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沉淀-水热的方法制备了Fe^3+掺杂的TiO2光催化剂,通过XRD、Raman、XPS、UV-DRS等对催化剂的结构、光学吸收性质等进行了表征,并以罗丹明B为目标污染物对可见光催化活性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沉淀-水热的方法制备了Fe^3+掺杂的TiO2光催化剂,通过XRD、Raman、XPS、UV-DRS等对催化剂的结构、光学吸收性质等进行了表征,并以罗丹明B为目标污染物对可见光催化活性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TiO2光催化剂为锐钛矿相结构;Fe^3+的掺杂使得TiO2的初始吸收边明显向可见光区域拓宽,并且增强了TiO2在可见光区域的吸收;Fe^3+掺杂后TiO2的可见光催化活性显著提高,以掺杂浓度为0.5%的TiO2光催化效果最好,在可见光下6h内可将罗丹明B溶液完全降解,降解率是未掺杂Ti
其他文献
为解决有机硅消泡剂在己二酸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研制国产消泡剂替代进口消泡剂,对比国产消泡剂和进口消泡剂在生产中的效果,证明在己二酸生产中使用国产消泡剂比进口消泡剂更利于
从1957到60年代前半期,中苏两党进行了大论战。在这场斗争中,邓小平与赫鲁晓夫争锋相对、寸步不让,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展示了他卓越的外交才华。 公开论战 1960年,由于苏共将两党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上,单方面撕毁了中苏两国之间签订的合同和协议,撤走在华工作的全部苏联专家,停止援助中国的建设项目,中苏两党之间的分歧进一步激化。 布加勒斯特会议前夕,苏共代表团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CGC—FID)和气相色谱-质谱法(CGC/MS)分析了重整生成油C8馏分中的芳烯烃。实验使用HP—FFAP毛细管色谱柱(50m×0.32mm×0.50μm)和AT^
十几年来,“全球治理”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学术领域里最流行的学说之一。“全球治理”的理念源于西方,是西方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发展,并试图使其“普世化”。中国学术界近年来大量引进了“全球治理”的有关著作和文章。这对丰富中国国际政治理论有好处。可惜的是,中国学者大多数只是介绍西方学者的观点,而缺少深入的分析。同时,有的学者对“全球治理”推崇备至,甚至把西方的“全球治理”和中国的“和谐世界”牵强地附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