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嘉峪关诗词”风格探析

来源 :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we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嘉峪关的存在与发展融合着丝路文化与长城文化,演绎着人们悲欢离合的凄凉场面和壮烈景象。明清时期嘉峪关的诗词,基本上都是以嘉峪关关城的“雄”“壮”“奇”为背景,充满着雄壮、悲凉、粗狂之意。
  关键词 明清时期;嘉峪关;诗词;风格
  研究嘉峪关明清时期的诗词风格,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必须与我国诗词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二是要结合地方文化的发展状况来探究。下面就嘉峪关明清时期的诗词艺术风格略作探究。
  明朝的诗词,钱允治《国朝诗馀序》中说:“我朝屏诗赋,以经术程士。士不囿于俗,间多染指,非不斐然,然求其专工称丽,千万之一耳。”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也说:“词至于明,而词亡矣。”可见,词发展到明代出现衰落了。大多词人的词抑郁情深,悲慨苍凉。内容则多反映社会动荡和个人的苦闷。
  清朝诗词到后期,也就是从道光、咸丰直至清朝结束的时期。鸦片战争爆,清朝内忧外患,国势危迫,不少有识之士,忧时忧国,不为词派所左右,写下了许多掷地有声的词作,一些表达故国之思和感世忧国之作是比较感动人的。
  嘉峪关的存在与发展融合着丝路文化与长城文化,折射出了中国几千年中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演绎着茫茫戈壁串串驼铃、人们悲欢离合和金戈铁马刀光剑影、战场呐喊撕杀的凄惨场面,谱写出了“醉卧沙场君莫笑,古人征战几人回”的壮烈场景。“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是真实写照。“走出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向上看,灰蒙蒙的天;向下看,全是戈壁滩。”一首现代民谣如是说。
  明清时期嘉峪关的诗词,基本上都是以嘉峪关关城的“雄”“壮”“奇”為背景,蕴涵着祁连白雪的纯朴贞洁和茫茫戈壁的广袤凄凉。和所有“边塞诗”一样,充满着雄壮、悲凉、粗狂的之意,归纳起来有三个特点:
  1 诗词充满“雄壮”之美
  嘉峪关地处边关,四围被大漠包围,当年的诗人们看到的与听到的,大多与地理气息有关。如明朝诗人陈棐《祁连山》一诗中写到:“马上望祁连,奇峰高插天。西走接嘉峪,凝素无青云。”赞美关城的雄伟壮观;清朝的林则徐《出嘉峪关感赋》中也说,“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险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在描绘嘉峪关雄壮无比的景观;清朝诗人宋伯鲁和裴景福在各自的《入关》与《登嘉峪关》诗中分别写到“冈峦重叠戴雄关,关势峥嵘霄汉间。”“长城高与白云齐,一蹑危楼万堞低。锁钥九边联漠北,丸泥四郡划安西。”这是对嘉峪关边疆独特美的写照,更写出了诗人的豪情和雄壮。明朝徐养量《嘉峪关漫记》写道:“霜骏宴昆丘,天马来西极。遐略侈前闻,雄图再往册。迩年事荡除,万里烽尘息。东疆拓大松,西堠斥邛焚。”写出了西域战事平息,嘉峪关依然孤傲在茫茫戈壁之上的雄壮姿态。
  公元1873年陕西直隶总督左宗堂在收复新疆伊犁时速经嘉峪关,面对的关城,提笔写下“天下第一雄关”的巨匾悬挂于嘉峪关楼上,为雄关又添了几分威严、几分雄壮。
  2 诗词富有“悲凉”之意
  巍峨雄关嘉峪关,竟成为闭关锁国之城垣,留下长城一段伤心惨痛的历史。嘉峪关修成100余年后,从明正德年间,至公元1539年嘉靖年间,明王朝将关城外以西的居民,悉数内迁,将大片土地,如弃废履般抛弃。史书记载,选址建嘉峪关的征虏大将军冯胜后来被朱元璋赐酒毒死,而后来的历任官员也都不同程度被朝廷罢官,贬官流放。大概修筑嘉峪关的那些贤良将士们没想到,巍峨雄壮的嘉峪关,竟成了那些被朝廷罢免、随波逐放的将士们的别离殇叹之地,比如施袖华《出嘉峪关作》云:“暮宿嘉峪关,别酒破萧瑟。凌晨出西门,送客旌旗密。”抓住“暮宿”“别酒”“西门”“旌旗密”等这些意象表达离别的悲壮。清代诗人史善长在《进嘉峪关》中抒发:“一纸将军令,重门六扇开。当关资虎将,题壁费鸿裁。日月无中外,轮蹄自去来。酒泉明日到,小憩尽残杯!”其中“将军令”“六扇开”“尽残杯”表达的是他仕途曲折,与亲人悲欢离合之悲凉之感。“北上高楼接大荒,塞原如掌思茫茫。朔风怒卷黄如雾,夜月轻笼淡似霜。”(明·戴弁《北陌平沙》),“接大荒”、“思茫茫”巧妙表达了作者身处异境的忧思之情,“怒卷”、“轻笼”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茫茫戈壁上变幻无常气候特点和荒野凄凉的恶劣环境,寄托出了诗人复杂伤感的心情。林则徐被贬新疆途经嘉峪关时感言到:“一骑才过即闭关,中原回首泪痕潸。弃编人去谁能识,投笔功成老亦还。夺得胭脂颜色淡,唱残杨柳鬓毛斑。我来别有征途感,不为衰龄盼赐环。”(清·林则徐《出嘉峪关感赋四首》),抒发出了人生易老,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无奈伤别之情。“雄关楼堞倚云开,驻马边墙首重回。风雨满城人出塞,黄花真笑逐臣来。”(清·林则徐《塞外杂咏》),诗中充满着胸怀壮志,忧国忧民的豪迈悲壮之气。
  3 诗词含有“粗狂”之情
  明清时期,国内战事不断,许多诗人位卑而志大,胸怀寰宇。别人把目光放在朝廷,田园,山水,科举上的时候,他们把自己丢在了荒漠。寒苦时时刺激他们的心灵,使他们意气风发,孤独地高举时代精神,激荡着雄浑的诗情,走向殊俗。明清时期嘉峪关诗词中有写离别之时浩然无荡的,如“风摇柽柳空千里,月照流沙别一天。”(清·汪漋《敦煌怀古》),表达诗人面对粗狂大漠,离别亲人时的空旷之情;有写自然景象的,如“雨收远岫和云湿,风度疏林带雾飘。最是晚来闲望处,夕阳天外锁山腰。”(明·戴弁《嘉峪晴烟》),表达出嘉峪关在夕阳之下的粗狂之美;“朔风怒卷黄如雾,夜月轻笼淡似霜。”(明·戴弁《北陌平沙》),“朔风”与“夜月”动静结合,反应出了广袤戈壁夜色下的粗狂荒凉;也有写山高路远太平旷世的,如陕西提督周达武《登嘉峪关》一诗中写道“防边自古建雄关,圣代于今卧鼓闲。”“风腾瀚海鲸鲵吼,月冷荒城剑戟环。”表达边关生活的孤寂和荒凉空旷;也有反映边关战争和时代的风云的,如雍正军机大臣鄂尔泰的《送查大冢宰领大将军敕出嘉峪关》诗就反映这种场面:“宣麻西下领诸侯,小驻筹边望戍楼”,“旌旗一变思汗羽,挞伐重光间虏酋。”
  由此可见,明清时期嘉峪关的诗词,诗人们在历经贫瘠与空旷的大漠时,他们用自己的心声寄托出了“天下第一雄关”的雄壮、悲凉和粗狂,展现了这一时期的时代气息,完成了对命运的一种关注和思索。
  参考文献
  [1]张辉,《历代河西诗选》,酒泉地区教育出版,1988年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数学竞赛的科学性也随着奥林匹克数学教育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而愈见明显,奥林匹克数学教育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与日俱增,成为数学教育乃至教育中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高中数学竞赛对基础教育的影响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中数学竞赛;基础教育;影响  数学竞赛是当今中国教育界的热点之一,自上个世纪首先在匈牙利兴起,很快就风靡了全世界,各种层次
期刊
摘要 当前,中学生的学习越来越渗透于信息技术环境中,但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中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导致了中学生严重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我们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信息技术;自主学习;中学生  1 信息技术环境下影响中学生学习的因素及其学习存在的问题  1.1影响因素:信息技术环境下影响初中生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知识基础、学习风格、学习动
期刊
摘要 如何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学校文化的内涵,是新时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校文化育人和文化传承创新作用,提升学校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能力,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积极推动当地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面临的首要任务。本文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文
期刊
数学活动是一种心理活动。数学语言简练、概括、精确、形象化、理想化,数学语言具有和其它文学艺术语言同样的美。  简单性是数学美的首要特征。杂乱无章的自然现象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用简单的数学形式表示,然后反过来又解释更多的现象,这正是数学大美的体现。  数学的对称性和和谐性对称就是整体各部分间的相称与相适应;和谐就是谐调。数学推理的严谨数学逻辑的严密性,既是数学的特点,又是数学所追求的目的。恩格斯说:
期刊
摘要 社会发展要靠教育,教育改革要靠教师。因此,21世纪初教育必须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办学要有新理念,课堂教学要改革,学习方法要创新,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提高。  关键词 创新教育;先进理论;民主意识;教学创新;培养能力;教学科研;经验总结  一个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关系国运兴衰,于是大力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就成了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教育义不容辞地要承担起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的历史责任。进
期刊
学生作文最大的困惑在于没有什么可写,即使写了,也缺乏思想和文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学会积累,厚积才能薄发。  1 多领悟,让生命的感动流于笔端  不论是对我们心智的成长,还是对我们文字的历练,生活比什么都重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要想获得成功,就要走出去,用心去观察心外的世界,为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断添补新的认识、新的营养。自然界的一切都以不同的方式诠释并丰富着
期刊
摘要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素质,是生物学科的最终目的,因此需要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要做到不拘于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好课堂评价功能;习题精练;能力拓展提升。  关键词 教学模式;主体性;精练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而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则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
期刊
古人有句话:“家有三斗米,不做孩子王。”可见自古以来与孩子打交道都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尤其到了现在,孩子少,孩子更成了家长手心里的宝,他们自私、偏激、自我为中心……那么如何与孩子和谐相处,更成了老师、班主任共同探讨的话题。记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国大文豪鲁迅也说:“教育植根于爱”。也许大师的话为我们指明了道路,今天就这一话题谈谈我当班主任的感受。  也许有人拒绝你的
期刊
摘要 从终身教育理念出发,通过分析终身教育理念的理论基础出发,认为高校辅导员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应当对自己在高等教育环节中进行正确的定位。这种定位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素养,以及其他管理学和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来阐述角色定位的重要性。坚持以学生为本,适应时代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更新,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对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进行反思和完善。  关键词 终身教育理念;高校;辅导
期刊
摘要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农村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本文从农村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人手,着重就新时期农村中小学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班级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思考  1 当前农村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
期刊