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肖邦练习曲10号第三首》中和声运用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lzl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肖邦和声旋律在《肖邦练习曲之离别曲》中的运用,通过和声、和弦外音等方面的分析对肖邦作品进行简单了解,也通过对其它作品的深入探究,体会到肖邦音乐的魅力及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钢琴;和声;和弦外音;和声过渡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一、乐曲背景介绍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在其旋律、技巧等方面的转变必然会导致作曲家在创作手法上的新变化,他们致力于冲破古典主义时期所具有的传统风格,追求新颖的和声语言的音响效果来满足所要表达的情感的需要。
  肖邦在对和声的认知和和声丰富的运用,与其他作曲家相比是惊人的并且大胆的。肖邦的乐曲中频繁变幻的和声语言、完美的和弦外音的应用、各种尖锐的变音的交织、奇妙频繁的不断转调和音乐前进,这些特质都是和他的个人情感变化相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内涵。
  二、和弦应用在乐曲中的具体表现
  (一)分析转调和声在乐曲中的应用
  在乐曲的进行之中,从第30小节开始,乐曲的中部便开始了游移的调性,调性依次采用D调的导7和弦转到b小调,之后又转到E调的导7和弦再进行到了#c小调的D,之后的F小调的导56和弦进行到到B调的导7和弦之后再到E调导34和弦之后到E调的D,作曲家将这个转调和声布局在了调性游移的中部,完全将音乐的张力达到了高潮,运用各种调性和转调和弦将音乐推至高潮。每一次变动,调性都透露着肖邦内心的感情,一步步将音乐之中属于自己的东西表达出来。在这调性极具变换的中段也表现出了肖邦的和声语言的丰富。 32、 33小节与之后的36、37小节,将减七和弦分解为二度与三度密集的双音,并且以迂回的态势进行。第38至41小节与之前类似的双手减七和弦进行分解,但却是双手分别作出了与之前半音阶的反向进行,使用的减七和弦的属性不谐和,加上又采用了半音阶式的进行,更增加它的音响的丰富和戏剧性,将对比更戏剧化的体现出来。发展至第46小节至53小节,将每个减七和弦分解成开放的两个双音,随后乐曲从54小节便开始平息安静下来,为接下来的再现做准备。之后抒情的主题旋律再一次在E大调歌唱,将人们重新带入对祖国和亲人地深切回忆与眷念中。
  (二)分析和弦外音在乐曲中的应用
  在乐曲中,和弦外音的数量也比较多,在应用中也作为一个和弦在使用,这也是肖邦的和声所擅长的。在乐曲的19小节乐曲的和弦作为一个下属和弦但其中加入了一个主和弦的一个经过,在其中作为和弦外音也将主和弦的持续将他们融合在一起,组合成了一个相当于和弦外音的和弦。也将要表达的主和弦的出现提供了基础,也可以作为后一个和弦的先弦,将音乐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也起到了一个和弦外音的效果,也将音乐的体现更为完整。将肖邦自己的音乐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伟大的肖邦。
  在乐曲的22小节,转调至B大调之后,通过和弦外音的形式将和声功能也表达出来。既有原有和声的功能又将所需要的功能表达出来,这也是所见的肖邦我们的和声大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应该细腻的体验生活,将自己所见所想通过音乐语言表达出来。
  (三)分析和声过渡在乐曲中的应用
  在肖邦所写到的这首曲子中,过渡的和声的应用也占有很大的部分,在乐曲中,第一部分也提到,和声的不稳定所应用的也是和声的过渡,在中部产生的和声的游移也是和声过渡中所产生的。通过一系列的和声的过渡和转变向着乐曲的高潮,将各个调性所具有的个性和色彩也带入其中,直接进入到了乐曲的属准备至再现。
  除了迷人的和声之外还有迷人的肖邦,在每一首曲子中都有我们所需要学习的。之所以被称为“钢琴诗人”确实也体现在了他的每一首的曲子中,每一首曲子细腻的像一位女人,类似于诗的钢琴曲总是让人内心一阵惊喜并且带有一丝忧郁。
  三、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和认真学习肖邦的练习曲之后,越来越认识到了音乐对于每个人的影响,还有这些和声和作曲技巧都对我们的学习和创作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对这一作品的认识,我深刻的理解到音乐作为什么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这个是前辈留下来最有效果的可以看见的遗产,艺术以丰富多彩的语言来教会我们审美。
  参考文献
  [1] 弗德里克·肖邦.王云松,王超君,宁亚雄,等译.多面肖邦——钢琴诗人的四百封来信[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23-25.
  [2]尤爾根·罗茨.宁瑛译.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弗德里克·肖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30-33.
  [3]科尔托.周薇译.肖邦练习曲解析[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15-20.
  [4]林洪亮.肖邦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6.
其他文献
【摘要】自组织系统与钢琴学习的观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就是要借鉴自组织系统的组织方法,同时运用这种原理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性原则,来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步骤,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采取良性运转措施的理论依据,最终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自组织系统;钢琴学习;观念;运用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一、自组织系统具备的特点  组织实际是事物中各种因素或一种事物变化中的各种变量
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产学研合作中缺乏高校与企业的有效联合机制;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不强;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的管理方面有欠缺,如科研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专业管理人才不足、经费分配不合理、合作研究中心缺乏、信息平台建设落后等。为此建议:  1.妥善处理产学研合作中的主体问题。产学研合作是以企业为主体,通过产
随着工业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类型的设备比比皆是,其中不乏使用带锥孔的主轴。主轴锥孔表面一般都作了特殊处理,如:调质、高频淬硬、渗碳淬硬、氮化处理等,其表面硬度都比较高,因此
阐述了一种在 UGNX中进行文字加工自动编程的方法,直接在加工产品的数控机床上完成.改变了目前在塑料产品的模具上刻凹字普遍采用专用雕刻铣床,以致费工费时的状况.实践证明
运用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ObjectARX进行参数化实体造型,结合实体造型机制和参数化设计技术,借助保持架模具CAD系统设计实例,阐述了该三维实体造型参数化设计方法。
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制造系统的发展趋势以及制造系统在分布式动态物流规划方面应解决的一些问题.探讨了离散制造系统在网络协作的制造环境下基于制造资源能力与状态的分布式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