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蛙》的内容与历史环境的关系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iu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莫言推出了长篇新作《蛙》。这部“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的小说直接将笔触向了中国波澜起伏的生育史,描写新中国不同历史情况下不同的生育状态。本文主要从历史环境演变的角度,来分析《蛙》的内容与情节发展。
  关键词:蛙;创作内容;历史背景;生育观念
  作者简介:茹瑜(1995-),女,汉族,河南三门峡人,河南大学文学院201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1-0-01
  一、前言
  普式庚有这样的诗句:“不是为了生活的吵闹/也不是为了利欲或斗争/我们是为了灵魂/为了甜的言语和祈祷而生的。” [1]简短的文字,表达了诗人追求文学作品反映内心想法,远离生活背景的创作理念。这种创作观呈现出来,使作品显得“不食人间烟火”。不同于这种价值观念,莫言的《蛙》细腻地将历史重演,深刻地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政策与民俗风情。一如作者在前言中说道:“本书献给经历过计划生育年代和在计划生育年代出生的千千万万读者。” [2]作者的话特别强调了历史大背景,因为离开了这样的背景,《蛙》中的人物行为与故事情节将变得荒诞不羁,甚至无法令人接受。
  二、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不同生育观念
  大体来看,《蛙》这部作品用生动感人的细节给我们展示了乡土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表现出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不同的生育观念和生育态度。
  (一)由于饥饿,人们对于生育是冷淡的。
  小说的前部分,1961年,公社四十多个村庄两年内也没有一个孩子出生,这样的结果是由于人们处于三年自然灾害的饥饿环境中。因为饥饿,男人们成了太监,女人们也没有了例假,所以生育率就大大降低。公社孩子少这种情况,自然引出公社的医生也变得极少,只有姑姑和黄秋雅两个女医生。作者安排了两个关系不好的女医生,也就顺势写出两个人因为一张传单而大打出手,致使姑姑自杀未遂并被察看处分的情节。
  在第一个生育史中,饥荒背景的提出,引出了两个人物,并丰富了故事内容。一切顺势发展,环环相扣,所有背景情节人物都是恰到好处。
  (二)吃饱喝足之后,人们对生育是渴望的。
  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乡三万亩地瓜获得空前的大丰收,每棵地瓜秧子下边都是果实累累。于是吃草根树皮的日子就结束了,饿死人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在这个背景下,人们身体快速地地发展,女人们的例假逐渐地恢复正常,男人们的性欲也渐渐恢复。在饱食地瓜两个月后,村子里的年轻女人们几乎都怀孕了,建国之后的第一个生育高潮来了。
  在这个高潮环境中。姑姑以火一般的热情投入了工作,在短短五个月的时间里,就接生了八百八十个婴儿。而正好这个时候国家发展军队需要用人,生孩子就给补贴的政策背景添加动力,加剧了人口的增长。这些背景中的描写,从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姑姑的形象,她为了托婴儿,满袖血污,骑着自行车在结了冰的河上疾驰去给人家接生。在那个年代,姑姑成为了“送子娘娘”,且热心坚定的性格奠定了文革中姑姑受批斗不屈的情节。历史政策和生活的背景推动姑姑这个人物更加丰满化,而第二个背景的描写为下文的第三个背景埋下伏笔。
  (三)计划生育下,人们对于生育是隐秘而恐惧的。
  国家补贴促生育的历史,潜在地向我们引出第三个高潮“国家的补贴政策很快引起了社会人口比例不均的现象,上头感受到了压力,就‘火来水挡’地提出了特殊的政策—计划生育”。这个政策背景的提出,也是小说内容的主要部分。
  姑姑是拥护党的积极分子,既然国家政策是这样的,那么她就一定会二话不说地干下去。她不但与小狮子组成医疗队伍去做人流,提出发避孕套,结扎男子输精管等多种方法,还积极提出“敲锣卖糖,各干一行。干什么吆喝什么,三句不离本行。今天我要讲的就是计划生育”的口号。这一背景的出现,生动地重现了计划生育中人们的无奈和执行者的雷厉风行。
  当姑姑在大门外严逼紧追时,当张拳怒向相搏时,当王仁美苦涩回忆时,当张拳妻子在水中艰难挣扎时,当陈鼻妻子慌忙逃跑时,当这些人物因历史开始逝去并变傻变痴时,读者只能哀怨那个年代,那个背景。
  (四)生育,随历史发展而永恒不变的话题。
  在最后一部分,作者展现了富起来的高密东北乡,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一切欣欣向荣。可是繁荣的景象之下,“无后为大”的伦理在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又出现了富人找二奶,三奶代孕的事情。这时,世风日下的恶习没有出现像姑姑那样叱咤风云的人物来遏制,连小狮子也沉沦其中犯了错。陈眉的故事悲剧,袁腮的暗度陈仓,秦大师与郝大手沉迷于捏泥娃的痴呆,还有姑姑被“蛙”的纠缠……这一切的命运,不恰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三.结束语
  郝雨的《在典型创造上用力》中说道:“一个具有永恒意义的艺术典型,正是诸如直接的现实环境以及全部的民族历史、文化等深度环境和综合环境所共同培育而成的。如此看来,小说的特殊创作背景可能是作者思路的源泉。” [3]《蛙》的创作显然是受到大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文学领域中与这部作品一样运用大环境的还有很多。如鲁迅先生喜欢以辛亥革命为创作背景,他在《阿Q正传》中通过这个特殊的时代特点展示了革命脱离群众酿成苦果的事实,突出社会的黑暗。
  高尔基曾说到:“除了风景画外,还有风俗画。”恰好,《蛙》反映了高密东北乡的风俗和生活。可以说,莫言沉浸在社会生活中,他是一个体验者,并是一个讲述者,是一个讲故事的现实主义作家。
  参考文献:
  [1]胡风.胡风评论集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2]莫言.蛙[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11,(前言).
  [3]郝雨.在典型创作上用力[J].北京.文艺报.1997.10.
其他文献
株洲市钟鼓岭蔬菜场营业员陈丽君同志,胸怀共产主义理想,立足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敢于坚持原则,坚决向不正之风和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一心为公、严于律己,不
一年一度的北京图书订货会,说是全年图书的风向标,是一场图书的盛宴。可结束之后,也有人发表文章说,那是传统书业最后的狂欢。当然,像我这样并不资深的编辑,不敢妄言,但流连
DL1502是一种提取自蓼科中药植物的单体化合物,有着显著的抗炎作用。但该药物经口服后存在着腹泻的毒副作用,这导致了DL1502成药的不可行性及已有药物的下市。通过转换药物晶型及给药方式,有可能在保证药效的基础上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本文对获得的DL1502化合物5个晶型的颗粒度、平衡溶解度及DL1502与1%透明质酸混悬液性质进行检测,并进一步对其在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得到了体内吸收
摘 要:顾城和张贤亮是颇受争议的诗人和作家,近年来对其作品《英儿》和《初吻》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英儿》与《初吻》作为他们思想和情感的真实流露,作品中表现出的“恋母”倾向是不言而喻的,运用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理论分析他们的作品是可以回应一些争议的。也可以对《英儿》与《初吻》进行新的解读和研究,可以拓宽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英儿》;《初吻》;恋母情结;比较  [中图分类号]:I206 [文
我叫马述义,今年50多岁了,是小时候因母亲改嫁而来到灵武县郝桥乡西渠村的。在1963年,一场病灾,使我成了一个腰腿行走不方便的残疾人,不能从事体力劳动。 My name is Ma Sh
摘 要:王朔被誉为“大众文化”的代言人,在他的《顽主》、《看上去很美》以及转型后的几部作品中我们都能寻找到精英化的踪迹。王朔作品的主流性不容置疑,然而主流意识外是否还有某种我们尚未涉猎的踪迹?我试着以一种立体化的视角去重新解读这位“大众文化”代言人,呈现一个更加真实、丰富的王朔。  关键词:王朔;大众文化;精英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
摘 要:《管锥编》作为钱钟书晚年的集大成之作,其中多处涉及“神秘宗”的讨论。本文基于《管锥编》文本,从宗教与人、宗教与政治以及宗教的阐释等方面对钱钟书关于宗教的思考进行简单的梳理。钱钟书在对大量典籍的归类列举中生发自己的观念,从整体上对人类的宗教文化进行了思考,打破了东西方文化以及宗教界限,对于后世宗教研究有重要借鉴作用。  关键词:钱钟书;《管锥编》;宗教;政治;阐释学  作者简介:郭琳琳(19
摘 要:90年代至今,中国当代小说创作中的类型化趋势愈演愈烈,这是多种文化共同发展下的必然结果,也是当前社会阶层分化的具体体现。文学批评界长久以来固守“纯文学”研究阵地,在目前的研究中,虽然有研究者开始意识到网络小说类型划分的重要性,但是在研究中开展的小说类型研究大多基于当前网络站点上的小说划分,这类划分边界模糊且受到主观印象和商业因素的影响较为深重。此外,就纵向划分来看,极少有研究者关注网络小说
摘 要:贾平凹是一位时代嗅觉及其敏感的作家,通过《秦腔》这部作品,他给读者展现了当下中国农村的尴尬现状:农业生产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农民纷纷放弃耕作进城务工,在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乡土中过的伦理正在发生剧变。《秦腔》用多元复合的文化视角构成了窥视农村、农民的窗口,在城乡二元对立的叙事中,表达着对现实的焦虑。  关键词:贾平凹;《秦腔》;乡土中国  作者简介:陈天(1993-),湖南岳
摘 要:老舍在创作中总是以温润的笔触展示底层小人物的生命状态,真实而细腻地再现了底层小人物的生存姿态与生活方式,反映小人物在底层社会挣扎求生的艰难以及对希望的憧憬与追求。本文从四个角度探讨了《热包子》中小人物的生存姿态,对小说中小人物的形象与生存姿态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老舍;小人物;生存姿态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