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与反思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l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九义”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
  
  设计意图:
  
  《卜算子·咏梅》这篇课文是毛主席词作中的精品。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和超凡脱俗的气质。作品语言通俗,画面感强,耐人寻味。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水平和文学知识积累,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对学生构成了一定的吸引。教学这首词,要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联系写作背景,对比陆游的词,进一步理解词的内容,体会作者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本文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同题作品,毛主席在创作这首词时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两首词在风格上对比鲜明,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关注这一点。另外《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出于以上的考虑,我将两词对照起来,引导学生自读研讨,以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结合搜集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丰富语言积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能力目标:能够处理和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导入。
  2.以“多彩的梅花”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各自搜集的资料(诗文、图片、乐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绍(详细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反思:搜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搜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倾听学生的汇报,及时给予评价,可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学生相互交流,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作了铺垫。
  二、结合资料,自读自悟,理解词意
  1.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并结合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
  2.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
  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
  反思:从学生的自主质疑中,教师可以及时获得信息反馈,以便调整教学走向,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阅读能力。
  三、汇报交流,加深理解,感情读背
  1.指名读课文,互相评价。
  2.结合自己小组喜欢的词句,畅谈学习收获。
  3.有感情练读,教师相机指导,尝试背诵。
  四、巩固练习,丰富积累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试着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 )的梅花
  2.从搜集的资料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内容介绍给同桌同学,择优抄写在积累本上。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导对照,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设问:同样是描写梅花,两首词有什么不同吗?
  二、由疑而入,自主研读,感悟作者情怀
  1.教师介绍毛主席写“咏梅”时的小故事。(板书:反其意而用之)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反其意而用之”的意思及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的不同之处,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提醒学生注意:学习古诗文,第一要凭借注释,第二要结合时代背景。)
  2.学生自主研读。
  反思:学生“潜心会文”的过程就是认真阅读,深入思考,逐步领悟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学生独特的感受,丰富的体验才能源源不断地生成。教给学生批注及学习古诗文的方法,不仅能促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整体感悟,还能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交流研讨,深入探究
  1.学生结合本组课文的学习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反其意而用之”的意思及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表达上的不同。
  师:通过听别人的朗读和自己的思考,谁能说一说“反其意而用之”的意思?
  生:“用之”,就是毛主席用“卜算子”的词牌,写的也是梅花。
  生:毛泽东写的《卜算子·咏梅》题目和陆游的题目相同,写的也都是梅花,可是这两首词表达的意思却相反!
  师:请大家再认真读一读,想一想:究竟毛泽东写的和陆游写的《咏梅》有什么不同?(提醒学生在关键的字词句上做个记号,结合注释思考)
  生:陆游笔下的梅花有点凄惨。
  生:陆游笔下的梅花让人感觉悲哀、悲伤,因为没有人来欣赏它,正如朝廷里没有人欣赏陆游一样。
  生:我觉得陆游笔下的梅花比较孤独、悲观。
  生;我从“驿外断桥边”中,看到陆游笔下的梅花无依无靠。
  生:陆游这首《咏梅》,是用凄苦抑郁的调子来写的,梅花虽然已经凋零了,但是它的香味仍然存在。
  师:陆游借梅花表达了一种骨气,也表达了一种无奈。无奈中自己还坚持,尽管你攻击我,打击我,但是我决不和你们同流合污。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特别是在敌人面前,在反对者面前。再看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和陆游笔下的梅花有何不同?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毛泽东写出了梅花的勇敢和坚强。
  生:从最后几句可以看出梅花的大方。
  生:这是一种默默无闻,为别人奉献的精神。
  生:我觉得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十分勇敢,有大无畏的精神。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一句可以看出,尽管天气已经是十分寒冷了,但是梅花依然开放得很俊俏。
  生:我可以用两个成语来形容毛主席笔下的梅花: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师: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坚强的,是无畏的,是默默奉献的,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谁还有补充吗?
  生:我觉得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无私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一句生动地写出梅花并不是跟别人争奇斗艳,而是默默地告诉人们,春天来到了。
  师:是的,只是告诉人们,告诉其他的花: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分享春天的温暖。
  生:我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看出,毛泽东好像把自己比作那朵梅花,把山花比作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当自己的国家繁荣昌盛的时候,他就会在人民之中,十分地开心。
  师:说得非常好!咱们通过自己的读和思,看出了这两位作者笔下的梅花的不同点。读古诗文,第一要借助注释;第二,有些古诗文还要知道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了解作家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这首词、这篇文章,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作品的蕴意。
  2.出示两首词的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两位诗人通过《咏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坚决主张抗金。但他的北伐主张受挫,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他陷入孤立,感到悲凉寂寞,因此作词抒发自己的情感。
  1961年,我国连续三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国家很困难;美国大肆反华,苏联也背信弃义,撤走援助中国的专家,逼中国还债。毛主席写这首词来鼓励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增强自信心,奋发图强,战胜一切困难。
  师:这就是两位诗人写《咏梅》的背景。古人说“诗言志”,诗是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大家说说这两首词究竟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先说说陆游的,请讲。
  生:表达了陆游当时不受皇帝的信任,投降派也在排挤他,但他并不动摇,坚持自己的主张,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孤芳自赏的一面。
  师:孤芳自赏是陆游在当时处境下的一种无奈,他的这首词不仅表达了一种无奈,而且表达了一种骨气,表明自己爱国的思想是永远不变的。陆游活了85岁,他的诗《示儿》就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感情。
  师:大家再看,毛泽东在特殊背景下写《咏梅》,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作者在鼓励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要像梅花一样坚强无畏。
  师:毛泽东的性格是坚强不屈的,什么困难他都不怕,什么敌人他都能战胜。他一心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当自己的国家繁荣昌盛的时候,当我们的人民生活富裕了,他就感到无比的欣慰。
  反思: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和理解是语文教学的追求。如何使学生的表达更科学、更严谨、更规范,教师多形式的评价和巧妙的点拨是关键,这一点对教师的教学功底有着较高的要求。
  四、深悟情感,创意表达
  1.这两首词用的都是“卜算子”这个词牌,写的都是梅花,但是两位作者表达的意思不一样,抒发的情感也不一样。请同学们各自练习诵读,看谁能表达出两位词人不同的情感。(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参与其中。(写作、绘画、背诵均可。)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便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利于提高教学效益。学生可以在创作中深刻地体会词句的妙用,理解文章的感情,受到情感的熏陶。)
  
  反思:
  1.使“读”有深度。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经历了三个层次的“读”,第一层次是感知性的读,通过自学第一首词,了解毛泽东赞美的是什么,经历初步的情感体验。第二层次是理解性的读,通过两首词的对比赏析,进一步理解不同的时代背景,作者创作诗词的目的也不同。第三层次是品味性的读,读出意蕴,读出两首词所表现的不同风格。
  2.让“讲”启发心灵。只让学生各抒己见而没有教师的点拨,理解不一定深入,只让学生感悟而没有教师的品评,学生的见解可能缺少深度和广度。因此,本课教学的安排,着力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让学生带着疑问自读自悟,在交流汇报的时候,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在学生理解有困难时,适时出现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巧妙整合资源。新课程要求教学应有效地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提倡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鼓励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教学时教师巧妙地将两首诗词写作的背景,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比较,让学生更好地揣摩想像,品味、体会诗人的情怀,从而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含义。
  
  作者单位
  曲靖市麒麟区新生小学
  ◇责任编辑:徐桥◇
其他文献
经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石家庄市城市排水管理条例(试行)》8月1日起施行。据悉,这是河北省第一部城市排水管理条例。针对城市发展“重地上、轻地下”的问题,条例在规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定位穿支血管在股前外侧皮瓣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拟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术的患者,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定位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血管,选取管径
祈福英语实验幼儿园全英文国际教学部采用“浸入式”全英文教学模式,将英语教学贯穿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外籍教师直接负责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与游戏,参与幼儿课程的设计、
用管式沉降炉做了加福煤粉(180—240目)的燃烧实验.加福煤是高灰分的高变质无烟煤,用有灰壳的缩核模型计算了它的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证叫加福煤粉的燃烧实际接近于无灰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表示,建设社会主叉新农村试点工作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1、因地制宜推进村庄整治一是以规划为先导,强化调控作用。基本形成县(市)、镇(乡)、村三级规划控制体
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农业部在推动电脑、电视、电话“三电合一”信息服务过程中,申请设立了全国统一的农业公益性服务专用号码12316
试题(2005年)已知x,y,z是正数,求证:x/y+z~(1/2)+y/z+x~(1/2)+z/x+y~(1/2)≥3/2(x+y+z)~(1/2)①文[1]两次应用柯西不等式证明了不等式①,本文参照文[2]的方法,应用算术——几
一、相关概念1.离子反应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由于电解质溶于水的同时电离成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
近日,信息产业部有关负责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表示, 将引导企业为农民开发30美元的手机和 100美元的电脑,扩大农村信息消费需求, 拉动信息产业发展。应当说
7项纳米材料国家标准于2005年4月1日起实施。这是世界上首次以国家标准形式实施的纳米材料标准。国家标准委主任李忠海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7项纳米材料标准的实施,将引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