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5月,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教育体育局与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合作开展了“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探索试验”(以下简称“跨越式试验”)研究项目。6年多来,我县以此为契机,着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在充分整合利用信息化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县域教育改革和发展。
一、课题研究与县域信息化对接,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层次整合
2004年8月以来,我县先后建立远程教育项目校226个。其中,“模式一”学校107个,“模式二”学校97个,“模式三”学校2 2个。学校互联网接人点114个,学校网站、网页和教师个人网页104个。与此同时,县教育体育局和学校每年都要筹资数百万元,完善或升级改造信息化所需的配套设备,现已初步建成全面覆盖初中、乡镇中心小学、完全小学、村级教学点的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如何盘活信息化资源,让现有的信息化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是我们经常反思的问题。
我们按照“跨越式试验”课题实施方案提出的要求,结合丰宁学校布局、师资力量、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程度等客观实际,创新课题试验方式,开展了3个层面的试验研究。一是在县域规模中学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跨越式试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全部在网络环境下展开。二是在县域完全小学开展了非网络环境下的“跨越式试验|”,教师采用“跨越式”课堂模式,辅以“模式二”和“模式三”,充分利用课题组提供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这对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学校更有意义,成果推广价值更高、空间更大。三是在农村偏远地区的教学点开展非网络环境下的复式教室“跨越式试验”。教师结合已有的复式教学模式,借助课题组提供的教学资源,辅以“模式一”,开展复式教学活动。
合力对接、分层研究是丰宁的一种创新,对县域内大面积开展“跨越式试验”研究,加快高校研究成果在农村课堂转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试验前期,我县6所试验校只有6个班参加试验,语文、英语两个学科试验教师各6名,课题研究主要在课题组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到课题试验中期,试验校逐步扩展。本着“合作、互动、共享、发展”的原则,我们一方面组织先期试验校与后续试验校联合结对,创造机会相互“串门”指导学习,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利用网络灵活方便的优势,引导试验校教师与课题组专家或试验校教师之间建立QQ群,在QQ中进行交流,从备课、教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教育教学经验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实现从校内教研向跨校教研转变,拓展了教研的空间,促进学校联动协同发展。我们还将县域学校按照隶属的学区总校或跨学区划分为4~5个片区,各个片区建立教师研修制度,配合项目课题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研修活动,以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修内容,将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使研修成为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成为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途径。
通过区域联片教研,我们已编辑制作示范性综合课例21个。其中小学语文学科13个,英语学科5个,初中语、数、英各一个;组织联片教研活动4次。综合课例涉及各学段和各种类型课,具有代表性。这些课例不但对试验校具有示范作用,同时对全县课堂教学改革发挥了引领作用。
二、课题研究与课堂对接,建构课堂教学新模式
在课题试验中,我们改革了课堂教学结构,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学科遵循“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构建了“达成课标、拓展阅读和创新写话”三环节课时教学模式。(1)达成课标环节: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有效组织课堂,在2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完成课标要求的课时教学目标。(2)拓展阅读环节:教师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指导学生阅读与本课学习内容和主题等相关的故事、散文、儿歌、顺口溜等,巩固识字,深化主题,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3)创新写话环节:每节课教师安排10分钟左右的时间,根据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写话训练主题,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指导学生训练写话。
英语学科构建了“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三说(复习说、新授说、拓展说)、两听(新授听、拓展听)、三示范(即“三说”之前必须有示范)的教学结构和师生对话说、邻座两两说的操作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三、课题研究助推县域教育优质发展
课题实施6年来,以“优化农远、专家引领、学校建构、教师内化、区域联动、同步推进”为指导思想。课题试验在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品质提升、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县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在语文学科方面,我县学生在阅读、表达、思维等方面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试验校学生语文识字量在二年级期末结束时,平均达到2545个(课标要求低段识字1600~1800字,小学总识字3000字左右);课内进行的阅读量低段达到4 9万字(课标要求5万字),中段达到100万字(课标要求40万字),高段达到120万字(课标要求100万字)。到二年级结束时,学生已经养成一定的写作兴趣,能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见闻和想象。40分钟内生均手写达到200字左右(课标不要求手写),内容较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到五年级结束时,40分钟内学生平均手写达600字左右(课标要求400字),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句通顺,能表达真情实感,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妙词佳句、联想和想象,有的还能用不同的文体进行创作。
在英语学科方面,二年级学期末学生的听说能力达到了非试验班五年级的同等水平。学生在课上的扩展视听时间累计达到80小时(每周平均1小时),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语言输入量,真正解决了农村孩子无法视听的难题。到五年级学生平均掌握词汇1250个,在表达上能紧密结合日常生活,课上阅读视听量累计达到10万个词,相当于课标要求的八年级课外阅读量。
我县教师的科研态度、科研精神和科研能力也得到了长足锻炼,先后取得180多项阶段性成果(主要包括综合课例、单元包、获奖论文等),发表论文54篇,获得各级奖励30人次。其中,在省、市、县级学科大赛中有8名教师获奖,有10名教师被评为市、县级名师,有两名校长荣膺市级“十佳青年”、省级特级教师、省级骨干校长,有3名校长被评为县级拔尖人才,有8名教师走上教学领导岗位。
跨越式教学理念优化了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信息化环境的课题试验使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整合和利用,提高了学校信息化水平和师生综合素质,提升了学校科研的软实力,为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注入了活力。
2006年9月,河北省第一次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建管同步,研训一体,研创结合”经验在全省推广。2008年,全国十省市参加的“基于农远环境下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现场研讨会”在我县召开,会上充分展示了我县“跨越式试验”取得的成果,受到与会者高度评价。2010年,全国19省市和6所高校参加的“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我县成功举办,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赞誉。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乔玉泉处长听课后说道:“学生有良好的精神风貌、有信心,能自然地展示自我,英语水平和自我学习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国家督学韩清林在总结会上指出:“这次会议是丰宁教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是丰宁教育改革的成果体现。丰宁的局长是懂教育的,丰宁的校长是专家型校长,丰宁的教师是研究型教师,丰宁教育走的是高标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跨越式试验”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实践证明,用专家引领、课题带动的教育科研是提高农村教育整体水平,进而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跨越式教学理念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而且从根本上促进了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开发、整合和利用了资源,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实现了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教育起点不整齐而教育结果相对公平”的目标。跨越式教育改革正逐渐成为丰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智慧力量。
一、课题研究与县域信息化对接,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层次整合
2004年8月以来,我县先后建立远程教育项目校226个。其中,“模式一”学校107个,“模式二”学校97个,“模式三”学校2 2个。学校互联网接人点114个,学校网站、网页和教师个人网页104个。与此同时,县教育体育局和学校每年都要筹资数百万元,完善或升级改造信息化所需的配套设备,现已初步建成全面覆盖初中、乡镇中心小学、完全小学、村级教学点的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如何盘活信息化资源,让现有的信息化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是我们经常反思的问题。
我们按照“跨越式试验”课题实施方案提出的要求,结合丰宁学校布局、师资力量、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程度等客观实际,创新课题试验方式,开展了3个层面的试验研究。一是在县域规模中学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跨越式试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全部在网络环境下展开。二是在县域完全小学开展了非网络环境下的“跨越式试验|”,教师采用“跨越式”课堂模式,辅以“模式二”和“模式三”,充分利用课题组提供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这对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学校更有意义,成果推广价值更高、空间更大。三是在农村偏远地区的教学点开展非网络环境下的复式教室“跨越式试验”。教师结合已有的复式教学模式,借助课题组提供的教学资源,辅以“模式一”,开展复式教学活动。
合力对接、分层研究是丰宁的一种创新,对县域内大面积开展“跨越式试验”研究,加快高校研究成果在农村课堂转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试验前期,我县6所试验校只有6个班参加试验,语文、英语两个学科试验教师各6名,课题研究主要在课题组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到课题试验中期,试验校逐步扩展。本着“合作、互动、共享、发展”的原则,我们一方面组织先期试验校与后续试验校联合结对,创造机会相互“串门”指导学习,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利用网络灵活方便的优势,引导试验校教师与课题组专家或试验校教师之间建立QQ群,在QQ中进行交流,从备课、教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教育教学经验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实现从校内教研向跨校教研转变,拓展了教研的空间,促进学校联动协同发展。我们还将县域学校按照隶属的学区总校或跨学区划分为4~5个片区,各个片区建立教师研修制度,配合项目课题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研修活动,以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修内容,将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使研修成为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成为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途径。
通过区域联片教研,我们已编辑制作示范性综合课例21个。其中小学语文学科13个,英语学科5个,初中语、数、英各一个;组织联片教研活动4次。综合课例涉及各学段和各种类型课,具有代表性。这些课例不但对试验校具有示范作用,同时对全县课堂教学改革发挥了引领作用。
二、课题研究与课堂对接,建构课堂教学新模式
在课题试验中,我们改革了课堂教学结构,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学科遵循“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构建了“达成课标、拓展阅读和创新写话”三环节课时教学模式。(1)达成课标环节: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有效组织课堂,在2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完成课标要求的课时教学目标。(2)拓展阅读环节:教师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指导学生阅读与本课学习内容和主题等相关的故事、散文、儿歌、顺口溜等,巩固识字,深化主题,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3)创新写话环节:每节课教师安排10分钟左右的时间,根据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写话训练主题,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指导学生训练写话。
英语学科构建了“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三说(复习说、新授说、拓展说)、两听(新授听、拓展听)、三示范(即“三说”之前必须有示范)的教学结构和师生对话说、邻座两两说的操作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三、课题研究助推县域教育优质发展
课题实施6年来,以“优化农远、专家引领、学校建构、教师内化、区域联动、同步推进”为指导思想。课题试验在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品质提升、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县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在语文学科方面,我县学生在阅读、表达、思维等方面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试验校学生语文识字量在二年级期末结束时,平均达到2545个(课标要求低段识字1600~1800字,小学总识字3000字左右);课内进行的阅读量低段达到4 9万字(课标要求5万字),中段达到100万字(课标要求40万字),高段达到120万字(课标要求100万字)。到二年级结束时,学生已经养成一定的写作兴趣,能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见闻和想象。40分钟内生均手写达到200字左右(课标不要求手写),内容较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到五年级结束时,40分钟内学生平均手写达600字左右(课标要求400字),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句通顺,能表达真情实感,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妙词佳句、联想和想象,有的还能用不同的文体进行创作。
在英语学科方面,二年级学期末学生的听说能力达到了非试验班五年级的同等水平。学生在课上的扩展视听时间累计达到80小时(每周平均1小时),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语言输入量,真正解决了农村孩子无法视听的难题。到五年级学生平均掌握词汇1250个,在表达上能紧密结合日常生活,课上阅读视听量累计达到10万个词,相当于课标要求的八年级课外阅读量。
我县教师的科研态度、科研精神和科研能力也得到了长足锻炼,先后取得180多项阶段性成果(主要包括综合课例、单元包、获奖论文等),发表论文54篇,获得各级奖励30人次。其中,在省、市、县级学科大赛中有8名教师获奖,有10名教师被评为市、县级名师,有两名校长荣膺市级“十佳青年”、省级特级教师、省级骨干校长,有3名校长被评为县级拔尖人才,有8名教师走上教学领导岗位。
跨越式教学理念优化了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信息化环境的课题试验使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整合和利用,提高了学校信息化水平和师生综合素质,提升了学校科研的软实力,为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注入了活力。
2006年9月,河北省第一次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建管同步,研训一体,研创结合”经验在全省推广。2008年,全国十省市参加的“基于农远环境下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现场研讨会”在我县召开,会上充分展示了我县“跨越式试验”取得的成果,受到与会者高度评价。2010年,全国19省市和6所高校参加的“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我县成功举办,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赞誉。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乔玉泉处长听课后说道:“学生有良好的精神风貌、有信心,能自然地展示自我,英语水平和自我学习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国家督学韩清林在总结会上指出:“这次会议是丰宁教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是丰宁教育改革的成果体现。丰宁的局长是懂教育的,丰宁的校长是专家型校长,丰宁的教师是研究型教师,丰宁教育走的是高标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跨越式试验”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实践证明,用专家引领、课题带动的教育科研是提高农村教育整体水平,进而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跨越式教学理念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而且从根本上促进了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开发、整合和利用了资源,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实现了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教育起点不整齐而教育结果相对公平”的目标。跨越式教育改革正逐渐成为丰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