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得发紫”一词的由来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fe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封建社会等级尊卑十分严格,连服饰穿戴也有严格规定。如黄色是皇帝的专用服色,其他人一概不能“染指”。各级官员服饰也不相同,不能乱穿。官职品级不同,衣服颜色也各异。这种制度就是“品色衣”制度。
   “品色衣”制度起始于北周,形成于唐朝。宋、元、明、清沿用时,只是在局部做了一些小的调整。就唐代而言,官分九品,三品以上穿紫色,四品深红,五品浅红,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着紫穿红者便是身居高位者,而穿青色衣服者,官卑职微。唐代诗人白居易有“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句,其中就有遭贬后的官职低微之意。那些穿红着紫的达官贵人可以经常出入朝廷。于是,人们便以红色作为发达的标志,而达到紫色则是位居皇帝之下的高官了。故人们常以“红得发紫”来代替那些官运亨通、仕途畅达的人。
  (林 江摘自《知识窗》)
其他文献
由于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念体系得到初步形成和建立的重要阶段,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开展则可以对学生的德和法两方面得到均衡培养,也符合教学改革对于学生的要求,因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作为大学高校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我国社会飞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
小学阶段是儿童养成高尚品德的关键阶段.因此,小学德育需要采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学模式,共同担负起对未成年的道德教育工作.本文围绕学校、家庭、社会“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实际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它是学习各种专业知识的基础,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
本文将着力厘清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征、班级管理、德育三者内涵,理顺三者之间关系,从专业科目学习、综合素质提升、行为习惯养成等角度进行研究.尝试探讨在线此阶段采用何种方
沈从文创作提前终结不只是政治压力的结果。作为叙事艺术家,他从三方面建立了迥异于其他乡土作家的叙事:从性爱提出生命存在方式、生命意识问题;认为主宰湘西儿女幸福的是命运;关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现形式为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制度的变迁经历了多次改革,本文结合历史制度变
认为地层剥蚀厚度能否根据压实规律来恢复,其决定因素并非是新沉积层厚度是否大于剥蚀厚度;当不整合面以上新沉积层对不整合面以下老地层施加的压力大于被剥蚀地层(剥蚀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