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非遗”,脑洞大开

来源 :知识就是力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至2016年,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昆曲、古琴艺术、京剧,还有大家熟知的二十四节气,都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
  本期我们将带你遍览瑰丽珍玩,尝鲜休闲游戏,从中国传统延展到“一带一路”,从“非遗”的工艺诠释到科学的密码解读,苏绣、雕漆、金镶玉,面人、剪纸、皮影戏,还有马达加斯加木雕、吉尔吉斯斯坦毛毡地毯、亚美尼亚石雕、印尼造船技艺……为传统工艺打call的时候,以科学的角度看“非遗”,别有一番味道。让我们漫游“非遗”,脑洞大开。

上街去,玩个痛快


  受访者/范维国(世界级“非遗”泰山皮影第七代传人)
  郎佳子彧(国家级“非遗”面人郎第三代传人)
  高佃亮(国家级“非遗”蔚县剪纸代表人物) 资料整理/知力记者
  在古代,青少年的课余生活中,没有熙攘喧嚣的游乐园,也没有高科技的电子设备,但他们的生活却依然精彩纷呈。他们玩什么呢?他们的生活里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精巧的手工技艺,比如看皮影戏、玩泥人、剪纸……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体验一下他们的玩耍方式吧!

泰山皮影:一个人的独角戏


  在巍峨的泰山脚下,有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一帷幕布、一盏灯、几根挑杆、几张皮影,老艺人边演边唱,一幕幕精彩的剧情引得台下观众啧啧称奇。这,就是泰山皮影戏!
  捏面人总体来说分三个大步骤:材料准备、捏面人、晾干。
  1.材料准备
  a.面团:捏面塑用的面团是三成糯米粉和七成白面掺和而成,并需要加适量的蜂蜜,这样不容易腐裂。面团原色为暗卡其色。
  b.颜料:颜料是为了给面团上色用的,可以根据作品形象,经过揉匀、调色做成不同颜色的面团备用。做好的面团要用塑料和毛巾包裹起来,防止面团风干。
  c.工具:面塑最常用的工具是拨子和拨棍。拨子是用有机玻璃制成的,相对较扁、较尖,多用来挑、刻或者切断,不同厚度的拨子适用于挑、刻不同角度的面痕;拨棍则稍微圆滑些,用于擀或做较为柔和的衣纹。此外,还有镊子、小剪刀、小梳子等其他工具。
  d.图纸:开始捏面人前,要在图纸上画好样稿,以便作品的顺利进行。
  2.捏面人
  材料准备好后,那就开始捏啦!
  捏面塑造型,细说起来工序很多,因为捏面塑是做加法的过程,比如眉毛、四肢、服饰……都是一样样贴上去的。做一个人物面塑,从头部制作到人物形象、服装服饰的搭配,每一步都非常繁琐。头部做完开始做身子,先做裸体躯干,要注意架构好身体骨骼结构,防止人体变形。然后加衣服,比如衬衣、衬裙、外衣、长裙、鞋袜等。整个人物做完后,开始做装饰,比如前襟贴花、周围盘龙等。
  用工具加工时,要注意不要用力过度。拨子可以用来做褶皱,比如裙摆和袖褶;梳子用来做项链和牙齿,把面搓成一条细线,用梳子一轧,就成了珠穿的项链……
  3.晾干
  作品做好后,为了使其保存时间更长一些,需要晾干。晾干时不能放到太阳下暴晒,也不能放到低温环境下,室内自然风干即可。
  你的面人捏好了吗?捏面人需要耐心,慢工才能出细活。要想捏好面人甚至让作品做到精致,没有其他办法,只能用心慢慢来。一起欣赏几个面人郎第三代传人郎佳子彧老师的面塑作品吧!

蔚县剪纸:刻出来的独树一帜


  相信大家印象中的剪纸,大部分都是红色的,而且是用剪刀直接在纸上将作品剪出来的。那你见过刻出来的剪纸吗?
  蔚县剪纸和其他剪纸不同,在全国众多剪纸工艺中独树一帜。它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用小巧锐利的雕刀手工刻制,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构图朴实饱满,造型生动优美逼真,色彩对比强烈,使每一件作品都十分生动、有味、耐看。
  蔚县剪纸的制作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熏:把样稿贴在一张白纸上,用毛巾把纸面打湿,用蜡烛的烟进行烟熏,把样稿的形状完整清晰的熏印到纸面上,作为刻制时的样模。
  濛:把熏样订在宣纸版上以便刻制,宣纸版是由几十张宣纸订成。把纸版用清水濛湿,再用重物覆压,使纸版充分压实,挤压出所含水分,悬挂晾干后就成为一块块平整硬实的纸版。
  刻:刻制剪纸时,身子必须保持正直;执刀与纸面垂直,下刀刚劲有力,走刀流畅圆活。刻出来的图案上不能留下任何毛边,也不能刻断一根线。刻时要先刻细处后刻粗处,先刻中间后刻四边。蔚县剪纸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阴刻和阳刻巧妙结合,使得作品玲珑剔透,层次分明。
  染:染色用毛笔和碱性染料,染料嫩黄、玫瑰金、品红、品绿、品蓝等用酒精和水按一定的比例勾兑形成25个基本色彩。
  整理:作品完成后进行整理、装裱。
  中国“非遗”名单中的传统文化如璀璨星辰数不胜数,等待着你去发现。希望这些“珍珠”能够得以永远传承下去,生生不息。
其他文献
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个差役押送一个和尚。差役知道自己贪杯,行前特意将随身的东西编成口诀:“包裹、伞、枷、文书、和尚、我。”每到一地,差役都按口诀清点行装。眼看到目的地了,差役就多喝了几杯,然后睡着了。和尚趁机把枷戴到差役身上,把差役的头发剪光,跑了。差役醒来,发现枷在自己身上,非常奇怪,就按口诀找起来。其他都在,只是和尚不在,摸摸脑袋,原来自己是和尚,于是押着自己继续赶路。  生活毕竟不是笑话,可是
立春那天,民间有个习俗,就是咬春。春天怎么咬?当然与吃有关。以前,人们都会咬一口萝卜,现在,咬春的对象变成了春卷。  春卷又叫春饼,呈长条形,制作方法比粽子和年糕简单:用烙熟的椭圆形薄面皮裹馅,将其放入油锅炸至金黄色浮起即成,馅可荤可素,可咸可甜。炸春卷是后世改良的,一开始,人们只是将面皮熥熟,裹上蔬菜或者猪肉、羊肉、牛肉而食。  关于春卷的发明,有人说发明者是蔡复一的妻子。  蔡复一文武兼备,清
很多人耗尽半生,往往也没弄清楚,自己最想要的生活到底是啥玩意儿?  多数时候,我们过日子的方式可归纳为三个字:凑热闹。不管是年少青葱的岁月,还是看似沉稳的成熟外表下,我们都是喜欢热闹的。满腔热血,都倾泻在喧哗与热闹中。吃饭、看电影或者其他应酬,无不是绞尽脑汁,使劲往人堆里扎。  总要等到某些时候,我们才会惊觉,日子一天又一天地过着,看似缤纷绚丽,但若把水分蒸干后,值得自己记住的实在太少。多数时间里
2018年立冬日期为11月7日,时间为北京时间19点31分39秒,此时太阳移到了黄经225°的位置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古人常以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然而,从气象的角度来看,立冬节气之时,中国仅仅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真正进入了冬季,南岭以南附近地区要到12月初才入冬,更南地区如海南甚至长夏无冬。借着立冬之际,我们聊聊中国冬季的气候特征。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
七八岁的时候,别的女孩都穿上花裙子,枕着洋娃娃,爱好唱歌跳舞。她却有自己的兴趣,她喜欢的是小动物,甚至愿意把蚯蚓带回家跟自己一起睡在床上。她小小的心灵里已经萌生了自己的梦想——探索动物世界的秘密。  那时候,她看了一部叫《人猿泰山》的书,书中讲述母猩猩收留了一个被遗弃的人类宝宝,被呼唤为“泰山”的他从此由猩猩抚养长大的故事。等他长大了知道自己是一个人后,他面临着回归人类社会还是留在森林中的艰难选擇
为了方便孩子上学,老方在靠近学校的小区里租了一套房子。  因为是学区房,租金贵得吓死人,但为了“祖国的花朵”,收入并不高的老方还是咬咬牙,哆哆嗦嗦在租房合同上签了字。当时的场景,房东宛如黄世仁,老方就是杨白劳,租房合同无疑就像卖身契一样。  那是一幢总共只有五层的楼房,老方租的是四楼。因为没有电梯,一般人爬上爬下,都会喘粗气。但老方身材瘦削,加上平时喜欢打羽毛球,所以这点高度对于他来说,简直是小菜
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天问一号”之所以能飞出地球到达火星,离不开一位给它准确无误地发号施令的人。她叫鲍硕,年方29岁,是“天问一号”北京总调度。鲍硕声传“天地”、号令“八方”的能力是怎样炼成的?“天问一号”“嫦娥五号”为什么都听她指挥?  鲍硕自小对航天有着独特的情怀,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如愿进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俗话说:“开场锣好敲,压台戏难唱。”压台戏难唱,究竟难在哪里?  一是要镇得住同行。一晚上同台竞技,名角多多,各有拿手好戏,你要“压轴”,就得技高一筹,镇得住同行。据说梅兰芳上世纪初第一次到上海演出,戏单出来,前面皆是头牌大腕,戏院老板叫其时只是二牌青衣的梅兰芳压台。一出刀马戏《穆柯寨》,唱做俱佳,梅兰芳博得了满堂喝彩。  二是要留得住观众。一晚上戏看下来,人都有点困了,观众之所以没有退席,就为了
看过一道印象很深的数学题,说的是一天有个人设宴请客,他看到还有几个人没来,就自言自语道:“怎么该来的还没来呢?”已到的客人一听,心想难道我们是不该来的,于是有一半客人走了。他一看十分着急,又说:“嗨,不该走的倒走了!”剩下的人一听,以为是自己该走,又有三分之二的人离开了。他着急地一拍大腿,连说:“我说的不是他们。”于是剩下的3个人也都告辞了。问,开始来了多少人?题目不难,然而题中的主人因为不会说话
“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丝织品、陶瓷器、茶叶、中药……  在古代中国与海外各国进行的贸易中,他们都曾是稀有而宝贵的,中间隐藏着在当时非常先进的高科技。  但进入现代社会之后,这些古代的“高科技”正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遗忘。  我们不妨撑开“非遗”的“基因伞”,探寻其中的科技元素。  在中国所有的丝织品当中,“锦”代表着最高水平,而南京云锦又是“中国四大名锦”的首席(另外3家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