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制定与实施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r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定与实施幼儿园一日活动,要立足于“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依据幼儿学习的方式、幼儿教育规律、幼儿园实际情况,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合理实施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保教工作。
  《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对幼儿园一日活动各环节中保教人员的基本要求、幼儿的活动行为表现和发展水平提出具体的指引,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指导和操作手册,也是幼儿园实施保教工作指导的参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
  一、幼儿园一日活动制定与实施的不足
  1. 活动安排统一化,缺乏灵活性
  目前较多幼儿园采用“上层制定、下层执行”的模式,统一安排幼儿的活动与作息时间,甚至部分幼儿园为了方便教师备课,统一安排级组的学习内容,导致了学习活动安排细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生成了一个学习内容时,教师因为需要顾及教学进度,在规定的时间里必须实现活动环节的转换,无法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生成的活动需求。同时,活动时间划分过于细碎,教师和幼儿都在一场场的“催促”中进行学习活动。幼儿的学习是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与环境互动,是主动探索世界,构建知识的过程。整齐划一的活动安排,降低了幼儿活动的参与度和效度。
  2. 活动安排随意性大,缺乏整体性
  幼儿园一日活动内容安排零散,内容之间关联性不大,虽然幼儿学习的重点内容是学习活动、体育活动等,活动的目标、内容、要求有较完整的表述,但是学习目标笼统不具体、时效过长,没有根据幼儿的发展、季节变化等调整学习活动。
  3. 活动安排与实施忽视生活环节
  幼儿的生活是其学习的最重要的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幼儿园会根据主题、节日、季节等调整活动内容,但容易忽略幼儿活动目标、教师的要求、教学指导等,从而使得教师盲目遵从教材而忽视幼儿活动的教育价值,导致活动课程与幼儿实际生活关联较弱,课程内容与幼儿实际生活经验相分离。
  二、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制定与实施保障
  1. 科学对待幼儿的学习方式、特点,制定一日活动
  坚持“以幼儿为本”原则。幼儿的学习形式是多样的,如搭积木、观察蜗牛、创意绘画等游戏,以及穿衣、吃饭、卫生清洁等生活活动,而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要适当减少集体活动时间,增加幼儿自主游戏时间,改善幼儿游戏时间安排零散、游戏时长不足而影响幼儿游戏质量的情况,每天为幼儿提供连续且不少于1小时的自主游戏时间,充分创造条件让幼儿进行自主游戏。
  在具体操作中,要保障幼儿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环境。我园在混龄模式下进行全园自主游戏活动,每天设置2小时的自主游戏,其中1小时为在混龄室内进行自主游戏,另外1小时为户外自主游戏,从而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开展自主游戏,增强游戏时间分配的均衡性,提高游戏活动设计与指导的有效性,提高幼儿游戏活动质量。同时,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设置宽松、自由、自在的游戏环境,实现人员、材料、场地的开放,让幼儿自主、自发、自由地游戏。
  2. 依据整体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幼儿园一日活动
  遵循整体性原则,最重要的是尊重幼儿的生活与游戏,活动安排要做到室内外结合、动静结合、集体与小组、个别活动相结合,并针对幼儿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弹性实施活动,灵活利用转换与过渡环节,给予教师灵活、弹性变动的空间,以此提高一日活动安排的灵活性与实施的自由度。
  我园要求全体教师学习园内制定的一日作息时间安排制度,了解制度制定的原则、内容、目标、要求、实施注意事项等,让每一位教师了解制度,熟悉程序和幼儿发展目标,明确工作重点与要求;在保障幼儿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前提下,实现活动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增强教师的选择性;同时改变教师观念,端正教师对自身在幼儿自由游戏中角色定位的認识,使其支持幼儿自由、自主、自发地游戏,重点观察、分析、评价幼儿游戏,实施支持策略。
  3. 融合活动内容,提高生活活动教育质量
  幼儿的生活就是其学习最重要的途径,生活中任何事件都真实而自然,融合了各领域的知识。我园整合活动目标、内容、形式,改变集体活动形式,在集体活动以外的时间,以自主、分散的形式让幼儿进行自主活动。同时,我园将幼儿的学习与生活融合(如在餐点环节,让幼儿了解食物菜式名称、营养价值、不偏食不挑食等健康科学知识),要求教师重视生活教育,将生活教育目标按照幼儿发展状况,分层纳入一日活动目标体系中。
  4. 整合各方资源,增强活动时间效度
  我园充分发挥教师专业能力,激发幼儿的活动参与自主性,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形成多方教育合力。教师与幼儿共同构建一日活动规则,让幼儿自主制定规则、维护规则,从而感受规则带来的有序与乐趣;提升教师的一日活动组织与管理能力,让教师学习相关文件,提高他们的专业教学能力;完善检查与指导制度,加大检查力度;开展专业练兵活动,增强教师观察、评价、分析、反思的能力。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引导他们形成自我服务、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将幼儿被动参与活动变为主动参与活动。
  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影响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因素,与家长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影响;对幼儿在家与在园的生活自理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具体描述和对比,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教育中,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为家长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提供帮助。
  责任编辑 黄博彦
其他文献
客家古邑,万绿河源。客家素有崇文重教的传统,作为河源市“首善之区”的源城,一直以来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重视教育,以深厚的民生情怀发展教育,以严格的科学态度推动教育,坚持“科教兴区”战略,主动适应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发展需要,在不断巩固教育“创强”和教育均衡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把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工作作为建好“首善之区、幸福源城”的重中之重,用心谋划、积极作为,全力争创推进教育现代化先
推进教育现代化,是立足教育事业发展新形势、推动我省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跨越的重要举措,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迫切需要。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把教育当成真正的民生福祉,凝心聚力,改革创新,针对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不断丰富教育服务的内容与种类,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  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化教育,肯定是彰显公平的。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
编者按:信息化条件下怎么办教育?信息化条件下的课怎么上?2月15日,教育部科技司司长王延觉带领教育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专题调研组来到广东。在座谈中,他表示,要让所有老师动起来,让教研系统动起来,逐步建立有切实效果的资源系统。当下真正要解决的是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方法的问题,要颠覆、改革现有方法,使以教为主、以知识传授为主,逐步变成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重、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促进人的自由和个性化发展
新会,古称“冈州”,是一个有着1800多年悠久历史的南粤历史文化名城,岭南学派发源地之一,素有“海滨邹鲁”之称。与此相呼应,今日之新会,教育卓见成效、硕果累累。改革开放以来,江门市新会区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把教育作为惠及民生的头等大事来落实。三十多年来,新会教育实现了三次历史性大跨越:固本强基,率先跨入基础教育先进行列;创强提质,在江门地区率先建成广东省教育强区;争先
西关实验小学于1939年由美国一基督教徒在教堂里创办,地处广州市荔湾区城区中心,办学历史悠久。荔湾,明清时始通称“西关”,因“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美丽景致而得名,是广州本土文化汇聚之地。置身于经典西关文化氛围中的西关实验小学,在历史的演变中,学制和校名几经变动,始终走在改革前沿。西关实验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根植于特色文化中;强基于校本研修中;承载于践行活动中;发展于校本课程中; 融合于家校
2010年5月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4月7日河南洛阳一中学全班师生投票,决定让班上一名女生雷梦佳转学。3天之后女生投河自尽。但学校和学生都不认为雷梦佳是自杀。偶尔有教师抱怨她的死“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很少有人再提起雷梦佳。当然,还有一些风言风语:有人说她的死是“为民除害”,还有人说“没想到脸皮这么厚的人也会自杀”。这里没有人喜欢雷梦佳,何况现在她已经死了。  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流失了,这是
从教19年,他一直默默坚守一线,用行动证明特殊教育不仅需要爱心,更需要专业。在教学中,他注重引导智障学生建立基本的社会意识和行为,为他们融入社会打牢基础。他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在课程导师的引领下,组织教师开发了适用于中重度智障学生的校本课程,该课程在省内外几十所特殊学校推广使用。2004年以来,他利用休息时间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获得硕士学位,并于2013年起攻读博士。他就是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韶关市2009年提出用5年时间创建省教育强市。5年来,韶关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强力推进,于2014年8月,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市,成为粤东西北地区首个省教育强县(市、区)全覆盖的省教育强市。2015年11月23日,观察团一行到达韶关,韶关市代市长骆蔚峰接受了专访。骆蔚峰于2015年5月由广州市副市长调任韶关,他在接受专访的过程中,对韶关教育的重视之情溢于言表,对韶关教育的改革发展思路清晰、信心满满
广州市天河区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起步于1998年,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过去十年,天河教育信息化的最大亮点是通过基于“天河部落”的混合式研修实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区域集体备课)、教学策略情境化、技术应用常态化,促进了学科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作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广东省首批“粤教云”项目计划示范应用试验区,天河区信息化工作以促进师生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扎实开展信息
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特殊性  (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关系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也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师风乃教师的教学、学术作风也,是教师的思想文化素养和人格修养的综合体现,是教师的道德、才学、素养的集中反映。师德师风二者是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