学者认为用户拥有较高的隐私关注会直接影响其隐私保护行为,而有的学者发现隐私关注度对用户隐私保护行为具有一些间接影响,还有的学者发现隐私关注与用户行为之间并无明显关联,他们认为在涉及隐私的情况下用户可能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不采取隐私保护行为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运用,党报党刊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遭遇诸多挑战。本文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新媒体时代党报党刊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阻碍与困境,并且进一步探讨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提升党报党刊的舆论引导力。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党报党刊;舆论引导力;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21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6-0101-03  基金项目:本论
媒体深度融合是当前传媒行业的核心话题.如何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推进传统主流媒体积极向新型主流媒体转型,加强现代传播能力建设,占领新型传播阵地,是当下媒体的
近年来,农村学校的欺凌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关注,然而鲜有研究探讨农村青少年同伴群体文化、校园欺凌行为以及底层再生产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江苏省一所农村学校初中师生的深度访谈发现:农村青少年分化为“混团伙”与“守规矩”两类同伴群体,推崇反学校文化的“混团伙”以欺负群内的“小弟”为乐,更以欺凌学业成绩不佳的“守规矩”的青少年为荣;学业优秀的“守规矩”的青少年常常可以获得来自教师和学校的保护,进而免于遭受校园欺凌。农村中学的校园欺凌现象与同伴群体文化生产过程有关,同时受到农村学校资源不足和分层教学制度的影响。农村中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常态化转变,在线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与普通课堂教学不同,创新创业教育因其重实践、重团队、重合作等特征,从线下转至线上,困难与挑战较大。通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线上教育改革、双创导师在线教学方法、学生线上学习体验等基础问题的调查数据分析,认为在线上教育成为教育新趋势、新常态的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通过提供线上平台建设,创新竞赛模式,拓展学生思路,建设导师队伍等“4+”模式,构建基于线上教育新常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