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硬化 不必太紧张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人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是很自然的事。人至中老年以后,基本上会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就像老年人出现白头发、皱纹一样,不必过于紧张和恐惧。
  脑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人到老年,脑动脉也和全身动脉一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发现,血脂代谢失常、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及高龄等均可成为导致脑动脉硬化的因素。
  从动脉硬化的病理改变来看,中等乃至较大的动脉,硬化的程度较重,而细小的动脉则多表现为广泛的弥散性小动脉硬化,微细动脉的硬化多为玻璃样变和纤维化。
  脑动脉硬化症状
  脑动脉硬化是急性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缺血发作的主要发病基础。如果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肥胖症、内分泌紊乱等,则动脉硬化的程度更明显。脑动脉硬化,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脑血流量减少,当脑血流量的减少,还不足以引起脑组织细胞的严重损害时,临床上一般没有症状,如果进一步加重,就会有头晕的感觉。常见以下表现。
  1. 神经衰弱综合征 如头痛、头晕、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思维迟缓、睡眠障碍(失眠或嗜睡)等,病情起伏波动。
  2. 一过性脑缺血综合征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微栓子脱落偶可引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如同冠状动脉硬化可引起心绞痛、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可出现间歇性跛行,脑动脉硬化可在慢性脑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发生一过性脑缺血综合征。
  3. 眼底动脉硬化 可见动脉变细,反光增强,严重者呈银丝状及动静脉交叉压迹。掌颏反射、吸吮反射阳性,有脑卒中史患者可遗留脑神经损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定位体征。
  临床医生常通过观察眼底动脉的状况,根据视网膜小动脉的硬化表现,分析判断脑动脉硬化的程度。有时也可以结合脑血流图、多普勒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判断。如果动脉硬化的程度日渐加重,则可能引起脑组织缺氧和脑供血不足,久而久之,则可导致脑萎缩。微小脑动脉硬化,也可能引起多发性脑梗死。如果脑动脉硬化程度严重,脑功能受到广泛的影响,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时,就称为脑动脉硬化症。
  脑动脉硬化的防治
  (1)首先要防治全身疾病,尤其是“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的防治更为重要。
  (2)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纠正不良嗜好如吸烟、嗜酒等。
  (3)注意饮食调节,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鸡蛋不要吃太多,可以服用维生素C,以清除自由基,维持血管壁的柔软和弹性,并疏通血管壁上的堆积物。
  (4) 服用维生素B6、B12等,防止动脉硬化进一步破坏血管。
  (5)降低血液黏度,防止血管堵塞,如服用阿司匹林、维生素E等,也可以针对性服用中草药、中成药等。
  (6)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与焦虑。
  (7)定期检查身体,早发现早预防。如果已经出现了脑动脉硬化的症状,则应去医院诊治,切不可粗心大意,延误治疗。 (编辑 林 妙)
其他文献
情绪有度  情绪有度,是健康长寿的第一要诀。养生之道,妙方万千,当以情绪为先。早在两千年前,我国医学家就详尽论述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与生理有着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凡是情绪稳定的人,身体的损坏和干扰就相对少些,而七情过度则会伤人。不论是狂喜、暴怒、悲痛,还是抑郁、忧思、焦虑等,都会导致身体各种器官的损伤。  人一辈子总会遇到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当遇到外界刺激时,应保持一种平和的心
目的:探讨游泳及抚触与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其对婴儿生长发育指标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0月在产科出生的足月儿,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按随机结合及
人到老年希望健康长寿。但如何做到养生又养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奇招。我的观点是:养生不如养心,养心不如忘心,忘心不如专心。围绕心气做文章,才能延年益寿,健体强身。  养心不如忘心  养生不如养心的道理大家都知道,而养心的关键是“忘心”。所谓“忘心”就是正视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年龄,忘记年龄,忘记疾病,忘记烦恼,忘记过节,忘记矛盾,忘记财富,忘记贫穷,忘记诱惑。这么多忘记归根到底就是郑板桥的一句话:
不要吃碳水化合物(或是其它“坏”的食物)?1  也许你曾听过这些饮食方式:  不要吃麸质  不要吃小麦  不要吃碳水化合物不要吃脂肪  不要吃红肉  这些方式在短期内
目的:了解目前合肥市孕妇营养素补充剂的服用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合肥市妇幼保健院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这两个比较大的医院研究现场,抽取符合条件的本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报告,全球有3.6亿听力残疾人,占全球总人口的5.3%,而听力残疾中50%可通过初级耳科保健加以预防和避免。  如果问你耳朵有什么作用,估计你十有八九会回答“听东西”。但是,你知道吗?中医认为,耳朵是各个脏腑的反射区,人体大部分病变都可以在耳朵上反应出来。在此,介绍四招简单易学的健耳功,常做有益于耳朵保健,达到耳聪目明的功效。  第一招:鸣天鼓  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那
梅葆玖,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幼子,梅派艺术传人,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今年已经80岁高龄,仍经常出现在重要的演出之中。
心律失常可以说是最常见的心脏病了,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出现过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既可能是心跳过快,超过100次/分;也可能是心跳过慢,低于60次/分;还可能是心律变乱,心跳失去原来有规律的跳动、变得节律不齐或乱跳。经过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一般都可以确定具体的心律失常类型。  心律失常的症状  心悸、心慌是心律失常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不论是快速性心律失常还是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跳的节律或频率发生了
一直强调习惯对于减重的重要性,除了运动健身、日常生活之外,更重要的是,同样在吃,瘦子之所以瘦,就是他们吃的精也吃的巧。吃的东西重质不重量之外,要如何吃的巧?这里有些小心机告诉
40岁的陈警官,几年前,左侧耳朵突然出现听力丧失,由于右侧耳朵的听力正常,不影响日常的工作生活,也没在意。4年后,他的右侧耳朵突然也出现了听力下降,到医院进行听力检查,为右侧耳朵感音神经性耳聋,诊断为蜗性梅尼埃病,治疗后,右侧耳朵听力明显提高,陈先生又回到正常的工作生活状态。  什么是耳聋?当人的一侧或双侧耳听力下降,别人讲话听不清或听不见时,就称为耳聋。耳朵是接收声音的感觉器官,结构包括外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