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探测器焦平面成像的白天测星技术研究

来源 :测绘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dan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大气层以下的传统可见光天文导航,存在白天日照强烈而无法观测星体,数据缺乏连续性,可观测恒星数量少,无法实现全天时天文导航等问题.文中设计并探究利用红外探测器焦平面成像技术来取代可见光CCD成像技术的短波红外天文导航方法,分析短波红外波段相对于可见光波段,在大气层内白天观星实现全天时天文导航的优势,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红外探测器的天文导航方法,在太阳辐射较弱的清晨或黄昏等时段,可以成功拍摄到可见光CCD仪器无法观测到的短波红外波段的恒星,对于实现全天时天文导航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夜间短波红外波段的可供观测恒星数量远远多于可见光恒星数量,这对于增加多余观测量,保证连续测量输出,提高天文导航定位定向的精度,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创新资源开发的探究式教学是物理科学探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这就迫切要求中学教师要善于吸收教育科学及所教学科的最新成果,挖掘出教材所蕴含的探究性因素,精心设计相应的探究性课题,创新探究资源,把学生置于开放的、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增进独立思考能力,启迪创新思维,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气体的等温变化”是高中热学的核心内容,这一内容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重新回归,成为学生建立对物理学科总体系统认识的重要支撑.由于现行物理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写尚未建立起清晰的逻辑顺序,凸显气体等温变化规律的物理本质.为此,在回顾和分析现行高中物理教材编写的基础上,依据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教学要求,进行了创新教学设计,以期为气体的等温变化教学提供有益启示.
帮助学生建构物理观念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首要教学目标,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使学生充分经历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发展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责任.“物理观念”是其他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利用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建构清晰的物理观念,达到对物理观念的深度理解并能用其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美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路径,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在要求.然而当前物理课堂中的美育形式过于传统,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未能发挥其应有的美育效果.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结合流行舞素材进行美育,并以物理美育观念为指导,设计趣味舞蹈比赛,可以创新物理与美育的融合方式,促进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最终取得物理学习兴趣与审美情操的双重丰收.
从教学实践出发,以一道带电粒子在复合场运动的典型题目为例,指出教师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以能力点分析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有序搭建问题解决的思路,由此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效率.
数形结合是物理学习和物理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在物理解题中数形结合可以启发思维,发现解题的新途径;可以使复杂问题直观明了、化繁为简;可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优化解题过程.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基础教育教学面临着统整改革与创新增效.高中物理教师设计以“双减”政策为背景的教学研究活动,积极采用多样化的实施路径,既要不断改进教学设计要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要注重提高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实施的有效性.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测量法又是教学评价中最常见的方法.测量法是通过命题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客观和主观试题,对学生实施测量,然后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来评定分数,确定学生掌握水平的一种方法.编制一份标准化试卷,也是教师的基本功与专业技能,需要教育测量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理论支撑.
基于SOLO分类理论,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整合情境复杂度和思维层级,建立模型建构能力的评价框架,并利用广东卷、湖南卷、河北卷、全国甲卷和全国乙卷共5套高考物理试题进行分析.评价框架和分析结果可以为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
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从试题情境、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个维度构建了高考试题分析框架,应用其分析了2021年全国甲、全国乙、浙江、广东高考物理试卷,发现“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评价理念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得以体现.基于此,提出教学建议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