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大赛的电子专业课程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fgdf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化教学能够有效突破电子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瓶颈。信息化催生了新的教学技能,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其创新能力,有效解决当前电子专业课程教学所面临的难题。本文以信息化大赛为研究背景,重点探讨电子专业的信息化教学。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电子专业 研究 实践
  电子专业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性课程,与信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电子是信息化的基础,信息是电子的另一种呈现方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近年来,电子专业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重点课程,国家更是将电子信息列为国民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子专业的学校教育目前处于瓶颈阶段,面临一系列教育难题,尤其以课堂教学问题最为突出。因此积极借鉴信息化大赛的成果,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是解决电子专业教学问题的必由之路。笔者以信息化大赛背景下的电子专业教学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教学信息化过程。
  一、教学信息化的现实性与必要性
  当前,信息网络在人类的社会生活已必不可少,网络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给生活生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信息化教学就是在这种影响下产生的。
  首先,教学与信息的结合是现实所需。进入21世纪后,信息化教学已经在国内的教育领域形成规模,这为教育的实质性改革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国家也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充分利用看作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了“以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总体要求。可以说,与信息化相结合是社会现实对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其次,与信息的结合能够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无法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这是当前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而信息网络的独特性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对教师来说,信息网络创造了虚拟教学平台,变革了教学的方式与方法,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的视听享受。对学生来说,教学信息化有效摆脱了传统课堂的束缚,为他们的自由交谈、自由想象、自由发挥创造了空间,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创新实践能力。
  教学信息化遵循了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我们尝试教育改革的一剂“良药”。而在此背景下,每年一届的信息化大赛就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将信息与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探索平台。
  二、电子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当前,中职电子专业课程教学普遍存在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课程设置不合理,实习实践课时较少。目前的电子专业课程由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以及实习四部分构成,其中,专业课与实习是核心环节,集中体现了“学习 实践”的高职教育特点。但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在课时安排方面存在着三个不平衡:专业课时大于实习课时,理论课时大于实践课时,课堂教学课时大于实际操作课时。由于课时安排的不平衡,学生的学习活动被迫停留在课堂理论知识学习的层面,而动手操作能力则显得捉襟见肘。
  其次,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疲于应付。电子专业偏理科,是对电子电气、机械电工学科的研究。因此,电子专业的机械制图、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测量、电机与电气控制、电工识图、电子设计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等专业课程的内容比较枯燥,再加上传统的静态的单向传授方式,这些都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疲于应付,得过且过。
  最后,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活动缺少创新性。电子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一方面是受课程本身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教学方式的保守与落后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更多地表现为被动接受,很少表现出主动的状态。与此同时,实践操作课时得不到保障,学生自学时间较短。在主观与客观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成了纸上谈兵。
  三、信息化大赛背景下的电子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策略
  由上可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限制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发展,甚至违背了现代教育理念与客观规律。因此,我们急需以信息化教学为切入点,详细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最终借鉴、模仿信息化大赛中的有益尝试,改进教学实践中的不足。
  1.动画导引,变枯燥为生动
  面对枯燥乏味的课程内容,如何吸引学生至关重要。在信息化大赛的参赛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做导引时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电脑动画、视频技术。据此,我们可以借助网络视频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全景概括 名人访谈 成果展示”的导引方式。例如,学习电子设计自动化时,可以先用视频剪辑或FLASH的方式回顾其发展历史,然后在网上搜集专家、名人对自动化的理解与感受,最后以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对电子自动化成果进行展示。
  2.创设情境,变抽象为形象
  电子专业课程概念内容高度抽象化,不易被学生所理解,因此,将抽象的内容转换为具体的形象就成为电子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参赛项目“TD-LTE单站基站建设”中,单站、基站、流程、定位、TD-LTE等概念都是极度抽象化的,即使有些概念的表面意思非常清楚,但其内容却极其复杂,学生理解、接受起来很困难。该学院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这些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出来。由此可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创设情境,将抽象的内容置于情境中,然后在声音、图片、视频的综合作用下,抽象的概念就会变为具体的形象。例如,在《电工基础》“电容器的充电与放电”一节中,充放电原理很难理解,我们可以先制作、播放一段关于电容器充放电的flash动画,然后利用编程在电脑上显示正负电荷的移动过程及灯泡明暗情况,让学生在深切领悟的同时对电工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3.演示过程,变难点为易点
  在电子专业课程中,很多概念、原理、法则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我们认为将原理、法则过程化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所谓“过程化”,就是在充分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将所学内容进行动画描述、流程演示以及局部放大。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的“甲醇的精馏”就采用了流程展示的方式,而临沂职业学院的“中国梦、青年梦”则局部放大了青年梦。不管选取哪种过程化形式,两个学校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积极借鉴。例如,在《电子技术基础》“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一节中,可以利用投影仪将二极管的图形、符号、波形、电路连接图投射出来,并用不同的符号标记,然后让学生观察电流的流动过程,整个过程一目了然,学生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四、小结
  总之,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传播媒介,网络信息化以其独特的优势给予了课堂教学更多的支持,它能让书本知识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出来,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了自由交流互动的平台。因此,信息化教学既是教师手中得力的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帮手。
  参考文献:
  [1]唐文晶,武马群.基于虚拟系统的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实践教学大赛赛项设置规程与组织机制初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4).
  [2]王金霞.信息化大赛背景下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4(17).
  [3]谭邦喜.电子电工课程有效教学策略浅探[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4(26).
  [4]朱梅红.浅谈信息技术与中职电子专业课程的整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4).
  (作者单位: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认识论哲学观导致传统教科书理解模式错误地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追求具有最高普遍性和最大普适性的最高真理,错误地把全部世界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领域,错误地将本体论问
摘 要:职业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对数学学习有畏惧心理。本文通过分析中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即教师应该结合专业实际,把专业知识和技能练习与数学知识的学习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到实用的数学知识,学有所用,以真正贯彻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  关键词:中职数学 教学 问题 策略  随着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中职教育中,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