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相非相的集体失语时代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a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图片可以由计算机任意涂抹,摄影失去了意义,像佛法所称的“诸相非相”,镜头里的世界,只剩下一片空妄。电子高科技看似令人类拥有一切,也令人在幻觉中失去了真实的存在,人类文明的前路,令人却步。
  自从中国网络出现一个“囧”字,中国文字就走向割裂的开始。这个“囧”字回复到中国文字最原始的图像意义。不必懂得如何读音,只要看字型的结构,就看一张脸:一对眼睛,一张憋着的嘴巴,显示图像中人心情极端灰暗。
  随着计算机、手机、相机、iPad更新步伐神速,图像代替语言的速度也在加快。自从出现火星文的侵蚀,中国文字受到空前挑战。首先是文言文的衰落与遗忘,然后是语体文的崩溃。错别字盛行,谐音和同音字将错就错地泛滥。
  中国文字以象形为主,因此中国文化唐诗宋词感性充沛,但理性的法治却2000年来一直薄弱。对于法治与理性的要求,中国语文还没有发育完全,譬如,“民愤极大”,民愤如何定义?怎样衡量?正当文字的精神还没有改革,高科技电子产品挟着铺天盖地的图像已经杀到眼前,在网络上像洪水泛滥,把中文冲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形。
  图像即影即有,消灭文字;方生方灭,也消灭值得珍藏的一切记忆。一面快速用手机下载影像,随意按动快门拍照,却又偏偏对历史失忆,任意铲除往日的遗迹,社会的“集体愚昧化”(Collective Dumbing-down)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曾经有人说:中国文化3000年,凭世代不变的象形文字,凝结中华民族,维系文化的传承。这句话随着电子图像的充斥,随着语文低落和集体失语症,逐渐被推翻。文化的黑暗时代开始了。
  19世纪中叶,巴黎诗人波特莱尔在一次沙龙上预言:“在这可悲的日子里,有一门新的工业崛起,使人们的愚蠢信仰走火入魔。”他所指的工业,就是摄影。
  波特莱尔鄙视人类以为凭摄影可以复制肉眼所见,捕捉万象的虚妄,但他的预言,不幸在电子高科技普及的今天,一一成真。手机与相机二合一为iPhone,加上 Facebook 社交网络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分水岭。当 Facebook 用户用一朵玫瑰花,一个面孔表情,就表示了心意和心情,随时发放照片,拍摄一碟蛋炒饭,以为生活全纪录,文字就开始是多余了,记忆也愈来愈模糊。 德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的:语言是意识的载体。人性的意识活动,分为理性和感性两大范畴。本来原始人在洞穴里画画涂鸦,图画代表了人类意识感性的表达,但文字却是逻辑理性分析的载体。图像与文字不但河水不犯井水,而且在19世纪末,现代文明成形之初,摄影与文字还互为新闻传媒的表里,报纸杂志平民化,进入千家万户,而有“一幅图片胜似千言”这句英文谚语,譬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在硫磺岛竖立星条旗,经摄影师一按快门,化为不朽雕塑,成为文明胜利的象征。
  摄影带来的新闻图片,本来只是小报突围而出的伎俩,渐成传媒主流,今天乘高科技的优势,却无限泛滥,影像铺天盖地,符号再度抬头,敲响了文字的丧钟。有什么比发一幅由小小的符号组成的一棵圣诞树说“圣诞快乐”更传神?手机的“圣诞快乐”出现图像化,真的有一株庞大的圣诞树,树上挂满了小礼物、小灯泡、小铜铃,“一幅图片胜似千言”,从此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
  电子网络创造的快餐文化,人手一机,指尖轻轻一触,其实也消灭了摄影,当人人都拥有相机,当一切都可以拍摄,当图片可以由计算机任意涂抹,摄影失去了意义,像佛法所称的“诸相非相”,镜头里的世界,只剩下一片空妄。电子高科技看似令人类拥有一切,也令人在幻觉中失去了真实的存在,人类文明的前路,令人却步。
其他文献
俄罗斯前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因侵吞公款和洗钱等罪名被加判6年,是2010年末最受西方关注的时事。但无论是德美两国的公开施压、英法前外交官的信函呼吁,还是梅德韦杰夫有关政府不应介入干预司法的表态,抑或俄周刊有关美方拟用俄籍军火商布特交换霍氏假释的传言,都无法改变原本几个月后就可出狱的霍氏因加刑无缘在2012年挑战普京的事实。    “二次获刑”葫芦案    12月27日7时起,莫斯科哈莫夫尼基区法院紧
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负效应越来越大,到了必须着力解决的时候了。2008年至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为保增长我们的货币政策下的药过猛,而且持续的时间过长。一个巨大的正效应已经显现,即中国经济再次被强拉到危机前10%以上的高位,但我們付出了过于高昂的代价,同时,也形成了一些难以应付的负效应。2009年新增信贷9.6万亿元,而新增的GDP仅2.5万亿元,4个信贷换1个GDP,而在之前的
“三公”支出透明化经过多年来的全社会呼吁,如今算是迈出了第一步。尽管没人表示满意,甚至没人敢说看明白了,但也没人不承认这是走向政务公开,政务监督,政务民主的第一步。  理论上,在政治改革的大题目下,政府“三公”开支公开应该是意识形态上最少争议,社会共识最高,实现代价最小的部分了。既然说是立党为公,既然说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既然说权力行使要有监督,那么主人要求看看仆人是怎么花主人的钱是再自然合理不过的
“用屁股思考”的为官者,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不懂得将天下这把大交椅交给人民,人民才是保持这把大交椅稳定的根本力量。要想坐稳这把椅子,民为先。    “用屁股思考”无非是调侃那些用屁股决定脑袋的人—根据自己的位子来决定自己的立场和行动。这样做,原本无可厚非。现代社会行为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坐位决定立场”(where you stand is where you sic)。  但这个位子由
4月2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一落座,他就跟左右外国政要顺畅地交流,看上去英文很好。去年8月,李克强在香港大学演讲时小秀英语曾引发热议。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前总理朱镕基,英语很棒。  李克强的博鳌之行,有两个亮点,其一是开幕式演讲,其二是与吴敦义会见。这两个场合,李克强展现出一种干练睿智、底气十足、有话直说的大国领导人形象,令中外媒体眼睛一亮。  前年李克强出席瑞士达沃斯世界
税收、财政应该是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的核心议题,为什么花费大量资金开“两会”,主要是为了审议财政、税收、预算,这才是人大、政协的“正业”,最核心的任务。    在以往的理解里,税收是体制,是法律,像一堵墙,冰冷坚硬,有人把它们归纳为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作为税收的形式特征写进教科书里。但是。这种解释并不见得完全正确。  税收作为一种制度,既然是由人来创设的,就应该有生命力,有情感。比如税用于社会
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版图上,皇冠轿车长期占据着特殊地位。  1964年,第一辆皇冠轿车以进口形式被输送到中国。当时,在北京街头长期看惯了国产大红旗缓慢加速、偶尔还会“趴窝”的中国人,一经目测比较街上为数不多的进口苏联产轿车和日本皇冠的不同之后,就被后者的外型和性能所折服。也就是从那时起,作为高端轿车形象,皇冠开始承担起许多重要场合的贵宾车重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步入改革开放新阶段的中国,由于当
自2010年10月开播以来,以总统为题材的韩剧《大物》引起轰动,女一号高贤廷更凭借此剧蝉联年度最闪耀演员。而该剧引发的政治联想也不乏现实针对性。在野的民主党抨击该剧是为大国家党前党首朴槿惠做软广告,并指出剧中形象晦暗的民友党名字带“民”,容易引起国民误会。无独有偶,数年前日本也曾播映过以首相为题材的电视剧《change》,同样维持了高收视率,木村拓哉扮演的年轻首相也因卷发扮相被认为是以小泉纯一郎为
站在现实土壤上观察河源竞争力,不仅有助于把握河源未来的走势,而且对正在探索经济增长新路径的崛起广东乃至全国,都有重要参照意义。  若以传统思维看河源,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穷乡僻壤,GDP长期居广东末席,2006年攀升两位,仍居后三位。在过去的30年,河源因地处交通不便的粤北山区而欠缺经济动能,只能仰望珠三角制造业兴旺发达。被动之势朝夕难改。  2008年,经济危机和金融风暴冲击了珠三角“世界工厂”,
中国发展的特点之一正是官员在其中的巨大作用,因此一些“明星官员”的仕途走向总会受到公众留意。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仍然处于改革阶段,或者说仍然必须依靠强势改革来获得发展的国度而言,身在其中的各种改革者始终无法脱离公众的视线和舆论的漩涡。  目前,昆明市委书记仇和的一切行动仍然为公众所关注,原因在于其为当今“改革派官员”中少有的能不断获得升迁、不断获得新平台继续其理想的代表。  长期关注中国改革派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