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特征两打破三开放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la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思维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也是当前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提出,在诸多的教育教学方法中,运用多媒体的手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的“内容丰富”、“容量增加”、“手段变革”这三个特征,使创新思维成为可能。它打破了学生固有的思维定势和顺向思维,为创新思维解除了枷锁。它开放了学习环境、学习材料和学习形式,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创新思维;多媒体教学
  创新思维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也是当前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虽然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培养创新思维也并非一蹴而就的事,但是,我们只有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策略,才能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才能领悟“科学素养”的真正内涵。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认为,在诸多的教育教学方法中,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体教学三特征,使创新思维的培养成为可能
  1.特征一——使科学教学内容更为丰富
  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不仅可以利用课件向学生讲授课程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而且可以利用实物展示台或课件制作中的链接功能向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国内外新信息、新动态、新观点、新数据等,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通过计算机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另外,多媒体教学可使原来枯燥抽象的学习内容通过图形、动画等表现形式变得直观易懂,使学生更便捷地亲近大自然、走进社会,探究未知领域,使他们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同时,也可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中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使创新思维成为有源之水。
  2.特征二——使科学教学信息容量增加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科学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向学生传递更多的信息。例如,对“凤仙花的生长”的讲授,因为植物的生长周期较长,所以传统的教学有时候需要一至两个月时间。如果通过多媒体来呈现,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引导学生观察凤仙花生长周期各个时段的特征,把握凤仙花的生长规律,认识一般植物的生长要素。多媒体的运用简化了教学程序,加快了教学节奏,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更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特征三——使科学教学手段发生变革
  多媒体教学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突出要点,有助于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实验方法的掌握。它的图文声像并茂,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它的动态,有利于反映科学概念及发展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它的交互性,使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学习更为主动。多媒体教学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从而有力地激发和培养了创新思维的发展。多媒体实验实现了对普通实验的扩充,并通过对真实情境的再现和模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
  多媒体教学两打破,为创新思维解除了枷锁
  1.打破枷锁一——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但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们采用新的方法。而创新思维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这种新形象是通过对已有表象的分析、综合加工过程实现的。多媒体教学能给予学生多彩、直观的表象,它传递给学生的丰富信息能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克服从众心理,克服权威思想,克服经验主义,给学生一个新的视角,让学生不被束缚着认识世界和科学。
  2.打破枷锁二——顺向思维
  所谓顺向思维,就是按照逻辑、按照规律、按照常规去推导,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学生的求新求异带来阻碍。而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不仅从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办法,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还可以从结论和结果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而获得更为独特的思维空间。例如,引导学生自由浏览网站,利用电子白板进行交互式教学,提供给学生直观的科学现象来引发学生的猜测和质疑等。这些多媒体教学方法有助于冲破顺向思维的桎梏。
  多媒体教学三开放,催化科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发展
  1.运用多媒体,开放学习环境,激发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教学只有在平等的课堂气氛中展开,学生学习才会开放心灵、大胆想象、积极思考,才会有创新思维的生成。例如,教授《探索月球》一课时,因为月球是宇宙天体,学生感知较少,教师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月球离我们有多远?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有没有水、空气、动物、植物?让学生展开想象,大胆猜测和假设,对月球天体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播放视频、浏览图片和网站,呈现资料,拉近时空的距离,进一步了解月球,从而激发学生对宇宙天体的好奇。最后让学生继续发挥想象,我们人类怎样做才能进一步探索月球的奥秘。
  2.利用多媒体,开放学习资源,引发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学习资源的来源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教材,而更多的是来自生活以及与之相关的媒体。例如,在认识生物多样性的时候,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材料和学习资料,为学生设立一个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网站,并提供自主性学习的菜单,让学生自己上网浏览所提供的材料,自主地选择感兴趣的素材,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能感受到物种资源的可贵,认识到某些物种的濒危和灭绝,也能激发学生产生一些想法,如怎样保护物种,如何建立保护区等。
  3.通过多媒体,开放学习形式,促发创新思维
  科学教学是一个促进个性认识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作用尤为明显。例如,在教授《搭建》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建筑模型,了解建筑的特征,知道它们的空间结构以及各部分作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构思搭建方案,然后利用电子白板,提供给学生所需要的建筑材料,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上将自己的设计和构思一一呈现,运用软件,将建筑材料搭建成他们设计和期待的建筑。在实际操作中,学生表现出的创新思维异常活跃,创新成果特别丰富,索拉桥、电视塔等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新颖别致。
  总之,科学素养的形成重在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培养。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多媒体技术运用的科学教学中,能更深刻地感受到科学的乐趣,体会到科学的魅力,也能更进一步地提高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其他文献
对课型分类有许多不同的角度,我们选择其中的两个分类依据对《补间动画我来做》教学设计进行课型分析,并关注其教学。  ● 作为复习课  根据一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来分析,可以将课分为新授课与复习课,显然《补间动画我来做》属于复习课。信息技术复习课是指教师专门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理解、巩固、运用,沟通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以达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
摘 要: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及,它走进笔者和学生的课堂已经有两年了。从最开始的陌生、好奇逐渐到学习、尝试,再到现在的熟练、喜爱,它已经成为了课堂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对于电子白板的学习和使用产生了许多的感受和心得。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 英语教学 心得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0-0091-02  交互式电子白
编者按:物联网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方式。本期,“域外采风”栏目将对美国Ossabaw岛K-12泛在教育网系统的构建和应用进行介绍和探讨,以期帮助我国中小学教师了解当前世界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教育应用的最新发展动态。    ● 当今世界物联网发展形势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又称为泛在网(Ubiquitous Network),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重
摘要: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应用广泛,如果设计合理,会大大改善教学效果。本文提出了按知识点来设计课件,即相关知识点之间制作过渡课件,可以有效地总结旧知识点并引申出新知识点;不相关知识点可以制作外延课件,将两个知识点融合在共同的工程实例上。随后以《桥梁概念设计》课程的课件设计为例,阐释了这两种课件的设计过程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桥梁概念设计;桥例;解释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
最近一段时间,网上讨论比较热闹的教育事件,就是河北省逐鹿县实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改革引发家长反弹,教育局长因此辞职。看似此次事件与教育信息化毫无关系,但让我想起所经历的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的故事。有一次,我到某重点高中组织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一位教师直接说:“你们大学教学使用信息技术吗?你先给我们上一节示范课看看!”其中蕴含的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敌意清晰可辨,我真切感受到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常态化的艰辛。  
摘 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融入到高职数学教学活动之中,并在整个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高职数控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数控专业高等数学教学的实践,明确了高职数学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数控专业 多媒体教学 传统教学 高职数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037-01  1 前言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快节奏时代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把握时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中教科书、粉笔和黑板的固有格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创设课堂教学的直观化与情境化,借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美国教育家威廉·格拉瑟曾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读书,任何处罚都无法逼他们就范。所有的动机都源自内心,一个学生在学校里表现不佳,是因为他没有在学校里找到足以令他满意的学习动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直以来,大部分教师都是按照自己的逻辑以及教材的安排进行教学,学生只需学习教师教的内容即可,教师并不太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什么。当然,上述做法我也不例外,但当经历了一次停电后的反思以及教学改进后,我
2015年7月,我们一行三人来到了素有“英雄城”之美名的城市——南昌,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教师赛项的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决赛。  本次比赛现场设在南昌大学前湖校区,比赛内容分两天进行。第一天为团队教学设计和资源整合的初步构建以及评价兄弟参赛团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第二天为可视化陈述与答辩。由于选手使用的教材都是陌生教材,加上时间紧迫,所以这次比赛对参赛选手来说,既是一次对日常教学
当前,随着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越来越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其学习动机也不断减弱。同时,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面对学业水平考试的压力,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进行零碎、重复地训练,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为了改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除了增加信息技术校本选修课程外,教师也需要改变传统机械的训练式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贯彻面向创作的思想,在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