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δT细胞对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f2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γδT细胞占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1% ~ 10%,能产生不同种类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发挥细胞毒效应,能以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非限制性方式直接识别并结合抗原,作为抗原递呈细胞增强效应T细胞的活性,进而促进自身免疫反应,具有连接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作用.研究认为,γδT细胞在葡萄膜炎发病中具有致病和保护的双向作用,其功能的复杂性及其对葡萄膜炎的调节作用日渐受到重视.目前,γδT细胞与αβT细胞、白细胞介素-17(IL-17)、调节性T细胞(Treg)、树突状细胞(DC)及Toll样受体(TLR)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的影响和调节以及γδT细胞在葡萄膜炎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已有较多的研究,就γδT细胞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对葡萄膜炎的相关免疫调节机制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吴咸中院士 ,男 ,满族 ,192 5年 8月出生 ,辽宁省新民县人 ,中共党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4 8年毕业于沈阳医学院。吴咸中院士曾任天津医学院院长。现任天津医科大学外科学教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对医学物理学实验教材和实验方法进行了改革,重新构建了医学物理学实验内容体系框架,经过2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原发性青光眼包括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及原发性婴幼儿青光眼(PCG).目前认为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尤其是基因突变,在青光眼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自1997年发现CYP1B1基因为PCG的致病基因以来,关于CYP1B1基因突变与青光眼发病关系的研究成为青光眼遗传和基因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的
本研究以培养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人才为目的,改革专科层次社区医学专业教学计划,将预防医学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各阶段及相关学科中,通过进行基础医学预防医学教育渗透及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教育渗透效果测试,比较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成绩均优于对照班(P<0.01).说明预防医学教育渗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预防为主的观点,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通过对七年制医学生基础医学课程双语教学效果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提出吸引优秀生源并根据个体学习目标组织双语教学授课班,制定核心课程系列化双语教学计划,建立科学有效的人事激励机制,多渠道培养双语教师等措施,以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目的 观察2×4技术结合Ⅲ类颌间牵引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10例,其中男5例,女5例,年龄8~11岁,平均10岁.均采用2×4技术结合Ⅲ类
近年来我们开展了诊断学的双语教学,本文结合相关的文献与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体会,讨论了医学双语教学的目标,医学双语教学的模式,医学双语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医学双语教学的评价体系。
血小板反应蛋白(TSP)由5个具有同源性的成员组成,其在全身不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广泛,且具有复杂的生物学功能.TSP在眼组织中的分布也较为广泛,主要分布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角膜内皮细胞和晶状体上皮细胞等,也可由小梁网细胞所分泌,从而发挥不同作用.作为细胞因子,TSP在眼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参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生、角膜疾病的修复、白内障的形成、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与进
葡萄膜炎是累及眼后段的炎症性疾病,病程长,对视功能的损害明显,可出现黄斑囊样水肿(CME)、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等多种并发症.在葡萄膜炎的发病和进展过程中,炎性因子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释放,研究已证实在并发CME的葡萄膜炎患者玻璃体腔内VEGF含量升高.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如雷珠单抗和贝伐单抗,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相关性CME及C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们使用原版英文教材,对分子生物学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改革的一些尝试和做法,并总结了一些改革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