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复杂度、工作记忆容量与二语写作表现——学习者能动性的作用

来源 :外语与外语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jj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务复杂度是贯彻任务型教学“聚焦于形”原则的重要考量因素.本研究采用阐释性顺序设计方案,探究了任务复杂度、工作记忆容量对二语写作表现的影响,以及学习者能动性的作用.量化考察结果显示,任务复杂度和工作记忆容量对被试语言表现的复杂度和准确度均有显著主效应,但不存在显著交互效应.质化调查发现,受外在动机驱使,低工作记忆容量被试采取多种策略对复杂任务进行了改编,导致任务复杂度两个水平在工作记忆容量两个水平上的语言表现差异不显著.因此,任务设计须兼顾认知和社会因素,以实现“聚焦于形”的最大化.
其他文献
20世纪以来,风景的文化、政治、经济内涵逐渐为学界所关注.本文从意识形态角度对风景的概念进行了梳理,聚焦新殖民主义对加勒比海地区风景的破坏和改造以及后殖民主义风景具有主体反抗性两方面,依据卡马达的风景政治理论对莫里森的作品《柏油娃娃》进行了解读.分析发现,在莫里森的后殖民书写中,加勒比海地区风景已然超越了仅作为背景与线索的叙事功能,成为了具有社会功能与政治内涵的独立主体,并与加勒比海地区黑人和黑人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一股反抗当代白人资本家新殖民活动和文化入侵的新力量.
本研究针对基于使用和基于规则的语言习得路径之争,以英语致使交替动词为例,参照双向交替机制,采用混合方差分析,考察两种路径下高、低水平大学生动词习得中的低被动和过度致使问题.结果发现,真实动词判断任务中,两水平对部分动词的低被动和过度致使受固化效应影响,而其他动词未受此影响,因为受语义制约,其狭域规则或被充分习得,或习得滞后.与此同时,高水平者易受动词小构式的抽象事件义影响,而低水平者易受动词词汇义和母语规则影响.生造动词判断任务中,高、低水平者受替代效应影响的同时,还分别受构式义和词汇义限制.综上,致使交
现代哲学对作者的主体认知、再现能力、道德感知和判断力的质疑,导致了作者的写作主体危机.英国哲学家和小说家艾丽丝·默多克对现代哲学中的自我概念进行批判,突出作家的主体性和文学想象的道德性,形成了独特的叙事伦理.文章结合默多克三部艺术家小说中的写作主体形象,从重构写作主体的缘由、误区和策略三个方面探讨默多克的叙事伦理,揭示了她对自我概念的哲学反思,对自我意象的理论批判,以及对写作主体自我嬗变的文学再现.文章指出,通过重塑自我,恢复自我、语言和世界的关联,重构具备他者意识的写作主体,默多克构建了以消除自我为核心
本研究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构式语法及意象图式理论考察了日语“TEARU构式”的认知机理、意义及句法的分类.研究发现:(1)“TEARU构式”形式上由NP1ニ/ハ+NP2カ/ヲ+Vテアル三个模块构成,是表达人为事物/事件存在的认知策略,语法化规约是构式形成的动因;(2)构式的强压制性使“Vテアル”中的V动态意义减弱,而后续“アル”表达静态存在的意义增强,表达了动与静融合的存在意义;(3)根据句子中NP1、NP2的特点及构式表达的存在意义,我们可在句法上分为“人为事物(モノ)存在句”和“人为事件(コト)存在句”,
一个语篇与其他语篇之间的关系叫做“互文性”.互文性这个概念的提出对话语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使我们能够在某一语篇与其他语篇的相互关系中来分析和评价该语篇的意义和价值.但是,正如Allen所指出的,“互文性”是当今批评词汇中使用最广而又误用最多的术语之一,本文拟简要梳理这一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一些概念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意义、发展和应用.
“再情景化”曾被范柳文认为是批评话语分析的一个新工具,但是,当批评话语分析进入批评话语研究的新阶段,“指向秩序”则成为更具解释力的概念性工具.基于此,本文讨论“指向秩序”这一批评话语研究新发展出的概念工具,包括其含义、应用及应用价值.之后讨论“再情景化”和“指向秩序”这两个概念的异同,指出“指向秩序”和“再情景化”对于剖析语言结构与社会结构之间的间接联系具有同样的价值,但在借助语言分析揭示社会范畴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方面,“指向秩序”更具分析潜力.讨论表明,概念性工具的更新代表着批评话语研究的新发展,同时,一
批评话语研究对批评话语分析的新发展体现在其新的研究课题上面.“话语互动”便是这样一个新课题.进入21世纪,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取代批评话语分析关注的20世纪80、90年代的社会问题,成为批评话语研究的新焦点,同时也催生出可以引发更多理论思考的“话语互动”新课题.本文对“话语互动”的概念进行界定,讨论其批评话语研究的学科基础及其社会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传统,分析“话语互动”与“符号互动”“言语互动”等概念的异同,借此阐释话语互动研究在21世纪前20年已经显示出的批评话语研究理论发展潜势.
本研究将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与社会行动者系统及其及物性过程分析相结合,从中心节点词的典型搭配行为、社会行动者的指称策略以及小句过程类型分析等方面,探析日本主流报纸对“中国留学生”集体身份的话语建构方式.研究发现:(1)“中国留学生”的集体身份主要再现为“求知者与劳动者”、“志愿者”、“草根使者”以及“社会秩序的挑战者”;(2)话语生成者借助“专名化”和“范畴化”两类指称策略,调节并建构不同类型中国留学生的“群内”与“群外”关系;(3)四类不同群体身份间的过程类型差异明显,物质过程尤其聚焦于中国留学生个体的
小说《云雀之歌》是凝聚着薇拉·凯瑟生态审美思想的重要作品,浓缩着她超前的生态审美理念.但目前国内外对其以生态批评为视角的论述尚不足.本文以“生态审美”视角重新阐释这部作品,分别从“双向参与式审美”、野性思维和日常生活审美化三个方面进行解读,揭示作家对生态问题的独特思考.研究发现,凯瑟是一位具有前瞻性的生态审美意识的作家.她倡导以生态审美的态度和伦理对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并在作品中为我们揭示了如何实现审美化生存的策略.挖掘和阐释其小说文本中的生态审美内涵对于构建、完善生态审美理论体系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
本文试图提出一种正在浮现的批评认知语言学新的分析视角:语言理解与接受的视角.大多数的批评话语研究,包括批评认知语言学,都是基于语言产出视角的,侧重探讨说写者如何建构话语以及产生的认知和修辞效应,而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话语消费者的反应,因此语言理解与接受的分析视角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本文指出我们需要识别在语言理解和接受中的心理表征与复杂认知过程,具体做到“三个识别”:认知定位(cognitive orientation)、认知深度(cognitive depth)和认知构造(cognitive constru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