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借助体育教育的团体性结合德育教育,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同时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将德育教育渗透在体育教育的整个过程中。
关键词:中学体育;德育渗透;教育健康
中学阶段是学生们身心发展以及学习的关键时期。在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不仅要全面提升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还需要时刻关注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情况,通过中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来培养中学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们树立良好的品德素质,这对于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将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将中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趋势,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实践途径。
一、在中学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
(一)体育学科的特殊性
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育的实践性更强。既要开展实践课程,也要带领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德育教育的实施目的在于让学生将所学到的德育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端正自身品行。体育教学是在动态的时间和空间中同时进行的,学生的品格毅力、组织纪律以及人际交往等问题都得到了直接体现。由此可见,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为德育教育的渗透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中学生学习能力强,汲取知识快
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该阶段的学习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具有重要意义。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好奇心强,学习能力也强,能够更快地吸收、掌握并运用知识,且已经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这是开展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期。
二、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加强学生的德育理论教育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应将榜样教育作为教育学生的首选方法,然后再慢慢地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教育,让思想成为他们脑子中的主力军。对学生进行的德育理论教育主要包括爱国、团结、行为等的教育,当然也包括道德、文明、品质等的教育。这些理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为了使德育渗透的效果更好,首先要让学生们对体育教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再通过著名体育家的事迹加深他们对体育课程的热爱,可以向学生介绍林丹、郭晶晶、刘翔、邓亚萍、易建联、孙杨等运动员的事迹,让他们认识到体育事业对我国发展来说有着怎样的影响;最后向学生简单地介绍我国的体育文化,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为振兴我国传统文化而拼搏的精神。除此以外,对学生进行德育理论教育还要让学生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保护好自己的身体,积极地进行锻炼。只有拥有强壮的生命力,才能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将德育教育和体育课程内容有机结合
体育教师有义务和责任给学生传授德育知识,引领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把课程的内容和德育思想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悟其中的精神,要做好规范学生的行为言语工作,课堂上要求学生举止端正,用语文明。体育教学不能只传授学生基本体育理论知识,还需要让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巧,全面提高自身的身体素养。下面就结合一下实例体会体育课程融入德育的方法。结合实际,所有的德育思想都是在生活实践中得到的,而不是直接的冷冰冰的教育。还要结合现阶段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个性发展,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必要的时候进行个别教育。教师要做的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某件事例点醒学生。
(三)在教學常规中渗透德育
在集合整队时,体育教师要求学生做到快、静、齐。若出现纪律懒散、集合速度慢、队伍不整齐等情况,教师务必批评教育并反复进行强化训练,直到达到集合要求为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作风,特别是守时的时间观念。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学会因材施教或分层进行教学,积极观察学生的思想动向,善于与学生沟通;在高密度、高强度的练习下,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关注后进生,给予充分肯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善于把握时机实施德育,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于课程中树榜样,于教学中学精神
体育课程和德育的融合其实是本来就是应该做的事,只有在体育中让学生受到一种种体育精神的影响,对于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出一个正确的引导,从而通过体育精神的学习达到一个精神的树立。而且在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更加生动,有很多现成的例子可以采用,直接拿来作为证据,让学生得到体育精神的激励。
德育教育是当前我国中学教学开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受到了家长和学校领导的广泛关注。想要全面提高中学生的道德素质,教师要在不同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发挥出德育教育的优势。
比如,如果为了锻炼学生的耐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三千米的长跑训练,而且要在长跑中进行加油鼓励,让他们能够坚持下来,锻炼他们刻苦勤奋的精神,要做到不放弃希望,任何事情只要想去做,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只有坚持下去了才能有一个自己满意的成绩。如果想要让学生体会到团结的力量大,可以训练他们的接力赛,让他们在每一场比赛中都会注重团队的磨合,让他们在一次次的合作中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是很庞大的,但是只有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团结一致,才能体现出集体的力量。付出总会有回报的,一定要在长跑锻炼中将这句话作为信念,指引自己无所畏惧,大步向前,不管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只顾一路奋斗。
中学生处在懵懂时期,学生自身对于核心素养、思想品德等没有明确概念。中学校园和执教人员应该承担起责任,在教育教学中树立正确的榜样,给学生以好的行为习惯和语言习惯的影响。对于逐渐受到重视的中学体育课程,在传授学生强身健体的技能同时,还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竞技精神。我国一直以来的体育精神将感情放在首位、胜利放在次要位置,学生学习也是一样的,通过良好的德行和努力取得良好成绩才是正确的。
参考文献:
[1]刘丽萍.中学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探[J].华夏教师,2018(27):78-79.
[2]尚衍峰.德育教育在中学体育课堂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7(22):161-162.
[3]刘宝虎.浅析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7(4):185.
(贵州省威宁县第九中学)
关键词:中学体育;德育渗透;教育健康
中学阶段是学生们身心发展以及学习的关键时期。在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不仅要全面提升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还需要时刻关注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情况,通过中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来培养中学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们树立良好的品德素质,这对于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将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将中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趋势,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实践途径。
一、在中学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
(一)体育学科的特殊性
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育的实践性更强。既要开展实践课程,也要带领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德育教育的实施目的在于让学生将所学到的德育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端正自身品行。体育教学是在动态的时间和空间中同时进行的,学生的品格毅力、组织纪律以及人际交往等问题都得到了直接体现。由此可见,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为德育教育的渗透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中学生学习能力强,汲取知识快
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该阶段的学习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具有重要意义。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好奇心强,学习能力也强,能够更快地吸收、掌握并运用知识,且已经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这是开展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期。
二、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加强学生的德育理论教育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应将榜样教育作为教育学生的首选方法,然后再慢慢地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教育,让思想成为他们脑子中的主力军。对学生进行的德育理论教育主要包括爱国、团结、行为等的教育,当然也包括道德、文明、品质等的教育。这些理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为了使德育渗透的效果更好,首先要让学生们对体育教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再通过著名体育家的事迹加深他们对体育课程的热爱,可以向学生介绍林丹、郭晶晶、刘翔、邓亚萍、易建联、孙杨等运动员的事迹,让他们认识到体育事业对我国发展来说有着怎样的影响;最后向学生简单地介绍我国的体育文化,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为振兴我国传统文化而拼搏的精神。除此以外,对学生进行德育理论教育还要让学生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保护好自己的身体,积极地进行锻炼。只有拥有强壮的生命力,才能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将德育教育和体育课程内容有机结合
体育教师有义务和责任给学生传授德育知识,引领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把课程的内容和德育思想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悟其中的精神,要做好规范学生的行为言语工作,课堂上要求学生举止端正,用语文明。体育教学不能只传授学生基本体育理论知识,还需要让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巧,全面提高自身的身体素养。下面就结合一下实例体会体育课程融入德育的方法。结合实际,所有的德育思想都是在生活实践中得到的,而不是直接的冷冰冰的教育。还要结合现阶段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个性发展,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必要的时候进行个别教育。教师要做的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某件事例点醒学生。
(三)在教學常规中渗透德育
在集合整队时,体育教师要求学生做到快、静、齐。若出现纪律懒散、集合速度慢、队伍不整齐等情况,教师务必批评教育并反复进行强化训练,直到达到集合要求为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作风,特别是守时的时间观念。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学会因材施教或分层进行教学,积极观察学生的思想动向,善于与学生沟通;在高密度、高强度的练习下,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关注后进生,给予充分肯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善于把握时机实施德育,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于课程中树榜样,于教学中学精神
体育课程和德育的融合其实是本来就是应该做的事,只有在体育中让学生受到一种种体育精神的影响,对于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出一个正确的引导,从而通过体育精神的学习达到一个精神的树立。而且在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更加生动,有很多现成的例子可以采用,直接拿来作为证据,让学生得到体育精神的激励。
德育教育是当前我国中学教学开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受到了家长和学校领导的广泛关注。想要全面提高中学生的道德素质,教师要在不同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发挥出德育教育的优势。
比如,如果为了锻炼学生的耐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三千米的长跑训练,而且要在长跑中进行加油鼓励,让他们能够坚持下来,锻炼他们刻苦勤奋的精神,要做到不放弃希望,任何事情只要想去做,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只有坚持下去了才能有一个自己满意的成绩。如果想要让学生体会到团结的力量大,可以训练他们的接力赛,让他们在每一场比赛中都会注重团队的磨合,让他们在一次次的合作中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是很庞大的,但是只有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团结一致,才能体现出集体的力量。付出总会有回报的,一定要在长跑锻炼中将这句话作为信念,指引自己无所畏惧,大步向前,不管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只顾一路奋斗。
中学生处在懵懂时期,学生自身对于核心素养、思想品德等没有明确概念。中学校园和执教人员应该承担起责任,在教育教学中树立正确的榜样,给学生以好的行为习惯和语言习惯的影响。对于逐渐受到重视的中学体育课程,在传授学生强身健体的技能同时,还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竞技精神。我国一直以来的体育精神将感情放在首位、胜利放在次要位置,学生学习也是一样的,通过良好的德行和努力取得良好成绩才是正确的。
参考文献:
[1]刘丽萍.中学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探[J].华夏教师,2018(27):78-79.
[2]尚衍峰.德育教育在中学体育课堂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7(22):161-162.
[3]刘宝虎.浅析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7(4):185.
(贵州省威宁县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