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大陆放疗基本情况调查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_Dot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当前中国大陆地区放疗基本情况,合理配置放疗人才及设备资源,有效促进中国放疗发展,中华医学会肿瘤放疗学分会进行了第7次调查。

方法

2015年10月8日到2015年12月期间,专门成立放疗基本信息调查办公室,通过各省主委提供本省放疗单位、名单及联系方式,采用专用数据填报系统通过互联网完整、快速、高效的完成调查。

结果

截至2016年1月20日(1)单位:1413家;(2)人员:52496人,其中放疗医师15841人(高级职称4824人)、技师8454人(高级职称260人)、物理师3294人(高级职称562人)、维修师938人(高级职称120人);(3)放疗设备:直线加速器1931台,60Co远距离治疗机96台,X刀171台,γ刀210台,近距离治疗机439台,X线模拟定位机1051台,CT 1353台,MRI 642台,MLC 978套,TPS 1922套,放疗网络974家;(4)质控设备:剂量仪1729台,电离室2143台,二维矩阵935台,三维剂量验证仪540台,三维水箱596台,仿真体摸844套,等效水体摸1168套;(5)治疗情况:病床数102171张(含综合医院肿瘤科病床),每日治疗76612人次,每年治疗919339人次。

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地区近年来放疗单位、放疗人员和设备均呈明显增加,放疗单位及设备分布、放疗人员结构趋于合理,但局部地区仍存在放疗设备尚不能满足医疗需求、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现实问题。

其他文献
清朝乾隆年间新安医家郑梅涧,遗有手稿《箑余医语》,代代相传,《安徽医学》于1959年第5期标点横排刊登。《箑余医语》记载了郑梅涧对医理的所思所悟,特别对寸口脉诊多有新见,认为寸关尺三部分候脏腑当与经络相结合,脉位浅以候腑,深以候脏,即所谓"腑浅脏深";将诊脉指力分为8级;提出诊脉不可拘泥一法,应当"三法参伍",灵活运用。这些观点对脉诊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马王堆和张家山汉墓出土的几种简帛古脉书中,《病候》和《阴阳脉死候》有既知医籍中最早关于口腔溃疡、牙周病及其伴发病变的记载;《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则最早依据经脉循行部位叙述了颌面颈部肿痛、舌病、齿病、口病等经脉病候或病症方面的内容,并有对某些口腔疾患的初步诊疗记载,反映了先秦及秦汉时期的口腔医学成就。
期刊
19世纪末,中国大陆东北部的哈尔滨依然是传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业区域。1898年中东铁路修建,其"欧亚大陆桥"和东北铁路网的交通枢纽位置加快了哈尔滨的发展,国外人员和资本涌入,至20世纪30年代,哈尔滨已拥有19个国家的领事馆,20多个国家的侨民近10万人。在这个具有多元文化色彩的国际性城市,西医快速传入和传播,为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发挥了突出作用,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期刊
俄罗斯藏西夏文献инв6476-28、29、30是西夏医学文献《治热病要论》中3首治疗小儿头疮的医方,依据西夏文与汉字之间的相关性,将3首医方翻译成汉文,并与汉文医学文献进行对比,可知西夏医学与汉族医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也有西北游牧民族的特色。
火针疗法在《内经》中即有记载,并出现了"卒针""焠针""淬针""燔针""火焠""焠""淬""粹""焠刺""淬刺""燔针劫刺"等名称。《内经》还记载了适用于火针的针具——"锋针""员利针""长针"。东汉时期,张仲景《伤寒论》扩大了火针疗法的适用范围,而且《金匮玉函经》中首次出现了"火针"一词。从魏晋南北朝到明清时期,火针疗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被用于多种内科疾病和外科疾病,操作方法和针具也有了更为详
《内经》中的""相当于腹股沟疝,而非"班氏丝虫病"。《武威汉代医简》的"橐下养(痒)湿"或相当于班氏丝虫病。"(、、、)",乃"厥阴"之前身,至马王堆、张家山出土医书,则分别演为"穨、、隤"和"穨",抵《内经》则又以"、、颓"为名,皆属通假所致。
目的观察HT对局限于肝内的肝细胞肝癌的安全性,并与3DCRT疗效比较。方法2011年6月对35例未手术切除的局限于肝内且无远处转移和癌栓的肝细胞肝癌患者接受HT大分割治疗,单次剂量从2.4 Gy递增至5.0 Gy,单次中位剂量为3.2 Gy,中位剂量50.0 Gy;同期45例接受3DCRT常规分割放疗患者,中位剂量54.0 Gy。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临床疗效和生存期。Kaplan-Meier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