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应用

来源 :四川中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riving_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该方出自《伤寒论》301条,是为少阴病感寒,“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证治而设。根据少阴病提纲“脉微细,但欲寐”而论,此方可用于心肾虚衰,气血不足,罹风寒感冒发热,咳嗽;或杂病中寒邪犯肾引起齿痛而又出现阳气衰微的患者。病者不分年老长幼,具“是证”即可“用是药”。适应范围归类如下: 1、外感风寒,头重晕痛,眼皮发沉目欲合,肩胛酸痛不举,发热无汗,脉反沉细,精神萎顿,苔薄白质淡者。以该方投之,往往能奏佳效。如曾治一患者李某,男,中年,初冬感寒即觉头晕闷痛,眼皮发沉,肩胛酸痛不能举,发热无汗,脉反沉细,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两剂而病瘥。
其他文献
<正>"文学作为文化的表征系统,是文化意义的生产和交换的实践者。"在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交流与传递中,文学总是以其特有的形象创造成为文化意义的表达形式,进而建构起自身
会议
本文首先叙述了“拉丁美洲”一词的来源,后将美洲土著文明从有记载起,由时间上按地区加以分类,重点描述了拉美的三大土著文明:玛雅(Maya)、阿斯台克(Azteca)和印加(Inca)。最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的肠道疾病,目前认为免疫功能紊乱和免疫耐受异常是导致其发病的主要因素。肠黏膜免疫调节细胞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IBD的免疫
脂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属于核受体家族。PPARγ配体通过PPARγ依赖或PPARγ不依赖的途径,在调节肠道炎症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炎症性肠病的新治疗靶点。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