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阿富汗儿童的悲剧命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zs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处女作,该书时间跨度自20世纪60年代至2002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过程中他与父亲的关系、与哈桑的“友谊”、随父亲移居美国后的生活及他对哈桑的儿子索拉博的拯救,体现了阿富汗人民的生活的苦难与悲剧。本文通过对《追风筝的人》中三位主人公阿米尔、哈桑和索拉博的生活经历的描写及他们性格特征的分析,体现阿富汗儿童命运的悲剧,以期加深人们对阿富汗儿童的了解与同情。本文首先介绍作家卡勒德·胡塞尼及其作品《追风筝的人》,其次分别讲述阿米尔、哈桑和索拉博的生活经历并分析他们的性格特征,最后探讨阿富汗儿童的悲剧命运并揭示导致他们悲剧命运的原因,即阿富汗宗教各教派的冲突、种族歧视、塔利班的残酷统治、阿富汗所遭受的战争等。
  关键词: 《追风筝的人》 阿富汗儿童 悲剧命运
  1.引言
  1.1 卡勒德·胡塞尼
  卡勒德·胡塞尼是阿富汗裔美籍作家,于15岁时定居美国。他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出版于2003年,并于2007年改编成同名电影上映。他的第二本小说《灿烂千阳》于2007年5月发行,长期处于《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第三本小说《万山回响》于2013年7月发行。他曾经是联合国亲善大使,成立了“卡勒德·胡塞尼基金”用于资助阿富汗。
  1.2 《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阿富汗首都卡布尔阿克巴汗区的小男孩阿米尔与其父亲的佣人之子哈桑之间的故事。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至2002年间,阿富汗国内局势动荡,君主政体解体,苏联入侵,大量难民逃往巴基斯坦和美国,塔利班政权兴盛。
  2.阿米尔、哈桑的生活经历及特征
  2.1 阿米尔——背叛与救赎
  2.1.1 童年时期的阿米尔——阿富汗卡布尔
  阿米尔生于富裕之家,他的家是“阿克巴汗区最美的房子”(Hosseini, 2003:4)。他的母亲死于难产,父亲是卡布尔有名的商人。阿米尔的父亲希望他能从事激烈的运动,而他却偏偏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让他的父亲很恼火。让父亲更恼火的是,当别人欺负阿米尔的时候,他从来不反抗,他的父亲甚至认为阿米尔缺少阿富汗人民应当拥有的“男子汉气概”。那年冬天的“风筝盛会”成了阿米尔重新赢得父亲的爱的重要转折点,在哈桑的帮助下,他终于赢得了风筝大赛,父亲也罕见地对他显示了关爱。但是,悲剧就此发上了,哈桑在帮阿米尔追风筝的时候惨遭凌辱,阿米尔目睹了凌辱的过程,却因为恐惧和怯懦而袖手旁观。童年的阿米尔没有安全感、敏感且以自我为中心,些许懦弱。
  2.1.2 青年时期的阿米尔——美国加利福尼亚
  对阿米尔来说,美国完全不同,他可以完全忘掉自己的过去,痛苦也好,罪恶也好,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这一时期,他开始提笔写作,遇见了自己的妻子——阿富汗裔女孩索拉雅。虽然几经努力,索拉雅始终没有怀上孩子,但总体上,在美国的生活还是惬意的。在美国,阿米尔的性格有了变化,或许是适应美国的生活更容易些,或者是他不再视父亲为英雄而是需要自己照顾的年迈的老人,又或者是他已经忘却的自己的罪恶……
  2.1.3 成年时期的阿米尔——阿富汗卡布尔
  来自阿富汗的一通电话打破了阿米尔在美国的安逸生活,他知道这是他赎罪的唯一途径,他毅然阿富汗,开始了自己的赎罪之旅。在白沙瓦,父亲的一位朋友告诉了阿米尔一个秘密:哈桑是父亲的私生子,这着实让阿米尔震惊。这时的阿富汗已经在塔利班的残暴统治之下苟延残喘,哈桑已经去世,他的儿子落入塔利班的手中。为了将哈桑之子苏赫拉布救出,阿米尔甚至与一名塔利班军官打斗,这名军官正是当初凌辱了哈桑的阿塞夫。虽然在拯救苏赫拉布的过程中,阿米尔曾不守承诺放弃过苏赫拉布,但是他最终还是将苏赫拉布从水生火热之中拯救出来,带回了美国。
  2.2 哈桑——父母及种族歧视的替罪羊
  2.2.1 哈桑——父母罪恶的替罪羊
  哈桑出生不到一周母亲就跟别人跑了,父亲在卡布尔声望显赫,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因为哈桑母亲身世低微,他的父亲无法承认他是亲生儿子,他的玩伴阿米尔更是无法知道他们其实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似乎他的命运从出生开始就注定是悲剧的。虽然父亲想对哈桑作出弥补,但适得其反。对阿米尔来说,他仅仅把哈桑视作自己孤独时的玩伴而已,虽然在他受人欺负的时候,哈桑常常站出来维护他,但是阿米尔始终不愿跟哈桑做真正的朋友,甚至因为父亲对哈桑的偏爱而仇恨哈桑,这在无形中为哈桑悲剧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2.2.2 哈桑——种族歧视的替罪羊
  无论一个人是否有罪,决定他是否受到惩罚的判断标准是它的种族或宗教,而不是他是否有罪。哈桑从小就受人欺负,遭人嘲笑,嘲笑他的出身、种族、长相等。在阿富汗,哈扎拉族常常被人瞧不起甚至羞辱。因为哈桑生下来便是哈扎拉族,他的生父便无法用爱阿米尔那样的方式去爱自己,相反,哈桑不得不从出生开始就成为阿米尔的“奴隶”。更加悲剧的是,哈桑被“凌辱”的真正原因是他是哈扎拉族。虽然哈桑离开了阿米尔和生父,结婚生子,但是他还是无法逃脱已经注定的悲惨命运。他和妻子被塔利班杀害,原因是他们身为哈扎拉族,却住在他的生父的大房子里,这完全有理由使人相信这房子是他们偷来的……
  3.阿富汗儿童悲剧命运的原因
  3.1 战争及塔利班的血腥统治
  阿富汗地处中东、中亚和印度半岛的连接地带,自古便是军事要道。为了从陆地到达印度洋,苏联早在20世纪50年代便对阿富汗发起了战争,遭到了全球人民的谴责与反对,后来,在国际社会强大的阻挠与压力之下,苏联从阿富汗撤兵。但和平并没有来临,取而代之的是塔利班的残忍与血腥,恐怖笼罩在阿富汗上空。持续的战争和压迫摧毁了阿富汗的经济,使得无数孩子无家可归,他们不得不逃往其他国家。阿米尔随父亲逃往美国,可是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像阿米尔一样有个有钱的父亲,无数的孩子成了战争和剥削的牺牲品。
  3.2 阿富汗的宗教和种族歧视
  伊斯兰教分为两支,逊尼派和什叶派,逊尼派被视为主流派系,占伊斯兰国家的大多数人口。在《追风筝的人》这部小说中,阿米尔和父亲是逊尼派,阿里和哈桑是什叶派,他们之间是不平等的,阿里和哈桑注定要成为阿米尔和父亲的仆佣。在苏联入侵期间,逊尼派和什叶派没有一致对外,反而内斗不断,这更凸显了这两大派系之间的水火不容,同时,也使得阿富汗陷入战争的泥沼而无法自拔。
  在阿富汗,家庭暴力非常普遍,只要不是非常过分,打孩子就是家常便饭。通常被打的是男孩而不是女孩,因为在阿富汗,人们认为女孩应该受到家庭的保护,而不是虐待。传统意义上来说,“收养”长得好看的小男孩被视为地位和名声的象征,这种现象至今仍然存在。在小说中,这一悲剧也发生在了哈桑及哈桑的儿子苏赫拉布身上。
  4.结语
  《追风筝的人》这部小说语言平实,没有虚华的修饰,没有无病呻吟,通篇语言通俗而简洁,情节曲折而真实,是一部高雅且发人深省的小说,读完余音绕梁,回味无穷,让人为阿富汗和阿富汗儿童的悲剧命运而感伤,同时为人性的懦弱和黑暗、高尚和勇敢而潸然泪下。阿米尔、哈桑和苏赫拉布的命运密切相连,阿米尔的背叛和艰难的救赎,哈桑的忠诚、纯洁和悲哀的一生,苏赫拉布被人“凌辱”及自杀,这一切都真实地再现了阿富汗儿童命运的悲剧。虽然小说的整体基调低沉,但是,最后,作者给阿富汗儿童未来的命运以积极的暗示:苏赫拉布终于接受了阿米尔,在美国开始了新的生活。然而,还有千千万万的儿童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人们要建设家园,恢复经济,保证政治的稳定性,只有这样,阿富汗儿童未来的命运才有可能是光明的,只有这样,阿富汗这个国家整体的命运才有可能光明。
  参考文献:
  [1]Hosseini,Khaled.The Kite Runner[M].New York: Penguin Group Press,2007.
  [2]卡勒德·胡赛尼,著. 李继红,译.追风筝的人 [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彭树智,姚宇珍. 西亚历史. 阿富汗史[M]. 陕西:陕西旅游出版社,1993.
其他文献
摘 要: 《电力系统通信》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本文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阐述对电力系统通信课程的研究与开发,目的在于促进教学深度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将来走向相应的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电力系统通信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引言  《电力系统通信》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化,教师对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气,闪出亮点和创新点。这是每个教师所向往的课堂,但是,要做到这一点,且运用自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文就结合数学课堂的具体情况,谈谈对课堂动态生成这方面的再认识。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学习起点 教学目标 教学资源  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过程的不断推进,学生的表现,教学的目标和课堂的氛围,随时做出富有创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写日记,这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里的内容。对待教材里的这部分内容,重视的老师会花一两节课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写日记、日记的格式,以及写日记的方法,等等,不大重视的教师可能就让学生自学,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因为他们知道好习惯是慢慢培养起来的,不是一句话一节课可以完成的,与其后面不能完成,不如蜻蜓点水,让学生知道坚持写日记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写一篇日记不难,格式一教就会
所谓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是针对过去教学的“封闭式”而言的。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减少“指令性”的成分,提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多角度、多方面地探索和运用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心理品质得到锻炼。  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表明,课堂教学必须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也就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开放性”的教学恰
摘 要: 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突破口。本文主要以体育新课改实施为背景,倡导体育课堂教学以新课程、新思维和新支点为导向,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教育。  关键词: 初中体育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引言  “创新”是当前现代化教育的最新标签,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课堂的核心任务。创新教育是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加强体育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培养,以新课程、新思维和新支点展开
“绿色课堂”是一种和谐的课堂环境,是提高历史二轮复习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这样的课堂既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那么,应该如何构建历史二轮复习的“绿色课堂”呢?笔者以《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考点(以下简称《十》)为例作了分析。  一、营造氛围,和谐入课  我在上《十》时,利用上课前的一分钟时间先播放歌曲《莫斯科的郊外》,同时在投影上展示一幅静寂的
摘 要: 项目教学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最大作用在于使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实现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的统一。数学学科较强的基础理论性及严密的系统性,使得在教学中很难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很多老师对项目教学法望而却步。即便如此,在讲授函数一章时,作者为本校汽车专业学生设计了项目教学案例——《汽车美容店的设计与经营》作为尝试。  关键词: 函数 汽车美容店 项目教学案例 任务  当前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摘 要: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离不开厚“此”薄“彼”的措施。整合单元内容和去形存神有助于把文教薄,而在教学过程中不忘结合中考复习要点和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则是把文教厚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阅读 厚薄  身为一名在语文教学一线工作多年的老师,每学期初和末我总会形成一种啼笑皆非的鲜明对比。开学初望着那本崭新的语文书,勾画着自己将如何展示给学生最完美的课堂教学,让人不禁浮想联翩……学期末却望着和
摘 要: 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无限利用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新型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必将成为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能源。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应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将太阳能作为海上交通工具的动力及辅助设备能源加以研究并取得初步的成功,研制出小型的太阳能船舶。因此,应研究一种太阳能救生艇,利用太阳能作为救生艇的辅助推进动力、改善救生艇的救生条件,从而提高救生艇的救生效率。太
一、如何理解高效课堂  1.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巢宗祺教授提出好课必须具备四点:一是这节课本身有意义;二是这节课有效、真实;三是师生情绪饱满;四是师生才智得以充分展现。叶澜教授认为评价一节课好不好,可以参照“五实”:扎实(有意义)、充实(有效率)、丰实(有生成性)、平实(常态下)、真实(有待完善)。朱永新教授认为理想课堂应该从六个方面评价: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