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学习效果的优劣直接对以后学习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教师应勇于创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根据小学语文具体教学内容与知识点对学生开展灵活性强、特色鲜明的高效教学,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于耳濡目染的熏陶教学过程中,能够自觉、主动参与小学语文学习环节,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面、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气氛
  一、 前言
  传统模式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与限制,在进行教学时通常正言厉色,为维护教师的威严,与学生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十分紧张与拘束,不敢畅所欲言表达正确的观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无法有效提升学习能力。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倡导实行新观念的教学方式,保证相对的轻松与自由,教师也应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小学语文教学创建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二、 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观念的改变与传统教育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摒弃“严师出高徒”的传统教育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语文教学课堂中的紧张、约束能够得到有效缓解,使其可以轻松愉快地进行自由学习。教师在语文教学的日常教学实践阶段,应明确自身在教学环节中的角色定位,放低姿态将自己摆在与学生相同的角色位置,这样才可以拉近师生彼此之间的关系,便于师生之间进行轻松、高效的沟通交流。教师应当成为小学生语文学习阶段的指引者、领路人与合作者,明确想切实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就需要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三、 充分调动学生感官
  活泼开朗、生气勃勃是小学生的最明显的性格特点,注意力集中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性格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将小学生以上特点转变成为语文学习的前进动力。教师在对教学相关内容与方法进行设计过程中,可以多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感官的内容与知识,例如视频、幻灯片、音乐等等,通过对新媒体技术教学手段的借鉴与應用,建立具有真实性与多样性的教学情境,使语文知识的学习可以直观、具体、生动,激发学生的感官,增强求知欲望。
  四、 增强教学阶段互动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还应增强课堂的互动性,不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互动,还应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课堂互动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使其能够自觉参与至语文教学中,可以建立起具有浓厚学习气氛的课堂教学,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能够清晰直观地掌握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及时向教师反馈自身学习的具体情况,从而教师可以根据对学生具体情况的掌握了解进行教学策略的规划调整,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小学生的具体情况,满足其学习需求。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为课堂互动规划安排充足的互动交流时间,增强彼此之间的有效互动,使学生可以及时反馈自身在语文学习阶段遇到的疑问与难题,并得到及时的引导与解决,不但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率,还可以强化口语表达能力的锻炼。
  五、 设置教学问题
  小学语文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并不算大,但需要教师于教学阶段注重对小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其思考能力与学习能力可以得到全面提升,为将来的学习提供可靠保障。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特点极为明显,教师应对这一特点加以有效利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置相关的课堂问题,引导小学生对问题主动积极展开分析思考。通过设置一连串的课堂教学问题,促进小学生提高思考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不断地思考过程中,激发小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使其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努力可以揭开知识的层层面纱,使自身在语文学习阶段可以感受到强烈的成就感、满足感与自豪感。采用问题进行教学的方式,可以使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得到进一步培养,这也是小学生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的基础前提。
  六、 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苏霍姆林斯基作为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与教育理论家,其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曾写道:“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说明儿童智力的开发与动手能力有着重要的关系。在课堂中融入动手操作的课程教育,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参与,手脑并用。学生的思维与动作密切相关,动手操作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有关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可以构建表象思维,使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进行学习,将书本知识内容具体化、生动化,让语文学习可以更加具体、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仅仅是传统的讲与听的结合,而是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比如,课外时间学生开展剪报活动,将有用的知识与语句进行裁剪整理,强化记忆的同时增强动手能力,使学习充满良好的课堂气氛。
  七、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满足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新课改时期的教学过程中,应适当放低姿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与此同时,教师应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创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感官,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参与至语文学习环节,培养其优秀的学习能力,促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切实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魏敏.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课程气氛浅析[J].中华少年,2017,22(33):37.
  [2]王倩.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J].中华少年,2017,12(29):72-73.
  [3]梁培新.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策略[J].考试周刊,2017,06(60):65.
  [4]佟楠.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与构建[J].知音励志,2016,08(07):160-161.
  作者简介:
  卢俊凯,吉林省德惠市,德惠市米沙子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统编本教材自问世以来,专家学者和一线的小学教师对其的关注度很高。与人教版教材相比,笔者围绕一个基础、两条线索和四大板块对比分析两册在拼音部分编写的异同,为统编本教材在教学中的使用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人教版;统编本;拼音编写;异同  拼音难教是一线教师的共鸣。统编本的问世一个重要的机遇和挑战就是拼音编写部分的变化。笔者将从拼音教材编写的一个基础、两条线索和四大板块这三个角度对比统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要给课堂注入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牢固树立三个意识,语文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实现自我提升,使学生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  记得刚走上教学岗位那几年,听身边的老同事戏言:教师这个职业是“英语一般人教不了,教不好语文教数学,教不好数学教思品(政治),教不好思品教杂科(非统考学科)。”这些话虽然从不同侧面
摘 要: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也已经阅读了一定量的课外读物。开展语文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情怀。传统文化是我国长期发展的积淀与精华,在语文教学当中,进行适当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感,还能够使他们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魅力。所以在现阶段语文教学当中,进行
摘 要: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进城务工人员具有特殊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再加上进城务工人员一般大部分都带着自己的子女进城,然而年幼子女的教育问题就成了当前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教育问题中,教育的公平保障问题是进城务工子女教育问题中的关键问题,教育的公平直接影响了进城务工子女的成长与发展。青少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支柱,进城务工的子女同样也是未来的支柱,我们应该高度关注进城务工子女的教育公
摘 要: 农村学生经历有限,阅读量少,作文常常无话可说,从而害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具体行为行动中去,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感悟身边的人事物,能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关键词: 创设情境;观察;讨论;价值观;有话可说  农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薄弱,经历有限,阅读量少,作文无话可说,害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本人由浅入深、从
摘 要: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逐渐融入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阅读课程当中,既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又能使得语文教学迈入一个新的台阶。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拓宽了自己语文阅读的眼界,还在极大程度上激发了自身学习的兴趣;对教师来说,在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领域中正确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但能够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结构,而且能提高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