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例反流性食管炎临床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R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4-0121-01
  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系统一种常见疾病,内镜下表现为食管粘膜的破损,近年来发病率逐步增加,内镜检查是有效的诊断方法。本文通过对本院内镜检查后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RE)病例的回顾性调查,以期提高对RE的临床认识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就诊于本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内镜诊断标准:反流性食管炎按洛杉矶标准进行分级。分为A、B、C、D四级。将A、B级定为轻度RE,C级定为中度,D级定为重度RE。
  2 结果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就诊于本院行胃镜检查6119例的患者。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39例,检出率为2.27%,139例反流性食管炎中,男性103例,女性36例,男:女一2.86:1,平均(51±15.5)岁。其中考虑为A级73人,B级39人,C级20人,D级7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均行幽门螺杆菌检查,感染率为20.2%。139例患者就诊时的主要症状有,反酸(55例,39.56%),烧心(41例,29.49.%)、腹痛(40例,28.77%)、胸骨后痛或不适(2例,1.40%)、吞咽不利(1例,0.70%)。本组反流性食管炎最常见的症状为反酸。
  3 讨论
  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即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烧心和反酸是胃食管反流病的特征性症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约有40%内镜下表现为反流性食管炎。西方国家的发病率高,而亚洲地区发病率低。GERD的患病率估计的范围是在北美为18.1%-27.8%,东亚为2.5%-7.8%[1],这种地理学差异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有关。
  反流性食管炎的高发人群以中老年人、肥胖、吸烟、饮酒及精神压力大居多。成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本组患者内镜诊断反流性食管炎中位年龄51岁,检出率达2.27%,男女之比2.86:1,但因本研究样本量较少,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来证实。上海李兆申[2]等人在回顾1990-2004年14年间内镜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RE)病例分析,发现检出率随年代变迁逐步上升,有文献报道,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检出率在东亚由2000年之前3.4%-5.0%增加至2005年以后4.3%-15.7%[3],这种情况的发生考虑可能与人们生活方式改变、饮食结构逐步西化、人口老龄化等有关。
  本组中大部分的患者为轻度RE(即A、B级),占80.57%,中重度RE(C、D级)仅占19.43%,与国内文献相近,中重度相对轻度RE患者的男性比例更大,發病年龄更高,可能与男性吸烟和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多于女性,及随年龄增长食管下段括约肌(LES)张力降低、食管上皮修复能力下降有关。Barrett食管是GRED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与食管腺癌有密切关系,在西方国家中,食管腺癌已成为日益增加的癌症之一,近年来一些研究资料显示,亚洲Barrett食管相关腺癌的发病率是非常罕见的,这可能与民族、遗传及饮食结构等有密切关系。
  有文献报道,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与Hp感染负相关[4,5],考虑可能为慢性Hp感染引起胃体黏膜萎缩导致胃酸分泌减少所致.本组中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20.2%,幽门螺杆菌低于正常人群感染率。胡兆元[6]等人发现自1995年至2004年,RE中Hp阳性率呈下降趋势,Jung HK报道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检出率在东亚由2000年之前3.4%-5.0%增加至2005年以后4.3%-15.7%[3]。我们推测,根治幽门螺杆菌治疗致感染率降低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逐年上升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El-Serag HB, Sweet S, Winchester CC, et al.Update on the epidemiology of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Gut. 2013 Jul 13.
  [2]李兆申,徐晓蓉,许国铭.反流性食管炎临床分析.中华内科杂志,2005,10(5):315-318
  [3]Jung HK. Epidemiology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in Asia: A Systematic Review.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11 Jan;17(1):14-27.
  [4]Anderson LA, Murphy SJ, Johnston BT, et al. (2008) Relationship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gastric atrophy and the stages of the oesophageal inflammation, metaplasia, adenocarcinoma sequence: results from the FINBAR case-control study. Gut57(6): 734–739.]
  [5]Yamaji Y, Mitsushima T, Ikuma H, Okamoto M, Yoshida H, et al. (2001) Inverse background of Helicobacter pylori antibody and pepsinogen in reflux oesophagitis compared with gastric cancer: analysis of 5732 Japanese subjects. Gut 49(3): 335–340.
  [6]胡兆元,周丽雅,林三仁,薛艳.十年2088例反流性食管炎临床分析.中华消化杂志, 2005,12 (12):717-719
其他文献
聚合氯化铝是一种常用的生活饮用水水处理剂.GB15892-2003聚氯化铝中砷的测定方法为DDTC银盐法及砷斑法,此两种方法比较经典,稳定,重现性好,但其操作步骤较繁琐,所用试剂较多
【摘要】 目的:消除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包袱,让其保持良心的心态,加速疾病的治愈速度。措施:对第一次入院治疗的肺结核病人根据其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展开心理护理,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而对多次长期住院的患者则要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因人而宜采取相对的心理护理,让其安心治疗。结论: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态,在护理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方法,达到了预期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病人肺结核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解剖困难的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解剖困难的胆囊结石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囊次全切术,而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出院时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摘 要】 目的 探讨He-Ne激光照射辅助治疗以腋横纹为切口的皮瓣法腋臭切除术后伤口愈合的疗效。方法 将来我院就诊的100例腋臭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50例,均行腋横纹皮瓣法腋臭切除术。实验组术后24h开始氖激光照射术区,每日一次,共6d;对照组术后用常规的方法治疗。统计各手术组术口的I期愈合率和愈合时间,并将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平均愈合时间为7.5 d,术口I期愈合率96.0%;对
【摘 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疗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确诊的10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后对两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等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