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英语教学“翻转课堂”模式探索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w1988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模式结构,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进行因材施教,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本文基于技工院校英语教学,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从而提升英语教学效率和质量,将应用型教学落到实处。
  【关键词】翻转课堂;技工院校;英语教学
  一、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又称为颠倒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起源于美国的一所高中,这个学校的学生常常因为天气恶劣而不能到校上课,教学进度因此受到影响,于是该校教师就想出了利用课前ppt和视频,供学生在家学习,课堂时间共同交流,解决问题。后来这一模式被美国越来越多的各级院校重视和接受,并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新浪潮。如今,翻转课堂已被被全世界的教育家所关注。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在课前通过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及素材,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节奏。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模式,翻转课堂的知识传授过程由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过程通过课堂的各种教学形式完成。其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进行因材施教,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二、翻转课堂在技工院校英语教学应用中的优势
  1.学习时间和空间的优势。翻转课堂打破了原有英语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学习新知识的进程中,同学们之间可以在线上共同探讨,合作交流,从而突破传统英语“一对多”的刻板局限的教学模式。
  2.学习方法和模式的优势。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调整英语学习的进度,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拓展,从而找到符合自己的水平的英语学习节奏,自主掌握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在课堂教学中,讨论互动的时间占比大幅提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教师成为学习的参与者,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给予不同的学习内容,这不仅能切实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又增强了学生的互动体验,培养了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彰显。
  3.情感和语言应用优势。翻转课堂促使教师和学生有了更多地互动和交流,有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是帮助者,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会求助老师,而学生是主导者,教师会更加直观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从而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师生关系慢慢的从对立关系就变成了伙伴关系,师生关系更为融洽,这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从而学生更愿意参与到教师开展的语言活动中去,更乐意去应用这门语言。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技工院校英语教学模式探究
  1.教学内容。当教师设计的学习内容能够强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时,就很有可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有了应用语言的快乐和满足,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变成学习的主人。因此,这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在设计学习内容时,把英语学习与文化背景、心理因素、情感内容、实际情境有效结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在意识。此外,教师也应该思考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平,在设计学习内容时,知识点不宜太多,在重点和难点处应有一定的注释和注解,从而促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内容。
  2.教学活动。翻转课堂上教师要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从而内化英语知识点的学习和巩固。这意味着课堂中的教学活动要有效地解学学生自主学习时存在的问题,加深学习印象,使学生更充分地理解学习内容,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巩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这些小组中既有学优生又有学困生,因为每个学生的语言能力不同,让他们相互合作,相互帮助,运用他们所掌握的知识点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活动和任务,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课后,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学生问题,为今后开展更有效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3.尊重个体差异,实现分层以及个性化指导。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从而提供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指导,实现分层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同,掌握程度也不同,理解上也存在着偏差,因此更需要教师各分层及个性化指导。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参与到各组的学习活动中去,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共性问题,也可以去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和个体差异,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快地进步。
  4.教学结构。传统的课堂模式是导入-授课-小结-回家作业这四部分构成,而翻转课堂则是课前学习-课堂互动-课后反思这三部分构成,这样的教学结构中包含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媒体等要素。在这种先学后教的结构中,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积极参与到课程活动中,共同协作,解决问题。不同于传统课堂重教学评价的结构,翻转课堂更重视学习过程。它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充分结合,实现课前知识传授,课上知识内化。
  5.教学评价。传统教学模式下,我们对于学生的评价通常以期末终结性评价为主,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能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从而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多角度的教学评价,这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综合性评价。这种评价模式更为客观和合理,能够科学、真实地反映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程丽萍.职业学校英语翻转课堂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4(71): 103.
  [2]朱宏潔,朱赞.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当议[J].电化教育研究, 2013(08):59.
其他文献
我是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中心小学校长,也是一位英语教师,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对英语这门学科有了深厚的感情和特殊的敏感。两年多之前,听过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的报告后,我便被攀登英语学习实验这一课题深深吸引住了。幸运的是,里水镇中心小学成为了南海区首批攀登英语项目研究实验学校之一,我们从此走上了“攀登”之路。  两年多的时间,从制订课题、实施计划、争取领导支持、建立家长委员会、软硬件建设,到培训、听评课
女博士李菁遭遇前男友报复毁容,从此,她生命的天空不见一丝亮色,绝望中,有个养蜂的男孩,带着年少的情怀,在花间别样地爱——  1990年,那时,我还是个扎着羊角辫的野丫头,谷云韬则是个黑小子,我们一起在牛家溪的山沟沟里长大,这是湖南桑植县的一个小山村。那年,谷云韬的母亲死了,看到他小小的身体伏在母亲的身上不断地抽泣,我跑了过去,安慰他说:“别哭了,你没有了妈妈,但还有我,我长大以后给你做老婆。”一句
美国高中英语课程按照必修类和选修类分别设置,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必修类课程为体现英语学科学术性的核心课程,选修类课程体现英语应用的特点,以社会生活所需要的语言表达与文字编辑能力为核心。高中英语课程体系的目标是拓展学生将来胜任大学学习的学术才能和职业所需的语言应用能力。宏观上看,这尊重了英语课程学习规律,为学生提供了无限发展的可能。  课程管理上,英语必修类课程采取限定基本学分、不限选修内容和层级
受传统观念影响,我曾经是一个典型的冷面爸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严父”。我觉得作为父亲就该有做父亲的威严,对孩子就该严厉。因此,我一直对儿子面冷心硬,并心安理得,甚至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儿子的健康成长。  可忽然有一天,一个场景彻底颠覆了我的观念,也让我决心从严父改做暖爸。  那是一个周末,我陪儿子去动物园玩。看猴子时,儿子因为身高不足,视线被猴山四周的围栏挡住了,他憋足了劲儿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向猴山张
酣眠之际,突然间你感觉自己从高处坠落,紧急关头,你身体一震猛然惊醒。如果问妈妈是怎么回事,通常得到的回答是:“孩子,你正在长个儿呢!”学术上把这种在即将入睡时肌肉不自主地抽动,称为“入睡抽动”。  为什么身体会不由自主地瞎抽呢?比较常见的解释有两种:第一种认为,人从清醒进入睡眠要经过一系列的状态切换,体温由高变低、肌肉由紧张变放松……在切换过程中,脑的网状激活状态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网状激活系统不慎
我一直想谢谢你,谢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我一直想告诉你,告诉你我真的很爱你!  忙碌的工作、烦躁的生活,  让我不知不觉把你埋藏在心底,  情人节是一种幸福的提醒,  送上一件精心准备的礼物,  还有那声轻轻的“我爱你”!    女人,你不懂男人的心!    有一年过完春节,我到一个表姑家做客。做铁路工人的姑父还在加班,表姑一个人在家,女儿上小学了,在家做全职主妇的表姑每天除了接送女儿上学,准
提及“冰心”,你会想到什么?世纪老人?文学大师?还是少时课本里的《繁星·春水》?  然而很多人知道冰心,读过冰心的佳作,却不知道冰心也有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我自己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冰心的这一句名言,时刻鞭策鼓励着自己。同时也守扩了她与吴文藻56年不离不弃、患难与共的爱情。  1985年9月24日,吴文藻带着对冰心的眷恋离开人世。1999年2月28日,独自孤独了14年的冰心也与世长辞。死
这节朗读课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入情入境。课后,从学生回味无穷的神色里,从学生 意犹未尽的话语中,我收获感动与欣喜。语文课堂的精彩恰恰是在学生对文本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教师顺势引导,使学生用个性化的方式作出自己的诠释。好一个趣读!  一、读中对比,含英咀华  对于文本语言,教师要在细细解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验角色,实现表演的外化与语言的通融,让学生在语义、画面和事件等要素中形成立体的
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参与课程变革的基本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教师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开发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有过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经历,但是无法回避的是,更多的教师仍然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有学者指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更多地只体现了“兴趣性”缺少了“学术性”[1];也有学者指出,在校本课程开发“繁荣”[2]的背后,缺乏的是持久的深层动力。众多论断集中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理解,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但实际上,一些学习成绩和纪律较差的后进生却常常被教师忽视。  笔者从教八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每学期都要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学习层次的后进生打交道。在与这些后进生交往的历程中,笔者也总结出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