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的世纪,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维权意识的增大。特别是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全国实施以来。对广大医护人员的未来将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在产科工作中,虽然每天看到的和做到的都是喜事。但对于产妇和家属来讲更是极为紧张和痛苦甚至终身难忘的经历。工作稍有疏忽或某一環境不到位,均会造成严重不良的后果。所以,如何完善护理工作,用法律武器保护孕妇的合法权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是每个医护人员共同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我院产科2008年1月~2011年1月护理队伍现状及孕产妇投诉意见中,对涉及护理职业行为的问题加以总结分析,目的在于探讨产科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从而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确保母婴安全促进护患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孕产妇与护理纠纷的发生。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1年1月,护理人员不注重与孕产妇沟通,护理服务被动。药品、器械管理不固定。由当班护士负责,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孕产妇及家属缺乏相关知识,导致护理投诉较多,其中不规范服务行为(服务态度问题)3件,护理缺陷3件,社会因素3件。
发生产科纠纷的原因
护患关系问题:产科医院纠纷中,在很多情况下,根本问题在于医患关系不良。在护理方面也同样如此,由于护理人员对工作解释交代不清、说法不一、口误、不使用文明用语、态度生硬、语速过快、语言过于专业、不通俗易懂及非语言性行为(如衣帽不整、行为懒散、动作粗鲁、表情冷漠、歧视嫌弃),造成孕产妇对护理服务态度不满。孕产妇及家属方面,由于文化程度限制和传统概念不能相融,相关医学知识缺乏等原因造成护患关系紧张。
各项规章制度执行问题:各项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交接班制度等背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工作量大、人员不足等情况下更容易发生,如曾有1例因同时两产妇剖宫产分娩,记录者错将婴儿性别写错,幸亏被当班助产士及时发现,没有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但这一实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执行护理行为中,必须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药品器械管理问题:如药物缺乏、误放、失效、沉淀等,各种器械准备不全、破损、裂痕等原因,而延缓抢救时机。
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问题:由于理论知识不足,如对病情程度或分娩方式估计不足,药物浓度、速度、用法掌握不过关或由于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而造成难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产伤等不良后果。
自我保护问题:由于发生医疗纠纷时,都要将原始病案记录作为原始资料加以判断。医疗护理记录常常是支持医院,医生和护士最关键的证据,如交接班报告时,对患者描写不细,遗漏或病情变化未及时交班,又在抢救过程中。为了拯救生命完成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在抢救过后,由于工作忙乱而忽于记录等,这些都可能造成医疗纠纷的法律证据。
侵权问题:如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时,没有耐心解释,不征得孕产妇同意就进行医疗护理操作,将构成侵犯知情权、同意权,护士在操作时违法窥视孕产妇的隐私,擅自公布孕产妇的健康状态。甚至将孕产妇的隐私当做笑料,将构成侵犯隐私权。
防范对策
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修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应用良好的沟通技巧,搭建护理人员与孕产妇之间的友谊桥梁,护士做好连接医生和孕产妇的桥梁与纽带,护士与孕产妇接触的时间长,强调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倡人性化服务,为孕产妇检查、导尿、备皮时,让其他人回避,尊重孕产妇隐私权利,实行陪伴分娩,不断强化优质服务意识,在护理活动中,掌握交流技巧,护理技术精湛,态度真诚和蔼,不因孕产妇的要求“小”而拒绝处理,遇事能换位思考,这是提高护理质量,化解护患矛盾,减少护患纠纷的前提。积极开展健康宣传,针对孕产妇及家属对分娩的知识,对医疗护理中高风险性不确定性缺乏了解,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层次,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如口头讲解、宣传栏、健康教育手册,使其对分娩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减少因认识不清而造成的护理纠纷。
讨 论
产科护理工作繁忙琐碎,又脏又累,责任大,任务重,我们妇产科在认真落实服务措施的同时,同时也在落实每一项防范措施,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时刻把“母婴安全”放在第一,实行“以人为本孕产妇至上”的服务,加强工作的主观性和预见性,用我们的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理解心、同情心、心贴心对待每一位孕产妇,尽量满足孕产妇和家属需求,把各个护患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真正有效预防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传益,李博.最新医疗纠纷与处理实务全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76.
2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4.
3 顾净.以法律规范护理工作[J].当代护士,2003,4:30-3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1年1月,护理人员不注重与孕产妇沟通,护理服务被动。药品、器械管理不固定。由当班护士负责,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孕产妇及家属缺乏相关知识,导致护理投诉较多,其中不规范服务行为(服务态度问题)3件,护理缺陷3件,社会因素3件。
发生产科纠纷的原因
护患关系问题:产科医院纠纷中,在很多情况下,根本问题在于医患关系不良。在护理方面也同样如此,由于护理人员对工作解释交代不清、说法不一、口误、不使用文明用语、态度生硬、语速过快、语言过于专业、不通俗易懂及非语言性行为(如衣帽不整、行为懒散、动作粗鲁、表情冷漠、歧视嫌弃),造成孕产妇对护理服务态度不满。孕产妇及家属方面,由于文化程度限制和传统概念不能相融,相关医学知识缺乏等原因造成护患关系紧张。
各项规章制度执行问题:各项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交接班制度等背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工作量大、人员不足等情况下更容易发生,如曾有1例因同时两产妇剖宫产分娩,记录者错将婴儿性别写错,幸亏被当班助产士及时发现,没有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但这一实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执行护理行为中,必须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药品器械管理问题:如药物缺乏、误放、失效、沉淀等,各种器械准备不全、破损、裂痕等原因,而延缓抢救时机。
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问题:由于理论知识不足,如对病情程度或分娩方式估计不足,药物浓度、速度、用法掌握不过关或由于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而造成难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产伤等不良后果。
自我保护问题:由于发生医疗纠纷时,都要将原始病案记录作为原始资料加以判断。医疗护理记录常常是支持医院,医生和护士最关键的证据,如交接班报告时,对患者描写不细,遗漏或病情变化未及时交班,又在抢救过程中。为了拯救生命完成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在抢救过后,由于工作忙乱而忽于记录等,这些都可能造成医疗纠纷的法律证据。
侵权问题:如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时,没有耐心解释,不征得孕产妇同意就进行医疗护理操作,将构成侵犯知情权、同意权,护士在操作时违法窥视孕产妇的隐私,擅自公布孕产妇的健康状态。甚至将孕产妇的隐私当做笑料,将构成侵犯隐私权。
防范对策
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修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应用良好的沟通技巧,搭建护理人员与孕产妇之间的友谊桥梁,护士做好连接医生和孕产妇的桥梁与纽带,护士与孕产妇接触的时间长,强调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倡人性化服务,为孕产妇检查、导尿、备皮时,让其他人回避,尊重孕产妇隐私权利,实行陪伴分娩,不断强化优质服务意识,在护理活动中,掌握交流技巧,护理技术精湛,态度真诚和蔼,不因孕产妇的要求“小”而拒绝处理,遇事能换位思考,这是提高护理质量,化解护患矛盾,减少护患纠纷的前提。积极开展健康宣传,针对孕产妇及家属对分娩的知识,对医疗护理中高风险性不确定性缺乏了解,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层次,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如口头讲解、宣传栏、健康教育手册,使其对分娩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减少因认识不清而造成的护理纠纷。
讨 论
产科护理工作繁忙琐碎,又脏又累,责任大,任务重,我们妇产科在认真落实服务措施的同时,同时也在落实每一项防范措施,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时刻把“母婴安全”放在第一,实行“以人为本孕产妇至上”的服务,加强工作的主观性和预见性,用我们的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理解心、同情心、心贴心对待每一位孕产妇,尽量满足孕产妇和家属需求,把各个护患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真正有效预防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传益,李博.最新医疗纠纷与处理实务全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76.
2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4.
3 顾净.以法律规范护理工作[J].当代护士,2003,4: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