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物馆临时展览陈列设计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临时展览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有特色的临时展览,对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深入,观众对临时展览的期待越来越高。展览不仅要通过展品满足观众的求知心理,而且要用创新、美观的陈列形式提升展览的视觉效果,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以甘肃省博物馆举办的“茶马古道——八省区文物精品联展”为例,探讨了临时展览陈列设计的发展及意义。
  [关键词]临时展览;陈列设计;甘肃省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 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8-0065-02
  在科技和网络发达的信息时代,传统的博物馆展览形式仍以自身独特的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实物展品所具有的历史性、真实性、直观性都是其独有的。博物馆的展览设计由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展现,内容设计是通过编写展览大纲,对展览的内容进行结构处理;形式设计是陈列艺术设计,对展品放置、展厅环境、参观路线等进行优化。
  在传统观念中,博物馆往往更重视代表本地域文化的基本陈列展,在人力、物力等方面也有较大投入。而由于临时展览内容专一、小型多样、短期展出、经常更换等特性,常得不到足够重视,投入较少,基础资料不足。笔者以为,这样的思维方式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和观众的需求。今天是开放的中国,我们与世界各国,与国内各地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临时展览已经成为满足国际国内文化交流需求的主阵地。正是由于临时展览具有短期展出、经常更换变化的特性,才使其在时间因素上有优于基本陈列的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临时展览的推出,带来了多方面题材及多元文化,用新元素吸引了观众的参观热情,不断培养着博物馆的新观众。因此,观众对临时展览的需求也不仅仅是内容上的展示,而是对陈列形式和视觉效果有了更高的审美需求。如何有效设计和策划临展,已成为提升博物馆工作的重要手段。
  为了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号召,让公众深入了解相关历史,甘肃省博物馆先后推出了“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展”“朔方翔鹰——草原丝绸之路文物珍宝展”“碧海遗珍——华光礁一号沉船特展”等临时展览,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的“茶马古道——八省区文物精品联展”是甘肃省博物馆举办的丝绸之路系列展览之四,在前期的筹备、策展、形式设计等工作中,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展览的设计人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博物馆临时展览陈列设计的特点和作用,作初步探讨。
  一、临时展览陈列设计中的空间布局
  展览设计要做好资料收集准备工作,要提前梳理展览的本质内容,挖掘其核心文化元素,并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设计语言表达出来,呈现在观众面前。例如“茶马古道——八省区文物精品联展”是陕、甘、川、滇、桂、藏、蒙、青八省文物联展。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以滇、川、藏大三角为主要区域,展品则按年代顺序和区域变化为脉络,展示不同时期茶马古道滇藏、川藏、青藏和滇桂四条线路的珍贵历史文物。通过对展览大纲的分析,可以总结出茶马古道的三个特点:历史悠久;海拔高,地势险;多元的民族文化融合。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同民族文化间相互碰撞、交流与融合赋予了茶马古道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用何种形式表现各地区少数民族的民族性、地方性、宗教性,是这次展览可探索的设计方向。
  “茶马古道——八省区文物精品联展”作为全国大型巡回展览,在各地方博物馆展出时,因展厅场地的差异性,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因地制宜的空间布局。在展览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寻求最适宜的方案,决不能让展厅适应展览,而应该让设计创造展厅。只有使展览与展厅相得益彰,才能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根据甘肃省博物馆展厅的空间特点,首先划分展线,规划参观路线;其次按照参观顺序将展厅分为序厅、前展厅、方厅、走廊四个展区,所有文物类展品在前展厅和方厅展示,主要的视觉设计则表现在序厅、方厅中部及走廊;最后就是陈列环境的改造和版面设计的制作。
  观众对整个展览的第一印象是从序厅开始的。序厅是展览的重要视觉表现部分,也是对展览内容的高度概括。序厅设计要集中体现展览的主题思想,起到点题、烘托气氛的作用。在整体空间内营造历史氛围,创造出全新的展示效果。
  由于甘肃省博物馆的序厅较为宽敞明亮,可采用搭建实物场景的设计方式,立体、生动地展示展览主题。经过多次讨论,确定了整面墙體上的高清写真版面,包括茶马古道上的铁索渡桥、险峻的山脉地势、行走中的马帮等,力求在视觉上突出反映茶马古道海拔高、地势险的特点。正面以牦牛驼队渡桥为主画面,延伸出河滩、草丛和石堆等实物场景,利用平面图像和立体实景相融合的空间视觉延伸,在周围灯光的映射下,营造出古老而艰险的氛围,让整个序厅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历史文物展览。在展览一开始,就快速地将观众带入茶马古道真实的环境氛围中去。
  从前展厅到方厅,展品按照不同地域和年代顺序划分为五个单元,并有序分布。因为观众会较长时间驻足欣赏展品,所以流动性是这个展区陈列和空间设计的重点。采用序列化的、有节奏的展示方式是首先要遵循的原则,这是由展区空间的特点和人的因素共同决定的。观众在展厅中参观并处于运动的状态,是在运动中体验并获得空间感受的。根据展品情况,把重点精品文物独立分类,放置在周围空间较大的独立柜里,其余展品按单元顺序放置在边柜。每个单元中类型相似的展品则集中排列展示,不但可以对比不同时期,用途相似的器物之间的差异性,而且避免了观众往返走动,控制了参观路线的节奏,使参观感受更加流畅,保持了展厅空间的流动性。
  方厅的空间相对比较开阔,视觉设计的重点放在了展区的中央位置和四根立柱之间。通过在立柱上安装展架及展板,把展览相关的背景知识进行了分类展示,同时引导观众环绕立柱参观。以环形流动的方式分隔展区,使参观路线更灵活,空间衔接更自然流畅。在展厅中央位置,搭建了一个小型展台,利用台面高差变化丰富空间层次,增强了展厅的立体感和趣味性。展台场景则表现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及饮茶习俗,此处也运用了背景贴图和实景融合延伸的展示方式,与序厅互相呼应。   二、临时展览陈列设计要深刻呈现展览主题
  实现陈列设计的审美价值,就是根据设计师的创意思维和知识储备,综合运用各种构成形式,深刻呈现展览主题。陈列设计其实就是把纸面的展览大纲转化为生动的陈列展览,实现藝术设计再创作的过程,是展品传达历史文化的载体。临时展览的表现形式可以丰富多样、较为灵活,但展览设计目标必须清晰明确,形式与内容要密切联系。通过研究分析展览主题、展品特点、空间环境等要素,结合现有条件,采取一定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手段,在形式服务于内容的重要前提下,彰显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
  “茶马古道——八省区文物精品联展”形式设计重点围绕“茶文化与多元民族文化融合”这一主题,而表现民族特点的最好方式就是民族色彩的应用。临时展览的色彩选择较之于基本陈列有更大的余地,但仍要考虑色彩的科学性,建立和谐的色彩体系和互补关系。“茶马古道——八省区文物精品联展”以茶色(棕橙色)和白色作为主色,追求简约的设计风格,并以“一片茶叶”为视觉元素,贯穿始终,表现主题特征。展厅内的部分图像画面则采用淡茶色或浅灰色,在明度和纯度上进行变化,营造出老照片的感觉,突出这条古代交通要道的古老、厚重、沧桑。而民族色彩作为展览的辅助色,选用符合少数民族特点的暖色系和撞色系组合而成,色彩鲜明且对比强烈。由于是多色组合,不宜大面积使用,否则会感到琐碎、花哨。而在部分画面及场景里作为辅助色,一方面提高了整体色彩的明度,增添了活力感;另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渲染气氛,烘托主题。
  三、临时展览陈列设计的发展与变化
  顺应新时代新形势的需要,不断满足广泛开展文化交流的需要,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的职能,注重提高临时展览的陈列水平,不断推出更多的高品质、有特色、观众喜爱的精品临时展览。把临时展览的陈列设计纳入年度预算,给予必要投入,使其成为吸引观众常看常新的主阵地。
  博物馆要向着满足广大观众需求的方向发展,注重每个展览的个性化、特色化表达,克服千篇一律的陈列模式。在设计理念上创新,放弃陈旧的设计套路,把提升观众的参观兴趣作为目标,告别单调乏味的说教。要用科学的、个性化的、艺术审美的陈列形式,引导观众参观展览,让观众感觉身临其境,使展览内容调动情感,深入人心。展览设计必须“以人为本”,只有真正了解观众,为其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才能得到观众的共鸣和认可。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多媒体、新技术手段的运用,突出展览中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效果。通过利用最新的多媒体技术,使展览多角度、多层面地呈现给观众。展览设计必须与观众沟通交流,让其直接参与,激发观众的兴趣和好奇心。在陈列形式上也要不断创新,用多元化、专业化的设计语言迎合大众不断增长的求知求美的需求,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文化的新天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博物馆正向多样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临时展览逐渐成为博物馆与公众和社会之间的一座新桥梁。提升临时展览的设计水平,对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贵州苗族姊妹节1998年被正式命名,从此开始了苗族传统文化产业化的过程。近20年的发展进程中,利弊尽出,如何向前发展,既保证经济效益又维护其传统民族文化的特性,是当前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贵州苗族姊妹节;民族文化;文化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24-0077-04  一、引言  近年来,文化产业在国际上引起了一股风
期刊
一  人们不一定知道汉中,却肯定知道与兵马俑相关的西安,知道区划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秦岭,还应该知道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从素有“中国莱茵河”之称的汉水向北方调水。汉水便发源于汉中。  “江河淮汉”,历代地理学家都把汉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列。中国古代最权威的江河巨著《水经注》则用了几乎等同于黄河、长江的篇幅,详尽地描述了汉水温润悠远的风貌与生发于沿岸的辉煌。  一切古老著名的河流都曾孕育过文明
期刊
阿干河是黄河兰州段的一条支流,位于兰州古城西南,在其河谷内有一条古道,曾是兰州通往临洮、临夏、甘南、天水和四川西北部的一条主要通道。  岁月如尘,很快将一切过往掩埋。此路逐渐废弃,至今仅数十年时间,这段历史已经鲜为人知,阿干古道湮没在风尘之中。  石孔、车辙和方形石洞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阿干古道结下不解之缘。2014年10月,阿干董氏后裔董国江对我说:“我们找时间去拉驴沟转转?”这话立即引起了
期刊
松杜尔的“来客”  “松杜尔”系蒙古语,意为“高大的沙丘”,在今昂茨河水闸上游3公里处,北距达来呼布镇约8公里。90年前,即1927年9月下旬,一支规模庞大的旅行驼队趟过流速缓慢的河水,来到额济纳河西岸的松杜尔(今称逊都勒)。这里不仅生长着叶子已变成金黄色的胡杨树和茂密的红柳林,还有一人多高的芦苇和芨芨草,与随处可见的干柴禾、沙丘、河滩、潺潺的流水、喜鹊和南飞的候鸟群,共同构成了一幅田园诗般的壮丽
期刊
2016年10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到访的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进行了会谈,谈到中菲关系的未来发展时,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加强政治互信、开展务实合作、推动民间往来、加强地区和多边事务合作。习主席在说到民间往来时,就提到了一个人——苏禄王。次日发表的中菲联合声明中也提到,“2017年是苏禄苏丹访华600周年”。那么苏禄国在何方?苏禄苏丹又是何许人?这段历史承载着中菲两国友好交往什么样的共同回忆呢?  
期刊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你去哪里,就表明你的心性是怎样的。我宁愿相信,我与图拉城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是有缘的。前世我们仅仅是擦肩而过,只因我500次回眸,换来了他的一个转身。  一次邂逅,半个偶然。因大学时期对托尔斯泰惊喜的阅读,我便开始不断地想象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了。托尔斯泰晚年在日记中曾这样写道:“要是没有我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我就很难意识到俄国,很难意识到自己对她的态度。”直到有
期刊
2017年6月6~8日,《丝绸之路》杂志社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旗委宣传部、中国甘肃网、兰州城市学院联合组织了为期三天的“醉美巴丹吉林:草原丝绸之路语言文化调查活动”。2015年至今,已经到阿拉善右旗考察五次,感受颇多。结合前后几次考察,写了这组文章。  羊皮筏子载骆驼  本次考察從黄河文化出发,前往500公里之外的沙漠、草原,因此先写一下两种文化代表性的符号:羊皮筏子和骆驼,及其交织情况。  汉武帝
期刊
[摘要]景观设计是一项基于理性、依托感性、需要实践经验积累的创造性活动,是一门基于生态学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研究自然环境与人之关系的学科,更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适应自然的特性,以及如何创造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可能性和必要性的专业学科。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存需求,以便建设具有人性的景观环境,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对美的更为崇高的追求。在满足人的心理和生理这种依赖于自然属性的特定要求的同时,弥补自然和
期刊
[摘要]目前,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甘肃政法学院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通过调查甘肃政法学院英语网络教学现状,发现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以交际语言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英语教学;网络教学;甘肃政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8-0077-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科技的高
期刊
[摘要]本文以平凉市博物馆成功举办的“百年印象·记忆平凉”老照片展为例,从活动策划、活动要素、活动组织、形式推广等方面,深入探讨在新形势下怎样更好地开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  [关键词]博物馆;宣教工作;教育职能  [中图分类号]G26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8-0069-02  近年来,中宣部、文化部等国家部委多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