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中的细节描写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ba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备的编年史,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它叙事详明,生动传神,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叙事方法。其中,大量运用的细节描写在对战争的铺展,人物的刻画和叙事的趣味性方面都极具文学意义;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细节也隐藏着作者的感情倾向。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中。通过《左传》中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读者不仅可以看到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可以更加快速地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因此,对文中几个典型细节描写的解读可以使细节描写的文学作用得以呈现。
  关键词:细节描写 《左传》 文学作用
  《左传》是解释和补注《春秋》的三部历史著作之一,它是古文经学著作,文学成就极高:以《春秋》记事为纲,增加大量历史事实与传说;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发展了春秋笔法,不以个别字的褒贬体现思想倾向,擅长以生动的叙述和描写体现道德评价。作者通过各种各样的叙事方法记叙了大量的战争,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并且呈现出极具趣味性的语言。但不管是诸侯之间的征伐也好,人物本质特征的深化也罢,这都离不开文中典型的细节描写。
  一.战争篇章中的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1.暗示胜败
  “擅长描写战争,同中见异,各具面目”,这是《左传》的叙述艺术之一。具体来说,作者善于描写战争的起因、性质、双方力量对比和战略战术的运用;写重大战役同中见异,各具面貌。其中详细记述的重大战役有十三次:儒葛之战、邲之战、长勺之战、鞍之战、韩之战、鄢陵之战、崤之战、平阴之战、河曲之战、柏举之战、艾陵之战。以长勺之战为例,读者就可以发现细节描写在战争篇章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众所周知,长勺之战是《左传》中一场以少敌多,以弱胜强的战役。这场战役是指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首先,作者花了极大的笔墨描绘战前统治者与曹刿的对话:
  乃入见。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些看起来与战争画面的描写毫不相干,但正是这些看起来在战争描写中显得多余的对话,体现了鲁国统治者在战前进行了“取信于民”的政治准备,为展开军事行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为战争的胜利埋下伏笔。其次,在战争进行时,作者并不是着重刻画两军厮杀的场面,而是给出了这样的动作描写: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那么,读者就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这场战争中指挥官的严谨。如此一来,胜利就这样逐渐成为了必然。最后,作者又写了统治者与曹刿的一问一答: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这样的细节不仅在内容上总结了战争胜利的原因,而且在结构上达到叙事完整的效果。
  2.渲染气氛
  再如晋楚鄢陵之战,作者在战争开始之前,有一段这样的描写:
  楚予登巢车,以望晋军。子重使大宰伯州犁待于王后。王曰:“骋而左右,何也?”曰:“召军吏也。”“皆聚于中军矣。”曰:“合谋也。”“张幕矣。”曰:“虔卜于先君也。”“彻幕矣。”曰:“将发命也。”“甚嚣,且尘上矣。”曰:“将塞井夷灶而为行也。”“皆乘矣,左右执兵而下矣。”曰:“听誓也。”“战乎?”曰:“未可知也。”“乘而左右皆下矣。”曰:“战祷也。”
  这是楚君与伯州犁之间的对话,字面意思是楚君在不停地提问。读到这里,读者不妨联想自己的生活体验。如果有一人在参赛的后台准备,她不停地向旁边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情况”,“到谁上场了”,“前面上台的人表现得怎么样”,“我这样穿可以吗”等等诸如此类的,那么旁人从这样的表现中,能轻易地察觉到她的紧张。同理,读者从这君臣之间的对话中便能敏锐地觉察出当时的紧张气息。因而,作者这样一段看似不用写或者可以略写的文字其实很好地体现了他的匠心,也正是这样一段从容的叙述完美地渲染了即将到来的,剑拔弩张的紧张氛围。
  二.人物刻画中的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左传》在各种各样的叙事中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在這些人物刻画中,作者不时地穿插了细节,使人物在细节中显得更加丰满和逼真。比如僖公三十三年秦晋殽之战中,先轸得知晋襄公因为一个女人的花言巧语就轻而易举地放走了战士们拼死拼活获得的俘虏,他“不顾而唾”(当面对着他吐口水)。自古以来,君臣之间的关系是很难处理的,先不论是不是所有的臣对君都是毕恭毕敬的,但无礼的行为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可先轸居然无所顾忌地朝着君主吐口水,可见他愤怒到了极点。所以,仅这一个细微的动作就把先轸耿直暴烈的性格表现出来了。这就是作者捕捉细微的情节来展现人物风貌,这样的细节往往还能揭示一个人的本质特征,树立不少典型。
  1.贪馋好怒的公子宋
  宣公四年,关于公子宋有这样一段描写:
  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
  这段文字表达出公子宋的食指在预感要吃到新鲜美味的时候就会动起来。这是不是有点荒唐?但也许就是这种荒唐才更让人深信他平时是个爱吃的人,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就是个吃货;然而郑灵公知道这件事后,就把公子宋叫来却偏不让他吃。在觉得自己受辱并且又尝不到美味后,他发怒了;而他又非常想吃,于是自己上前把手指头蘸在鼎里,尝了味道才出去,这样一个动作真是让人觉得可笑。可见,“怒而染指于鼎”这简单的六个字便抓住公子宋的瞬间动作,把他的贪吃好怒表现得淋漓极致,让人拍案叫绝。   2.马屁精太监柳
  宋平公有一个宠信的太监叫柳,他狐假虎威,几乎是一手遮天。当时还是太子的宋元公佐还与他有过不愉快。没过几年,宋平公去世了,太子佐继位了。按理来说曾经饱受过窝囊气的他肯定是要快意恩仇,找太监柳算算旧账的。可事态的发展是在为平公治丧期间,身为丧主的宋元公就已经感受到柳的殷勤。这里就涉及到一个细节:及丧,柳炽炭于位,将至,则去之。平公丧事期间天气寒冷,柳每次都会在元公来之前,将他的位置用炭烘热,元公到来之时再移开。这样是不是太“贴心”了?不可否认。很自然地,他就获得了宋元公的信任与宠爱,并且与宋平公相比,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那拍马屁的行为让旁人恨得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而这样一个细节,就把一个马屁精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3.好色鬼华父督
  华督,宋戴公之孙,好父说之子。春秋时期宋国大臣,官至太宰,位及“六卿”之首。当然,除了煊赫的地位,他还有好色祖师爷的身份。桓公元年,有这样的记载: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那么什么叫“目逆而送之”呢?它是指盯着走过来,盯着走过去。相信读者读到此处,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这样一个画面:华督直勾勾地盯着一个美女,看过来,看过去,看得眼睛直了,甚至脖子歪了。由此可见,这个细微的眼神描写有着巨大的魔力,仿佛让人身临其境地目睹了这样一个令人忍俊不禁的场景。
  三.在细节描写中传达作者的感情倾向
  晋文公是由一个贵公子成长为政治家的,由四处流亡到成为一代霸主的。在他性格成熟的曲折过程中,读者深知他是作者着力歌颂的人物。当时还是公子的重耳受到寺人披的刺杀,侥幸逃过一命的他回到国家后成为了国君。后来寺人披请求觐见,晋文公刚开始不见,可最终还是见了,并且没有杀他。作者故意写出这样的细节,体现了他对晋文公大度的敬佩。除此之外,晋楚城濮之战中也有一个细节是对晋文公的肯定,这场战役是以晋国的胜利而告终的。在朝野松懈时,晋文公并没有乐而忘忧,而是在听说楚将子玉自杀的消息后才面露喜色。从一句“晋侯闻之而后喜”,读者便知晓了作者对晋文公这种深谋远虑的性格持肯定的态度。
  此外,《左传襄公十九年》中有一段是关于晋国大将荀偃之死的描写:
  二月甲寅,卒,而视,不可含。宣子盥而抚之,曰:“事吴敢不如事主!”犹视。栾怀子曰:“其为未卒事于齐故也乎?”乃复抚之曰:“主苟终,所不嗣事于齐者,有如河!”乃暝,受含。宣子出,曰:“吾浅之為丈夫也。”
  荀偃是晋悼公复霸时的得力干将,屡建战功。在平阴之役中,败敌无数。但是他生恶疮,头上长了个疮,眼睛都鼓出来了,不久就去世了;但他眼睛睁着,口紧闭无法放入珠玉(压舌习俗:古人入殓时嘴巴里珠玉等)。当栾怀子栾盈一语道中他的夙愿时:主苟终,所不嗣事于齐者,有如河。他才闭上眼睛,接受珠玉,因为未能亲自完成伐齐之事使他觉得遗憾。从这种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悲壮色彩和坚贞精神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荀偃充满了崇敬之情。
  而楚灵王则是《左传》中被否定的国君形象。他在即位前的争强好胜,野心勃勃,弑王自立,以及即位后的残暴、骄奢狂妄等,都显示出他确实是个昏君。《左传》中其实很少关于人物服饰的细节描写。但关于楚灵王的装束还确实有这样简单的几笔:王披冠,秦复陶,翠被,豹舃,执鞭以出,仆析父从。作者以极富绚丽的笔触描写了楚灵王从头到脚的华贵服饰,并且将他踌躇满志的神态表露无遗。所以读者不难看出作者对楚灵王华丽服饰的描写带有讽刺意味,是对他的骄奢狂妄的谴责。
  于细微处落墨,从细枝末节中着手,看似无关紧要,实则不然。在人物刻画上,捕捉瞬间的、真实的、具体的以及富有特征性的细节使得人物情态跃然纸上,如在眼前;在故事情节的开展中,不下定义,不做评论,不去刻意地想要告诉读者些什么,而是通过那些完全可以不写或者略写的内容让读者欣喜地感觉到什么,又揣测到些什么:典型的琐事细节在叙事生动和人物刻画方面展现出极大的文学魅力。
  参考文献
  【1】郭丹译.左传[M].中华书局,2004.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王力.古代汉语[M].中华书局,2014.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自然博物馆具有一定的收藏、展示教育与研究功能,其陈列的主要是自然类的标本、文物以及实物等。在公众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自然博物馆的发展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其陈列设计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本文主要分析了自然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概要,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自然博物馆;陈列;设计;概要  自然博物馆作为向社会大众传递科学知识与信息的重要场所,应合理设计其陈列形式,增加陈列的特色及吸引
[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广东与东盟自贸区加强合作的紧迫性与可能性,并对如何促进双方合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 广东;东盟;经济合作    2001年,中国与东盟各国领导人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10+1协议》),正式启动了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同意在2010年建成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进入了一
当孩子出现看东西眯眼睛、斜视时,你需要注意——你的孩子可能近视了!rn孩子从婴儿到幼儿发育的过程中,晶状体的厚度也在不断增加,会从远视逐渐变成正常视力.这一阶段是在6岁
期刊
内容摘要: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本论文从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积极探索高校师德师风的建设路径,及“立德树人”背景下师德师风建设的规律,为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形成优良的师风、教风和学风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立德树人 师德师风建设 探索路径  一.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所谓师德师风,就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
“精”本指经拣选的好米,“粹”则指纯净而无杂质的米,“精”“粹”都是名词,两者并列,引申指提炼出的好东西。“萃”常用义为集聚,是动词,如“荟萃”“集萃”等,没有精华的意思。
期刊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微生态制剂在改善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ICU危重病患者276例随机均分成两组:试验组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鼻饲治疗
织纳铁路是设计时速120千米/小时的单Ⅱ级线电气化铁路,其中桥梁11座计2.37千米,隧道13座计15.93千米,桥隧总长18.3千米,桥隧比重为76%。为真正把施工现场安全、质量保证体系运行落到实处,中铁五局织纳铁路项目部通过积极探索架子队管理新途径,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其具体做法是:  坚持三高原则,把架子队建设作为项目管理重点  高层先行设计。由公司总经理亲自带队深入现场一线进行前期筹划安
摘要:我国在长期的发展建设中,一直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引导,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但精神文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相关,只有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做好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下文是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关键词:思想政治;精神文明;建设  神文明建设,可以给人们正确的引导,有正确的社会认知与观念,不会因为外来文化的冲击而改变,具有精神内涵。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到来,
普外科诊室里,11月大的帅帅在妈妈怀里开心地挥着小手。但谁能想得到,就在几个月前,孩子一家还在为帅帅肚子里巨大的肿瘤一筹莫展。  当时帅帅因莫名发烧去医院检查,在当地医院住院一个多月,体温还是在39摄氏度上下波动,每天发烧反复3~4次。长时间发烧导致食欲差,身体也消瘦了不少。此后在其他医院也住院就诊过,但都没有确诊,发烧症状也一直没有缓解。  最常见的发烧,为什么一直治不好?难道孩子得了不治之症?
期刊
对于初中的物理教学而言,教学的方法非常重要,因为物理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真正的将知识点运用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